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我哪有假装?真的不知道。别卖关子了,纶太郎,到底怎么回事?”
“老爸,干嘛这么紧张?好吧,我知道的故事是这样子的——”
大学生A子与同一个圈的朋友,前往B学长在外面租的房子游玩,一群人喝酒作乐,直到半夜左右才解散,A子和朋友都向学长告别。走了一会儿,A子突然发现自己的皮包还留在学长的房间里,便和朋友分手,独自回到学长住处。她回到现场时,却发现学长房间灯关着,按了门铃也没人应。看样子,学长已经睡着了。A子有点失望,但还是直觉地伸手握门把。很意外地,门并未上锁,一转就打开了。
房间黑漆漆的,不过,A子知道自己的皮包放在哪里。怕吵醒熟睡的学长,便摸黑进去,一面小声地说:“我来拿包包”,一面迅速找到自己的包包,立刻走出门来。
“啊,听起来蛮有趣的。”
语气平和的法月,表情却很严肃。他听得非常入神,连烟灰掉在桌上都没有察觉。
“接下来呢?”
隔天,在学校没有看到B学长,A子有点担心便跑到学长住处察看。却远远发现公寓前停着警车,巷子里挤满警察及围观人群。
“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A子随便找个围观的人询问,对方说道:“昨晚这间房子发生凶杀案,住在X楼的B被杀了。”
现场围着警方的黄色警戒线,A子没有办法进到房间。综合杀人现场人群的说法,情况似乎是有歹徒趁门没锁侵入房间,用刀子把B学长杀了。
“如果昨晚我回去拿东西的时候有叫醒学长并且要他把门锁上,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A子非常后悔。只是,人都已经死了,再怎么自责也无济于事。
隔天起,凶杀案发生在B房间内饮酒作乐的朋友,都一一被警方调去问话。但A子并没有等待警方的传唤,就主动到警局报到。她非常内疚,认为B学长的死自己也有责任。于是她将凶杀案发生当晚的事情,详细地描述一番。然后,刑警拿出一张照片,而且似乎是担心过度刺激A子,所以给她观看之前先问道:“凶案现场留下这东西,你有没有印象,或者想到了什么?”
拿过来一看,照片拍的是B学长房间的墙壁,上面有一排似乎是沾着鲜血的写的文字——
“幸亏没打开电灯,否则你就没命了。”
看到照片,A子瞬间脸色发青,当场昏了过去——原来那天晚上她回到学长房间时,学长已经遇害了!而如果当时她打开电灯叫唤学长,就会和还躲在房里的杀人犯碰头,自己很可能也会遭遇不测。
纶太郎把故事说完,法月双手抱胸“喔——”地叹了一口气,然后问道:“你说这类都市传说蛮流行的。年轻人都知道这种故事吗?”
“大概吧。最近网络那么流行,类似的网址不少,应该很多人接触过才对。当然,信不信又是另一回事……对了,去年也有一部电影,题材很像。”
法月惊讶地睁大眼睛追问:“也拍成电影了吗?”
“嗯,是一部美国片。片名原文叫做《Urban Legend》,就是‘都市传说’的意思。不过,国内上映时改为《游戏规则》。我记得,那部片子好像属于同类题材中B级恐怖悬疑片。后来也出了VCD和录影带。电影内容描述,美国发生了连续杀人事件,而凶手显然模仿1960年以来美国年轻人之间流传的都市传说——《后座的杀人者》、《男朋友之死》、《保姆与二楼的男子》等等。总之,故事本身蛮惊悚、有趣,在推理悬疑片之中,算是顶尖作品。最近又出现不同版本的故事。”
“不同版本?”
“就是题材类似,但标题大多是类似《室友之死》的故事。我刚刚说的A子的故事,就是这系列的作品。不过,这些日本作品大部分是模仿美国人的。有人考据,说这几年流行的都市传说,始作俑者是名叫约翰·哈罗德·布尔的民俗学学者,他于1981年出版的一本题为《突然失踪的搭便车旅行者》,立刻引起许多人模仿,形成一股风潮。”
法月听得有点不耐烦,噘着嘴说道:“不用扯这么多了。你刚刚提到那部《游戏规则》,剧情怎样?”
“喔。应该算是《室友之死》系列之作吧。当然,故事情节还是有点不一样——事情发生在偏远城市的大学生宿舍,女主角的室友是个问题学生。某天晚上她很晚才回宿舍,一走进门就听到黑暗中传来室友呻吟的声音。她直觉室友和男朋友正在做那件事,也就没有打开电灯,直接溜上床睡觉。她戴上耳机,听着音乐很快就睡着。不料隔天起来,她却发现室友已经惨死床上,墙上有一排用死者血液写的英文‘ARENT YOU GLAD YOU DIONT TURN ON THE LICHT?’”
