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这个作品作为“小说”发表,其实我本人也多少感到有点不塌实。这是因为,如同有的读者朋友从“迷宫馆血案”这个书名所感觉到的那样,这个作品是以真实发生的杀人事件为依据而创作的。
该杀人事件,同书中所描写的那样发生在1987年4月,在著名作家居住的一个奇妙的地方,当时的部分媒体曾企图大肆地进行渲染。
然而,看来最终他们并没有搞清楚事件的全貌。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一方面这个事件发生于一个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同时能够说清真相的知情人没有一个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而警察对于这个非同寻常的案件也深感棘手,虽然掌握了案件的一些真相,但并不想主动地向外界透露。这样一来,媒体也只好凭借警方发表的模棱两可的信息草草报道一下了事。
也许读者朋友会以为我是道听途说,信口开河。当事人不开口,你怎么能够把那个事件写成小说呢? 《棒槌学堂》
坦白地说,我曾“亲眼”看到了该事件的全过程。我是1987年4月份发生在迷宫馆的那个连续杀人事件的当事人之一。现在,我之所以下决心把那件我也被卷人其中的事件用这种方式公布于众,主要出于两个理由:
一是由于某编辑先生的再三劝说。
另一个原因,可以说是为了悼念在那个事件中丧失了生命的“他们”。
说来惭愧,我相信“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极其热爱推理小说这一畸形文学,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因此,我认为尝试用这种方式对那个事件进行所谓的“推理小说式的再现”是对死者们最好的悼念。
作者的这些情况,对于多数读者而言也许无足轻重。无论有什么背景情况,终归是“推理小说”,在读者看来无非是消磨时光的工具而已。当然,这也没关系。我甚至希望读者朋友能够这样想。
最后,我想申明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书中的人名、地名大多数都是假名字。我本人也出现在作品中,当然没有用“鹿谷门实”这个笔名。
也许读者朋友中有人对我的笔名感兴趣,问:“当事人中谁是鹿谷门实啊?”但还是不说为妙啊。
鹿谷门实
1988年夏
附:珠海社原文补充
序曲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日,星期五。
岛田感冒卧病在家,突然收到一本书。
紫罗兰紫、紫丁香紫、石斛紫——虽然想出了好几个颜色的名称,却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最正确的,总之那是一个淡紫色的封面。和一般新书的版本大小相等,中央有一块同样颜色的四角形框框斜斜地放着。当中有一张照片——深红色的背景让人觉得那是一片血海,浮起一颗黑色的水牛头……框框的右上方,淡紫色的部分,浮雕出书的标题。在左侧,同样浮雕出作者的名字:
迷路馆杀人
鹿谷门实
书的中间缠着一条绿色的带子,“稀谭社文丛 本月新书”的文字之下,是一段以粗体字印刷的赞颂词句:
——正统的推理小说
为你解开——
“迷路馆杀人”的真相
——跟真的一样——岛田一边翻过书的背面,心里一边想着,最近新书的广告词越来越夸张了!听说小说不畅销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但是推理小说在市场上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这几年来书店内各出版社的推理丛书仍不断增加。然而,这些粗制滥造的推理小说恐怕已使不少读者失望而离去了。算了!别人的事何必白操心呢!
内页——
岛田看了作者的近照和简历一眼,照片照得不怎么好。
拥有复杂迷宫的地下邸宅“迷路馆”。当四位推理小说家聚集在此,以此馆为舞台,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惨剧的序幕解开了。
密室般的馆中,发生了连续杀人事件。真凶到底是谁?……令人战栗的大陷阱!惊愕的结果!
岛田不觉苦笑了。自己也是一名作者,对于这种夸大的“内容介绍”,实在难以接受。要是平常在书店看到这样的书,他根本不会拿下来看,更不可能去买它了。虽然也很喜欢推理小说,但他只看国外作品,觉得国内的小说推理性不强,而且永远在一定的圈圈里打转。可是,这是作者赠送的书,不看好像说不过去。而且,书中所谈的又是有关“迷路馆杀人事件”……
勉强从被窝里钻出来,拿一条毯子盖在肚子上,昨天夜里的高烧已经退了,但是全身上下的关节仍然隐隐作痛。再把枕头垫在下巴,这样大概可以看个二、三小时吧!
