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以认为栋方所就职的德南建设也紧紧咬住第十堰的拆除和活动坝的建设计划不放。”
“嗯,是那样!”
“那件事情,市来小姐对准说了吗?”
“不,对谁也没有说……啊,他曾经对我说谁也不要告诉,因为还处在构思阶段。他曾经自豪地告诉我他使用计算机悄悄地进行基础设计。可是说实话,我对那些难懂的技术问题完全弄不明白,而且也不感兴趣。要说他惟一的缺点,那就是什么都不在乎,惟独对工作太专注,太执着。”
小百合说起已故的男友,骄傲的神情溢于言表。
“那不是缺点,而应该叫长处。”浅见认真地说,“那样执着于一件事情,对于像我这样办事经常半途而废的人来说是望尘莫及的。他具有使用尖端技术和拉来巨大工程的能力……失去了这样的宝贵人才真可惜啊!”
“真是那样呵!”一直没有说话机会的奈留美插话,“越听越觉得栋方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男人。与他相比,我姐的那一位全然不同。”
“你不能这样说嘛!”小百合边笑边责备她问道,“那一位,现在怎么样?”
“不知道,姐姐死后大约两年期间时常来访,在那之后好像有信来,不知什么时候断了音信。现在一定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当上了爸爸。有娇妻和孩子相伴。”
奈留美故意憎恨地说着。
小百合说:“那,那好哇!”
奈留美还想说什么,却失语似的沉默了。
“可是,目前在第十堰问题上德岛县的舆论分成了两大派,市来小姐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呢?”
浅见询问时,奈留美抢在小百合前面说:“那当然是赞成啰!栋方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小百合当然是想付之实现啦!”
是那样吗?一一在奈留美窥视的目光下,小百合“嗯”地含糊其辞地点了点头,又补充说:“我也不明白!”
“你说不明白,是指什么不明白?”浅见问道。
“是指活动坝是否真的好。正如刚才浅见君所言,赞成或反对的意见错综复杂,看一看、听一听,破坏第十堰,建造活动坝,对吉野河来说是好还是坏确实不明白。那么,如果是他,也许……”
小百合的瞳仁里像追溯遥远的记忆。
“栋方必定是全面赞成吧?”
浅见仿佛看透了她记忆的脉络似的诱导她。
“原来记得清楚的事情都忘记了……”小百合没有把握地答道,“他说开车去祖谷溪旅行,是在案发一周前,那时他同往常不一样,摆着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事后想起来,可能有一种预兆。于是我有点不想乘车去,想去别的地方。我说现在祖谷还很冷,假如下雨也很危险。可他无论如何要去祖谷。他说从祖谷溪尽可能绕到高知县北部的早明浦水库。我问为什么,他说是想亲眼看一看吉野河的源头,想证实一下基准数值是否正确。于是我考虑到他的工作热情,没有阻止他。我认为,那或许是他在推进计划过程中产生了疑问”
“真没想到,你说什么忘记了,你连那些都记得很清楚嘛!”
“那是他说得最多的。况且,那时的他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说‘基准数值’时的目光仍历历在目,有点儿可怕!”
小百合惊恐地耸了耸肩。
第07章 关系人
1
市来小百合所说的“基准数值”这个词儿,使浅见想起了在胁町镇立图书馆所看到的《四国三郎物语》这本书。这本书是建设省德岛工程事务所编纂的,书中有几处提到了“基准数值”。
小百合听了此话后说:“那本书我家里也有。”说着就离开座位,立即去拿了这本书返回来。
“这本书像是分发到各市镇村、建筑业主、有实力的人、或者令人讨厌的家伙手里。因为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也不曾读过。”
浅见为了让两个女子能看到摆在桌子上的书,让开了位子。书中介绍了吉野河历史上的大洪水,以及人们为了治水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记录。最后的十页左右,有一章专门介绍治水计划,标题是“今后的吉野河走向未来”。多处介绍了过去的洪水历史和对策。
其中,有一个项目叫“概率的引用与基本高水位流量”。将过去发生洪水时的最大流量按大致的标准假设计划水流,规划治水工程。从昭和三十年代开始就确定计划水流量,引用了“年概率”的说法,来解说其经纬和理论。
