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一边那样想,浅见心里似乎有什么牵挂的东西。
已经充分感受到警察的调查以偶发事件为前提而进行的氛围,也许不在现场的调查,不至于“偷工减料”,但有缺乏缜密调查的可能性。
也许说不必重新开始十二年前的不在犯罪现场调查,可是不管成功与否,现场调查是一切搜查的起点,动机与机会是支撑犯罪行为的两大支柱。
浅见启动了车子。他切实感到所有证据却每时每刻陷入不可信的状态。
4
浅见下午三时许回到了德岛市。很少一直呆在社里的德岛新报的四宫,此时正一本正经地坐在编辑部里,并不是有什么空暇,而是在专心迎候浅见的到来。
“从那以后你真忙乎呵!”在会客室双方一落座,四宫就倾了倾身子开口说道,“如浅见君所言,包括第十堰在内,寻找原始记录,可警方毫无从那个起点出发调查事件的迹象。这次仍然没有重大发现。”
“但发现了证实那件事的资料!”
浅见将从栋方家借来的有关吉野河的资料展示给四宫看。看到一大袋关于第十堰问题的资料,四宫异常兴奋。
“既然有这些佐证资料,警方将目标定在哪里?”一边那样愤慨,一边立即苦笑着说,“可是……”
“尽管那样说,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件事,所以也不能全怪警方。”
“当时即使看到了这些资料,也不可能看出事件的真相。只有现在,第十堰问题成为争论热点,所以我才会怀疑它与栋方的案子有关。”
“你这样说是宽慰我吗?你真是大好人。”
四宫低下头,“呵呵呵”地笑着。
“首先关于动机,我想某种程度上已经弄清楚了。”浅见说,“从这个观点出发,重新筛选相关的人物,并调查嫌疑人案发当时在何处做何事。”
“是啊,首先开始调查至今未见的栋方的同事们案发时在不在现场。”
不愧为四宫,很快领会了。
“都是十二年前的事情,要选定那样的人还是相当困难的吧。”
“嗯,当然。有的住所变化了,其中说不定有的人已经死了。可是如果限定与栋方先生有关的人员,也许可以捕捉到线索。例如,将德南建设公司的职员名册和县土木工程部、建设省建设事务所的职员名册弄到手。”
“范围需要扩大到那些?”
“当然!这些资料只有官署会有的。与这没有利害关系的人难以想象……”
四宫的目光集中起来,看起来仿佛孩子般的滑稽脸孔,突然僵住了一动也不动。
“是谁?”浅见迫不及待地催促。
“嗯,啊,是那样……”
四宫踌躇片刻。即使对方是浅见,四宫作为大众媒体的人,是否可以提出这个人名,觉得还是拿捏不准吧。
“是一个叫原泽的男子。叫原泽聪!是栋方君的好友,当时在建设省德岛建设事务所工作,现在就职于德南建设公司,填补了栋方君死后留下的空缺。”
“哦,有那样的人?”浅见十分惊讶。
“确实有,他现在担任德南建设的董事。据说原泽氏加盟之后,德南建设参与公共事业的工程相当活跃。特别是参与了以前完全由别的公司承揽的吉野河的工程……”
四宫的脸色渐渐变得深沉起来。
“那么说原泽是嫌疑犯……”
“决不会那样简单吧!”
浅见笑了。
四宫板着面孔严肃地说道:“当然我认为原泽氏不是直接的凶手,但从可能性这一点上来说,不更加可疑吗?即使嫌疑犯也不奇怪,假如是他,栋方会放松警惕,更加易于接近。”
“可不是!”浅见也板着脸说道。
“是否嫌疑犯姑且不论,若当时在建设省,也许知道一些事件的背景。”
“不管怎样,原泽氏当时从事什么岗位,需探个明白。不仅原泽氏,凡是与栋方有关系的人员都要列个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四宫表情更为复杂。
“可是,浅见,这以后你打算怎么做?”
“我先回旅馆,然后调查从栋方家借来的磁带,因为两日后必须归还。”
“磁带,什么磁带?是窃听还是什么?”
“不,不是!没有听内容一点也不知道。如同刚才的资料一样,净是案发当时,警察调查剩下的东西。也许是复制音乐的带子吧!”
“喔,那些也要调查吗?”四宫钦佩似地说道。
“也许是徒劳,但我想试试!”
