第230章
其实,在嫁去盛家三年、盛嘉远的死讯还没从边关传回来时,顾初瑶就醒悟了,意识到继续留在盛家只会折磨自己,决定背负着顾家、盛家的双重压力和离,带着自己的嫁妆离开。
可顾初瑶才刚刚动了和离的念头,盛嘉远失踪、疑似被刺身亡的消息从边关传了回来。
在盛嘉远疑似为国捐躯的时候,哪怕顾初瑶已经看透了盛家的卑鄙和凉薄,也不可能在此时提出和离。
最重要的是,盛嘉远被刺身亡的消息传回来,顾初瑶其实不惊反喜!
对于顾初瑶来说,盛家是虎穴,可顾家也没有安全到哪里去,不过是另外一个狼窝罢了。
她不想留在盛家,却也知道和离后顾父绝不会接她回去,就是她真回了顾家,日子也未必比在盛家时好。
既然盛顾两家都靠不住,盛嘉远被刺身亡对于顾初瑶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她大可以打着为盛嘉远守寡的名头一人别众寡居。
这样虽是仍留在盛家,但盛嘉远死了,顾初瑶守寡,她大可以找机会搬去家庙、道观,又或者她陪嫁的庄子清居,她宁愿一辈子青灯古佛,也不想回顾家,更不想再去面对盛夫人。
只是,计划着守寡后别众寡居的顾初瑶没有想到,盛嘉远不仅没有死,而且他竟为了向他喜爱的女人隐瞒他曾娶过妻的事情,就做出把她远远送走,关在乡下田庄的事情。
也更没有想到,爱子如命的盛夫人竟像发了疯似的,真的毫不犹豫地选择帮助盛嘉远抹除她的痕迹,将她远送离开,而顾家也对此事冷眼旁观,只做不知。
是了,如果牺牲一个并不看重也并不在意的长女,就能交好盛嘉远没有死,日后前程可期的盛家,那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笔不会亏本的买卖,反正付出的代价是早就放弃了的长女。
如果说,及笄之前,是继母请回来的古板严苛的女夫子给顾初瑶上课,教她女训、女则,磨灭她的本性、喜乐哀怒和反抗精神,把她朝木头人培养。
那么,在及笄出嫁以后的十年里,就是残酷且现实的生活磨砺着顾初瑶,一刀一划地将后天附着在她身上、困住她本心的躯壳割下,露出她心口燃烧灼热的热血来。
时隔十年以后,顾初瑶再回首去看自己少女时期在闺阁中所学的女训、女则,只觉得可笑至极,那些女戒闺训,其实不过只是恶意施加在女子身上的枷锁和折磨。
凭什么身为女子,就要忍让柔顺,凡事逆来顺受,不能生出怨怼之心?又凭什么要以德报怨,原谅那些欺辱过自己的人,甚至还要反过去帮助他们?
以前盲从的顾初瑶从未想过女训女则是否正确,而如今破茧成蝶的顾初瑶不仅敢想,而且发自真心地不理解那些女训的内容,只觉得它们荒谬、可笑、恶心。
被人伤害欺辱了,难道不能还回去,被打了左脸还要伸过去右脸再挨一巴掌?这又算个什么道理?是不是身为女子,被欺压、被折磨乃至于被践踏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还是说,这世上流传的圣人学说都是这样可笑,这样这样虚伪,都是在看低女子、束缚她们的本性,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他们都错了,那些什么闺训女戒全都是狗屁!
年轻天真的顾初瑶相信善有善报,即使被继母冷待,被夫家迁怒,也全都咬牙忍受下来,绝不反抗,只一再忍让,以为自己的温柔善意总会换来体谅。
现在的顾初瑶却只觉得以前的自己太过蠢笨痴傻,可怜却也可悲,是她自己把自己生生活成了一个不会怨没有活人气的木桩子,是她自己一步步放任自己走向更坏的局面。
以前或许有她自作自受的因素在里头,可以后……绝不会再重蹈覆辙!
顾初瑶闭上眼,在心中告诉自己,不要再被那些虚伪可笑的女训女则困住手脚,人活一世,如果不能凭着自己的本心去选择自己的未来、决定自己的人生,那活着根本没有意义。
她不仅要完成外公最后的遗愿,也在她仅剩的人生里活出个人样来,如此方才不辜负她的这一番奇遇,不枉费她在黑暗中坚持了整整七年不肯放弃,不肯轻易去死。
睁开眼睛,顾初瑶抬眼看向那些被侍卫们押在一起的田庄管事和佃户人家,迎上了一片情绪各异的神情和目光,有憎恨、绝望、疯狂、愤恨,也有恳求、希望、温暖。
“你打算怎么处置他们?”景寒又一次在她耳边温声说着,“不用犹豫或者迟疑,你只需遵循本心,你想怎么回报他们,就可以怎么回报。”
闻言,顾初瑶弯了弯唇角,神色淡淡笑了一下:也许,以前被女训女则洗脑,傻乎乎的顾初瑶会选择以德报怨。
可如今,她却只想以直报直,他们怎么对待她,她也怎么还回去。
有恩必还,有仇必报。
顾初瑶从未因心底的怨恨和愤怒失去理智,也不曾想过杀尽田庄里的所有人——被人伤害,并不是肆意报复、迁怒无辜之人的理由,她只有怨报怨、有仇报仇。
徐徐吐出一口气来,心中已经有所决定的顾初瑶语气淡淡地说道:“……送去官府吧,让他们各自坦诚自己所做的恶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景寒扬了扬眉,没有下令让侍卫们押走那些田庄的人,反倒提醒道:“距离这个田庄最近的县城早就没了县令,战事波及到附近时,那县令就逃走了,只怕没有人能给他们判刑。”
可顾初瑶才刚刚动了和离的念头,盛嘉远失踪、疑似被刺身亡的消息从边关传了回来。
在盛嘉远疑似为国捐躯的时候,哪怕顾初瑶已经看透了盛家的卑鄙和凉薄,也不可能在此时提出和离。
最重要的是,盛嘉远被刺身亡的消息传回来,顾初瑶其实不惊反喜!