也就是以多少年发生一次洪水为对象,来计划工程规模。这根据河流的重要性而有所不同。例如,利根川是两百年一次,千曲川是一百年一次,根据河流的大小和沿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情况,由于洪水带来的影响有差异,从假设的受害程度来考虑“年概率”的幅度。
吉野河设想一百五十年一次的基准,可以说确认它具有相当重要性。
可是,问题是这“一百五十年一次”的洪水流量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建设省在这本书中介绍,因为“没有过去一百五十年间洪水流量的观测资料”,所以“以相同概率的降雨量为基准,算出洪水流量,确定基准数值。”
事实上浅见在最初看到这篇文章时,因一点也不明白其意思而一带而过。现在重新读来,依旧不明白其意思。所谓“相同概率降雨量”,是指一百五十年一次的降雨量吗?如何理解弄不清楚。在这本书中明明白白地写着“设想吉野河下游一百五十年一次的概率的降雨量,就等于岩津(基准点)上游两天的总降雨量446毫米。”据说“引用这种设想的背景在于降雨量和水位等的数据积累以及确定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方法”。
这样就罗列了各种数据来证实设想的正确。那样的“数据”外行和普通市民是无法确认的,所以要么相信它,要么反驳它是捏造,或者干脆不去理睬它。总之根据各自的市场采取各种各样的态度。浅见采取这样漠不关心的态度,也许是不关心他乡土地上的事件。
书中继续自诩道:“先前都是依据过去最大洪水流量,每次制定治水计划,现在变成以一百五十年概率的长期安全性为目标制定计划,可以说是一大进步。若此计划得以实现,可望比以前提高治水的安全性。”
可是,尽管那样说了,但当事人仍然对“年概率”的设定法有抵触或感到内疚。又加了一段补充说明:
“一百五十分之一的概率不是指一百五十年发生一次。是指一年中有一百五十分之一(百分之零点七)的概率发生。也就是说对象年数越长,遭遇其规模的洪水的概率就越大。
“譬如,假设刚刚出生的婴儿平均寿命八十岁。在这八十年间,遭遇这等规模的洪水的概率是百分之四十一。也就是说,若是这种规模的洪水,只有将来几代的子孙体验到,自己是体验不到的。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
浅见想,为什么要写这样难懂的文字呢?浅见在学习数学方面是一个差学生,但对一百五十年概率,若活八十年,遭遇到的概率是百分之四十一,无论怎么计算都是那个结果,这是不难理解的。若一年的概率是百分之零点七,八十倍不就是百分之五十六了吗?
“嗯,是那样!”
“那件事情,市来小姐对准说了吗?”
“不,对谁也没有说……啊,他曾经对我说谁也不要告诉,因为还处在构思阶段。他曾经自豪地告诉我他使用计算机悄悄地进行基础设计。可是说实话,我对那些难懂的技术问题完全弄不明白,而且也不感兴趣。要说他惟一的缺点,那就是什么都不在乎,惟独对工作太专注,太执着。”
小百合说起已故的男友,骄傲的神情溢于言表。
“那不是缺点,而应该叫长处。”浅见认真地说,“那样执着于一件事情,对于像我这样办事经常半途而废的人来说是望尘莫及的。他具有使用尖端技术和拉来巨大工程的能力……失去了这样的宝贵人才真可惜啊!”
“真是那样呵!”一直没有说话机会的奈留美插话,“越听越觉得栋方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男人。与他相比,我姐的那一位全然不同。”
“你不能这样说嘛!”小百合边笑边责备她问道,“那一位,现在怎么样?”
“不知道,姐姐死后大约两年期间时常来访,在那之后好像有信来,不知什么时候断了音信。现在一定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当上了爸爸。有娇妻和孩子相伴。”
奈留美故意憎恨地说着。
小百合说:“那,那好哇!”
奈留美还想说什么,却失语似的沉默了。
“可是,目前在第十堰问题上德岛县的舆论分成了两大派,市来小姐是赞成呢还是反对呢?”
浅见询问时,奈留美抢在小百合前面说:“那当然是赞成啰!栋方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小百合当然是想付之实现啦!”
是那样吗?一一在奈留美窥视的目光下,小百合“嗯”地含糊其辞地点了点头,又补充说:“我也不明白!”
“你说不明白,是指什么不明白?”浅见问道。
“是指活动坝是否真的好。正如刚才浅见君所言,赞成或反对的意见错综复杂,看一看、听一听,破坏第十堰,建造活动坝,对吉野河来说是好还是坏确实不明白。那么,如果是他,也许……”
小百合的瞳仁里像追溯遥远的记忆。
“栋方必定是全面赞成吧?”