“那种‘徒劳’不一样重要吗?如今年轻人不愿意干这‘徒劳’的事情……哈哈哈,我那样说,好像我已经上了年纪似的。那样的活,浅见,你可以使用本社的磁带录音机,可以用五倍速度来听。”
四宫当即走出房间,拿来了磁带录音机。他“因天快到黄昏想去海彦”而告辞,浅见一返回旅馆,就立即开始听磁带。
磁带录音机是否五倍速不清楚,但好像有三倍的速度。如同四宫所言,录音的内容听得很清楚。磁带几乎都是音乐,而且古典作品居多,那也是栋方的爱好?CD盘片也都是古典音乐。磁带有二十四盒,因放的磁带总是音乐,连浅见都听厌了。他开始想,并非本来就没有信心,也许这真是徒劳的劳动。
5
用过晚餐,浅见继续检索磁带。现在只剩下两盒,当布拉姆斯①的交响乐第二号作品快速播放大约五分钟时,突然音乐声戛然而止,变成了杂音,显然录了什么会话——
①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
浅见将磁带倒过来,从会话的起始听起。会话是半途开始录的,有点突然。或许在录了会话内容的磁带上,又录了音乐?
“那么我去!”这是一位年轻男人的声音。录音从这里开始。
“啊,这样的话就全靠你了。请代我向宫下先生问好!”——上了年纪的男人的嘶哑声。
“明白了。我先走了!”
传来年轻的男人走出了屋外的关门声。
沉默片刻之后,响起了另外一个男人的声音:
“派他去,太可惜了。”
“不,没关系!况且他是一个死脑筋!可以不听这样的话。”
上了年纪的男子用威严的嘶哑的声音说道。是德岛口音还是关西口音,并不十分清楚,总之有浓重的乡音。
“可是,听说他是一个技术上十分优秀的人才!”一旁的男人操普通话大声说。从谈话的情形与磁带的内容推测,好像是关于栋方崇的谈话。由此推测,离开房间的年轻男人是栋方崇。
给人的感觉是,发出嘶哑声音的男人人约六十岁左右,另外一人似乎相当年轻。
“优秀是优秀,但他不懂世故。认为世上万物如同算术题加加减减一般简单,换句话说,他好像计算机似的,只要输入基础数字,立即就会给出答案。吉野河洪涝泛滥时的流量计算,他瞬间就完成了。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小松所长、大学里的老帅均大吃一惊。总之还很有说服力!派去的人还没有一位这样有用的人才。缺点只是太年轻点儿。”
嘶哑的声音里充满了切身感受。从他的嗓音让人觉得他对“他”的“年轻”感到棘手。
已经充分感受到警察的调查以偶发事件为前提而进行的氛围,也许不在现场的调查,不至于“偷工减料”,但有缺乏缜密调查的可能性。
也许说不必重新开始十二年前的不在犯罪现场调查,可是不管成功与否,现场调查是一切搜查的起点,动机与机会是支撑犯罪行为的两大支柱。
浅见启动了车子。他切实感到所有证据却每时每刻陷入不可信的状态。
4
浅见下午三时许回到了德岛市。很少一直呆在社里的德岛新报的四宫,此时正一本正经地坐在编辑部里,并不是有什么空暇,而是在专心迎候浅见的到来。
“从那以后你真忙乎呵!”在会客室双方一落座,四宫就倾了倾身子开口说道,“如浅见君所言,包括第十堰在内,寻找原始记录,可警方毫无从那个起点出发调查事件的迹象。这次仍然没有重大发现。”
“但发现了证实那件事的资料!”
浅见将从栋方家借来的有关吉野河的资料展示给四宫看。看到一大袋关于第十堰问题的资料,四宫异常兴奋。
“既然有这些佐证资料,警方将目标定在哪里?”一边那样愤慨,一边立即苦笑着说,“可是……”
“尽管那样说,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件事,所以也不能全怪警方。”
“当时即使看到了这些资料,也不可能看出事件的真相。只有现在,第十堰问题成为争论热点,所以我才会怀疑它与栋方的案子有关。”
“你这样说是宽慰我吗?你真是大好人。”
四宫低下头,“呵呵呵”地笑着。
“首先关于动机,我想某种程度上已经弄清楚了。”浅见说,“从这个观点出发,重新筛选相关的人物,并调查嫌疑人案发当时在何处做何事。”
“是啊,首先开始调查至今未见的栋方的同事们案发时在不在现场。”
不愧为四宫,很快领会了。
“都是十二年前的事情,要选定那样的人还是相当困难的吧。”
“嗯,当然。有的住所变化了,其中说不定有的人已经死了。可是如果限定与栋方先生有关的人员,也许可以捕捉到线索。例如,将德南建设公司的职员名册和县土木工程部、建设省建设事务所的职员名册弄到手。”
“范围需要扩大到那些?”