翻开目录,看到最后一行写着“后记”,他看书时一直习惯先读后记,然后再看本文。
后记
本来这段文章应该放在卷头,但是,现在的读者在阅读时总是喜欢先看后记,再看本文,所以只好将它移到卷尾了。以下的文章希望读者自动将它和本文连接。
这个作品以“小说”的形式来发表,其实不甚妥当。看到了本书的书名——“迷路馆杀人”,或许已经有人察觉这个作品是以现实的杀人事件为基础所写出来的。发生在一九八七年四月的一个杀人事件,和这本小说中的日期完全相同,当时经过传播媒体的渲染,变成一件相当骇人听闻的事件。
该杀人事件,同书中所描写的那样发生在1987年4月,在著名作家居住的一个奇妙的地方,当时的部分媒体曾企图大肆地进行渲染。
然而,看来最终他们并没有搞清楚事件的全貌。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一方面这个事件发生于一个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同时能够说清真相的知情人没有一个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而警察对于这个非同寻常的案件也深感棘手,虽然掌握了案件的一些真相,但并不想主动地向外界透露。这样一来,媒体也只好凭借警方发表的模棱两可的信息草草报道一下了事。
也许读者朋友会以为我是道听途说,信口开河。当事人不开口,你怎么能够把那个事件写成小说呢? 《棒槌学堂》
坦白地说,我曾“亲眼”看到了该事件的全过程。我是1987年4月份发生在迷宫馆的那个连续杀人事件的当事人之一。现在,我之所以下决心把那件我也被卷人其中的事件用这种方式公布于众,主要出于两个理由:
一是由于某编辑先生的再三劝说。
另一个原因,可以说是为了悼念在那个事件中丧失了生命的“他们”。
说来惭愧,我相信“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极其热爱推理小说这一畸形文学,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因此,我认为尝试用这种方式对那个事件进行所谓的“推理小说式的再现”是对死者们最好的悼念。
作者的这些情况,对于多数读者而言也许无足轻重。无论有什么背景情况,终归是“推理小说”,在读者看来无非是消磨时光的工具而已。当然,这也没关系。我甚至希望读者朋友能够这样想。
最后,我想申明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书中的人名、地名大多数都是假名字。我本人也出现在作品中,当然没有用“鹿谷门实”这个笔名。
也许读者朋友中有人对我的笔名感兴趣,问:“当事人中谁是鹿谷门实啊?”但还是不说为妙啊。
鹿谷门实
1988年夏
附:珠海社原文补充
序曲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日,星期五。
岛田感冒卧病在家,突然收到一本书。
紫罗兰紫、紫丁香紫、石斛紫——虽然想出了好几个颜色的名称,却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最正确的,总之那是一个淡紫色的封面。和一般新书的版本大小相等,中央有一块同样颜色的四角形框框斜斜地放着。当中有一张照片——深红色的背景让人觉得那是一片血海,浮起一颗黑色的水牛头……框框的右上方,淡紫色的部分,浮雕出书的标题。在左侧,同样浮雕出作者的名字:
迷路馆杀人
鹿谷门实
书的中间缠着一条绿色的带子,“稀谭社文丛 本月新书”的文字之下,是一段以粗体字印刷的赞颂词句:
——正统的推理小说
为你解开——
“迷路馆杀人”的真相
——跟真的一样——岛田一边翻过书的背面,心里一边想着,最近新书的广告词越来越夸张了!听说小说不畅销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但是推理小说在市场上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这几年来书店内各出版社的推理丛书仍不断增加。然而,这些粗制滥造的推理小说恐怕已使不少读者失望而离去了。算了!别人的事何必白操心呢!
内页——
岛田看了作者的近照和简历一眼,照片照得不怎么好。
拥有复杂迷宫的地下邸宅“迷路馆”。当四位推理小说家聚集在此,以此馆为舞台,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惨剧的序幕解开了。
密室般的馆中,发生了连续杀人事件。真凶到底是谁?……令人战栗的大陷阱!惊愕的结果!
岛田不觉苦笑了。自己也是一名作者,对于这种夸大的“内容介绍”,实在难以接受。要是平常在书店看到这样的书,他根本不会拿下来看,更不可能去买它了。虽然也很喜欢推理小说,但他只看国外作品,觉得国内的小说推理性不强,而且永远在一定的圈圈里打转。可是,这是作者赠送的书,不看好像说不过去。而且,书中所谈的又是有关“迷路馆杀人事件”……
勉强从被窝里钻出来,拿一条毯子盖在肚子上,昨天夜里的高烧已经退了,但是全身上下的关节仍然隐隐作痛。再把枕头垫在下巴,这样大概可以看个二、三小时吧!
翻开目录,看到最后一行写着“后记”,他看书时一直习惯先读后记,然后再看本文。
后记
本来这段文章应该放在卷头,但是,现在的读者在阅读时总是喜欢先看后记,再看本文,所以只好将它移到卷尾了。以下的文章希望读者自动将它和本文连接。
这个作品以“小说”的形式来发表,其实不甚妥当。看到了本书的书名——“迷路馆杀人”,或许已经有人察觉这个作品是以现实的杀人事件为基础所写出来的。发生在一九八七年四月的一个杀人事件,和这本小说中的日期完全相同,当时经过传播媒体的渲染,变成一件相当骇人听闻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