浅见仿佛看透了她记忆的脉络似的诱导她。
“原来记得清楚的事情都忘记了……”小百合没有把握地答道,“他说开车去祖谷溪旅行,是在案发一周前,那时他同往常不一样,摆着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事后想起来,可能有一种预兆。于是我有点不想乘车去,想去别的地方。我说现在祖谷还很冷,假如下雨也很危险。可他无论如何要去祖谷。他说从祖谷溪尽可能绕到高知县北部的早明浦水库。我问为什么,他说是想亲眼看一看吉野河的源头,想证实一下基准数值是否正确。于是我考虑到他的工作热情,没有阻止他。我认为,那或许是他在推进计划过程中产生了疑问”
“真没想到,你说什么忘记了,你连那些都记得很清楚嘛!”
“那是他说得最多的。况且,那时的他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说‘基准数值’时的目光仍历历在目,有点儿可怕!”
小百合惊恐地耸了耸肩。
第07章 关系人
1
市来小百合所说的“基准数值”这个词儿,使浅见想起了在胁町镇立图书馆所看到的《四国三郎物语》这本书。这本书是建设省德岛工程事务所编纂的,书中有几处提到了“基准数值”。
小百合听了此话后说:“那本书我家里也有。”说着就离开座位,立即去拿了这本书返回来。
“这本书像是分发到各市镇村、建筑业主、有实力的人、或者令人讨厌的家伙手里。因为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也不曾读过。”
浅见为了让两个女子能看到摆在桌子上的书,让开了位子。书中介绍了吉野河历史上的大洪水,以及人们为了治水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记录。最后的十页左右,有一章专门介绍治水计划,标题是“今后的吉野河走向未来”。多处介绍了过去的洪水历史和对策。
其中,有一个项目叫“概率的引用与基本高水位流量”。将过去发生洪水时的最大流量按大致的标准假设计划水流,规划治水工程。从昭和三十年代开始就确定计划水流量,引用了“年概率”的说法,来解说其经纬和理论。
也就是以多少年发生一次洪水为对象,来计划工程规模。这根据河流的重要性而有所不同。例如,利根川是两百年一次,千曲川是一百年一次,根据河流的大小和沿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情况,由于洪水带来的影响有差异,从假设的受害程度来考虑“年概率”的幅度。
吉野河设想一百五十年一次的基准,可以说确认它具有相当重要性。
可是,问题是这“一百五十年一次”的洪水流量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建设省在这本书中介绍,因为“没有过去一百五十年间洪水流量的观测资料”,所以“以相同概率的降雨量为基准,算出洪水流量,确定基准数值。”
事实上浅见在最初看到这篇文章时,因一点也不明白其意思而一带而过。现在重新读来,依旧不明白其意思。所谓“相同概率降雨量”,是指一百五十年一次的降雨量吗?如何理解弄不清楚。在这本书中明明白白地写着“设想吉野河下游一百五十年一次的概率的降雨量,就等于岩津(基准点)上游两天的总降雨量446毫米。”据说“引用这种设想的背景在于降雨量和水位等的数据积累以及确定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方法”。
这样就罗列了各种数据来证实设想的正确。那样的“数据”外行和普通市民是无法确认的,所以要么相信它,要么反驳它是捏造,或者干脆不去理睬它。总之根据各自的市场采取各种各样的态度。浅见采取这样漠不关心的态度,也许是不关心他乡土地上的事件。
书中继续自诩道:“先前都是依据过去最大洪水流量,每次制定治水计划,现在变成以一百五十年概率的长期安全性为目标制定计划,可以说是一大进步。若此计划得以实现,可望比以前提高治水的安全性。”
可是,尽管那样说了,但当事人仍然对“年概率”的设定法有抵触或感到内疚。又加了一段补充说明:
“一百五十分之一的概率不是指一百五十年发生一次。是指一年中有一百五十分之一(百分之零点七)的概率发生。也就是说对象年数越长,遭遇其规模的洪水的概率就越大。
“譬如,假设刚刚出生的婴儿平均寿命八十岁。在这八十年间,遭遇这等规模的洪水的概率是百分之四十一。也就是说,若是这种规模的洪水,只有将来几代的子孙体验到,自己是体验不到的。这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
浅见想,为什么要写这样难懂的文字呢?浅见在学习数学方面是一个差学生,但对一百五十年概率,若活八十年,遭遇到的概率是百分之四十一,无论怎么计算都是那个结果,这是不难理解的。若一年的概率是百分之零点七,八十倍不就是百分之五十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