对于顾初瑶来说,盛家是虎穴,可顾家也没有安全到哪里去,不过是另外一个狼窝罢了。
她不想留在盛家,却也知道和离后顾父绝不会接她回去,就是她真回了顾家,日子也未必比在盛家时好。
既然盛顾两家都靠不住,盛嘉远被刺身亡对于顾初瑶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她大可以打着为盛嘉远守寡的名头一人别众寡居。
这样虽是仍留在盛家,但盛嘉远死了,顾初瑶守寡,她大可以找机会搬去家庙、道观,又或者她陪嫁的庄子清居,她宁愿一辈子青灯古佛,也不想回顾家,更不想再去面对盛夫人。
只是,计划着守寡后别众寡居的顾初瑶没有想到,盛嘉远不仅没有死,而且他竟为了向他喜爱的女人隐瞒他曾娶过妻的事情,就做出把她远远送走,关在乡下田庄的事情。
也更没有想到,爱子如命的盛夫人竟像发了疯似的,真的毫不犹豫地选择帮助盛嘉远抹除她的痕迹,将她远送离开,而顾家也对此事冷眼旁观,只做不知。
是了,如果牺牲一个并不看重也并不在意的长女,就能交好盛嘉远没有死,日后前程可期的盛家,那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笔不会亏本的买卖,反正付出的代价是早就放弃了的长女。
如果说,及笄之前,是继母请回来的古板严苛的女夫子给顾初瑶上课,教她女训、女则,磨灭她的本性、喜乐哀怒和反抗精神,把她朝木头人培养。
那么,在及笄出嫁以后的十年里,就是残酷且现实的生活磨砺着顾初瑶,一刀一划地将后天附着在她身上、困住她本心的躯壳割下,露出她心口燃烧灼热的热血来。
时隔十年以后,顾初瑶再回首去看自己少女时期在闺阁中所学的女训、女则,只觉得可笑至极,那些女戒闺训,其实不过只是恶意施加在女子身上的枷锁和折磨。
凭什么身为女子,就要忍让柔顺,凡事逆来顺受,不能生出怨怼之心?又凭什么要以德报怨,原谅那些欺辱过自己的人,甚至还要反过去帮助他们?
以前盲从的顾初瑶从未想过女训女则是否正确,而如今破茧成蝶的顾初瑶不仅敢想,而且发自真心地不理解那些女训的内容,只觉得它们荒谬、可笑、恶心。
被人伤害欺辱了,难道不能还回去,被打了左脸还要伸过去右脸再挨一巴掌?这又算个什么道理?是不是身为女子,被欺压、被折磨乃至于被践踏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还是说,这世上流传的圣人学说都是这样可笑,这样这样虚伪,都是在看低女子、束缚她们的本性,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他们都错了,那些什么闺训女戒全都是狗屁!
年轻天真的顾初瑶相信善有善报,即使被继母冷待,被夫家迁怒,也全都咬牙忍受下来,绝不反抗,只一再忍让,以为自己的温柔善意总会换来体谅。
现在的顾初瑶却只觉得以前的自己太过蠢笨痴傻,可怜却也可悲,是她自己把自己生生活成了一个不会怨没有活人气的木桩子,是她自己一步步放任自己走向更坏的局面。
以前或许有她自作自受的因素在里头,可以后……绝不会再重蹈覆辙!
顾初瑶闭上眼,在心中告诉自己,不要再被那些虚伪可笑的女训女则困住手脚,人活一世,如果不能凭着自己的本心去选择自己的未来、决定自己的人生,那活着根本没有意义。
她不仅要完成外公最后的遗愿,也在她仅剩的人生里活出个人样来,如此方才不辜负她的这一番奇遇,不枉费她在黑暗中坚持了整整七年不肯放弃,不肯轻易去死。
睁开眼睛,顾初瑶抬眼看向那些被侍卫们押在一起的田庄管事和佃户人家,迎上了一片情绪各异的神情和目光,有憎恨、绝望、疯狂、愤恨,也有恳求、希望、温暖。
“你打算怎么处置他们?”景寒又一次在她耳边温声说着,“不用犹豫或者迟疑,你只需遵循本心,你想怎么回报他们,就可以怎么回报。”
闻言,顾初瑶弯了弯唇角,神色淡淡笑了一下:也许,以前被女训女则洗脑,傻乎乎的顾初瑶会选择以德报怨。
可如今,她却只想以直报直,他们怎么对待她,她也怎么还回去。
有恩必还,有仇必报。
顾初瑶从未因心底的怨恨和愤怒失去理智,也不曾想过杀尽田庄里的所有人——被人伤害,并不是肆意报复、迁怒无辜之人的理由,她只有怨报怨、有仇报仇。
徐徐吐出一口气来,心中已经有所决定的顾初瑶语气淡淡地说道:“……送去官府吧,让他们各自坦诚自己所做的恶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景寒扬了扬眉,没有下令让侍卫们押走那些田庄的人,反倒提醒道:“距离这个田庄最近的县城早就没了县令,战事波及到附近时,那县令就逃走了,只怕没有人能给他们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