“意思也是‘幸好没打开电灯,否则你早就没命了’吗?所以,照这么说,电影曾在日本上映,我这件案子的嫌犯很可能看过了。而如果犯人有意模仿,很可能会去租录影带反复看,是吧?那么锁定租录影带的人,说不定就可以找出凶手。”
说着,法月拿出笔记本记下电影片名。他表情非常认真,让纶太郎有点惊讶。
“老爸,干嘛这么紧张?好吧,我知道的故事是这样子的——”
大学生A子与同一个圈的朋友,前往B学长在外面租的房子游玩,一群人喝酒作乐,直到半夜左右才解散,A子和朋友都向学长告别。走了一会儿,A子突然发现自己的皮包还留在学长的房间里,便和朋友分手,独自回到学长住处。她回到现场时,却发现学长房间灯关着,按了门铃也没人应。看样子,学长已经睡着了。A子有点失望,但还是直觉地伸手握门把。很意外地,门并未上锁,一转就打开了。
房间黑漆漆的,不过,A子知道自己的皮包放在哪里。怕吵醒熟睡的学长,便摸黑进去,一面小声地说:“我来拿包包”,一面迅速找到自己的包包,立刻走出门来。
“啊,听起来蛮有趣的。”
语气平和的法月,表情却很严肃。他听得非常入神,连烟灰掉在桌上都没有察觉。
“接下来呢?”
隔天,在学校没有看到B学长,A子有点担心便跑到学长住处察看。却远远发现公寓前停着警车,巷子里挤满警察及围观人群。
“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A子随便找个围观的人询问,对方说道:“昨晚这间房子发生凶杀案,住在X楼的B被杀了。”
现场围着警方的黄色警戒线,A子没有办法进到房间。综合杀人现场人群的说法,情况似乎是有歹徒趁门没锁侵入房间,用刀子把B学长杀了。
“如果昨晚我回去拿东西的时候有叫醒学长并且要他把门锁上,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A子非常后悔。只是,人都已经死了,再怎么自责也无济于事。
隔天起,凶杀案发生在B房间内饮酒作乐的朋友,都一一被警方调去问话。但A子并没有等待警方的传唤,就主动到警局报到。她非常内疚,认为B学长的死自己也有责任。于是她将凶杀案发生当晚的事情,详细地描述一番。然后,刑警拿出一张照片,而且似乎是担心过度刺激A子,所以给她观看之前先问道:“凶案现场留下这东西,你有没有印象,或者想到了什么?”
拿过来一看,照片拍的是B学长房间的墙壁,上面有一排似乎是沾着鲜血的写的文字——
“幸亏没打开电灯,否则你就没命了。”
看到照片,A子瞬间脸色发青,当场昏了过去——原来那天晚上她回到学长房间时,学长已经遇害了!而如果当时她打开电灯叫唤学长,就会和还躲在房里的杀人犯碰头,自己很可能也会遭遇不测。
纶太郎把故事说完,法月双手抱胸“喔——”地叹了一口气,然后问道:“你说这类都市传说蛮流行的。年轻人都知道这种故事吗?”
“大概吧。最近网络那么流行,类似的网址不少,应该很多人接触过才对。当然,信不信又是另一回事……对了,去年也有一部电影,题材很像。”
法月惊讶地睁大眼睛追问:“也拍成电影了吗?”
“嗯,是一部美国片。片名原文叫做《Urban Legend》,就是‘都市传说’的意思。不过,国内上映时改为《游戏规则》。我记得,那部片子好像属于同类题材中B级恐怖悬疑片。后来也出了VCD和录影带。电影内容描述,美国发生了连续杀人事件,而凶手显然模仿1960年以来美国年轻人之间流传的都市传说——《后座的杀人者》、《男朋友之死》、《保姆与二楼的男子》等等。总之,故事本身蛮惊悚、有趣,在推理悬疑片之中,算是顶尖作品。最近又出现不同版本的故事。”
“不同版本?”
“就是题材类似,但标题大多是类似《室友之死》的故事。我刚刚说的A子的故事,就是这系列的作品。不过,这些日本作品大部分是模仿美国人的。有人考据,说这几年流行的都市传说,始作俑者是名叫约翰·哈罗德·布尔的民俗学学者,他于1981年出版的一本题为《突然失踪的搭便车旅行者》,立刻引起许多人模仿,形成一股风潮。”
法月听得有点不耐烦,噘着嘴说道:“不用扯这么多了。你刚刚提到那部《游戏规则》,剧情怎样?”
“喔。应该算是《室友之死》系列之作吧。当然,故事情节还是有点不一样——事情发生在偏远城市的大学生宿舍,女主角的室友是个问题学生。某天晚上她很晚才回宿舍,一走进门就听到黑暗中传来室友呻吟的声音。她直觉室友和男朋友正在做那件事,也就没有打开电灯,直接溜上床睡觉。她戴上耳机,听着音乐很快就睡着。不料隔天起来,她却发现室友已经惨死床上,墙上有一排用死者血液写的英文‘ARENT YOU GLAD YOU DIONT TURN ON THE LICHT?’”
“意思也是‘幸好没打开电灯,否则你早就没命了’吗?所以,照这么说,电影曾在日本上映,我这件案子的嫌犯很可能看过了。而如果犯人有意模仿,很可能会去租录影带反复看,是吧?那么锁定租录影带的人,说不定就可以找出凶手。”
说着,法月拿出笔记本记下电影片名。他表情非常认真,让纶太郎有点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