“当然!这些资料只有官署会有的。与这没有利害关系的人难以想象……”
四宫的目光集中起来,看起来仿佛孩子般的滑稽脸孔,突然僵住了一动也不动。
“是谁?”浅见迫不及待地催促。
“嗯,啊,是那样……”
四宫踌躇片刻。即使对方是浅见,四宫作为大众媒体的人,是否可以提出这个人名,觉得还是拿捏不准吧。
“是一个叫原泽的男子。叫原泽聪!是栋方君的好友,当时在建设省德岛建设事务所工作,现在就职于德南建设公司,填补了栋方君死后留下的空缺。”
“哦,有那样的人?”浅见十分惊讶。
“确实有,他现在担任德南建设的董事。据说原泽氏加盟之后,德南建设参与公共事业的工程相当活跃。特别是参与了以前完全由别的公司承揽的吉野河的工程……”
四宫的脸色渐渐变得深沉起来。
“那么说原泽是嫌疑犯……”
“决不会那样简单吧!”
浅见笑了。
四宫板着面孔严肃地说道:“当然我认为原泽氏不是直接的凶手,但从可能性这一点上来说,不更加可疑吗?即使嫌疑犯也不奇怪,假如是他,栋方会放松警惕,更加易于接近。”
“可不是!”浅见也板着脸说道。
“是否嫌疑犯姑且不论,若当时在建设省,也许知道一些事件的背景。”
“不管怎样,原泽氏当时从事什么岗位,需探个明白。不仅原泽氏,凡是与栋方有关系的人员都要列个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四宫表情更为复杂。
“可是,浅见,这以后你打算怎么做?”
“我先回旅馆,然后调查从栋方家借来的磁带,因为两日后必须归还。”
“磁带,什么磁带?是窃听还是什么?”
“不,不是!没有听内容一点也不知道。如同刚才的资料一样,净是案发当时,警察调查剩下的东西。也许是复制音乐的带子吧!”
“喔,那些也要调查吗?”四宫钦佩似地说道。
“也许是徒劳,但我想试试!”
“那种‘徒劳’不一样重要吗?如今年轻人不愿意干这‘徒劳’的事情……哈哈哈,我那样说,好像我已经上了年纪似的。那样的活,浅见,你可以使用本社的磁带录音机,可以用五倍速度来听。”
四宫当即走出房间,拿来了磁带录音机。他“因天快到黄昏想去海彦”而告辞,浅见一返回旅馆,就立即开始听磁带。
磁带录音机是否五倍速不清楚,但好像有三倍的速度。如同四宫所言,录音的内容听得很清楚。磁带几乎都是音乐,而且古典作品居多,那也是栋方的爱好?CD盘片也都是古典音乐。磁带有二十四盒,因放的磁带总是音乐,连浅见都听厌了。他开始想,并非本来就没有信心,也许这真是徒劳的劳动。
5
用过晚餐,浅见继续检索磁带。现在只剩下两盒,当布拉姆斯①的交响乐第二号作品快速播放大约五分钟时,突然音乐声戛然而止,变成了杂音,显然录了什么会话——
①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
浅见将磁带倒过来,从会话的起始听起。会话是半途开始录的,有点突然。或许在录了会话内容的磁带上,又录了音乐?
“那么我去!”这是一位年轻男人的声音。录音从这里开始。
“啊,这样的话就全靠你了。请代我向宫下先生问好!”——上了年纪的男人的嘶哑声。
“明白了。我先走了!”
传来年轻的男人走出了屋外的关门声。
沉默片刻之后,响起了另外一个男人的声音:
“派他去,太可惜了。”
“不,没关系!况且他是一个死脑筋!可以不听这样的话。”
上了年纪的男子用威严的嘶哑的声音说道。是德岛口音还是关西口音,并不十分清楚,总之有浓重的乡音。
“可是,听说他是一个技术上十分优秀的人才!”一旁的男人操普通话大声说。从谈话的情形与磁带的内容推测,好像是关于栋方崇的谈话。由此推测,离开房间的年轻男人是栋方崇。
给人的感觉是,发出嘶哑声音的男人人约六十岁左右,另外一人似乎相当年轻。
“优秀是优秀,但他不懂世故。认为世上万物如同算术题加加减减一般简单,换句话说,他好像计算机似的,只要输入基础数字,立即就会给出答案。吉野河洪涝泛滥时的流量计算,他瞬间就完成了。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小松所长、大学里的老帅均大吃一惊。总之还很有说服力!派去的人还没有一位这样有用的人才。缺点只是太年轻点儿。”
嘶哑的声音里充满了切身感受。从他的嗓音让人觉得他对“他”的“年轻”感到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