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与外面有温差,请不要长时间地开着门。”
说完,像亲自做示范一样,打开玻璃门,立即进入里而,浅见也如法仿效。
建筑物里面净是花,好像全部是兰花,盆栽,属兰科类。浅见也懂得一些花卉知识。周围都是白、黄、红等颜色各异的花儿,在浓郁的香气包围下,仿佛迷离于另一个世界,让人头晕目眩。
从以为没有人的建筑物的深处,走出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穿着工作服,一看到芙美就轻轻地叫了声“哇”。
“这位是从东京杂志社来采访蓝色长廊的记者,在胁町山原先生的地方是最好的,所以就带来了。”
芙美介绍浅见。那位男了从工作服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上面印着“山原株式会社执行董事山原道男”。
“采访蓝色长廊,第十堰问题已经采访了吗?”
山原的视线从名片上移开后问道。
浅见张皇失措,慌忙说刚刚读过关于“第十堰”的记述。
第04章 第十堰
1
在“花卉姬馆”玻璃暖房入口处的正对面,有一处沙龙风格的接待客人的地方。山原道男将浅见和今尾芙美引入那里,吩咐正在整理支票的女子上茶。
四周都装饰了几乎高达天棚的兰花,红茶的浓香完全淹没在兰花的清香中,给人种雅致脱俗的氛围。
“浅见先生大概不知道吧,山原先生拥有日本第一的洋兰生产厂,占有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
芙美像夸耀自己的事业一样赞许道。山原害羞似的笑着,一眼就看出他是一个稳重的人。
这座建筑是商品陈列室兼现场出售处,生产工厂离这里不远。即使这样,日本第一的洋兰生产厂在小小的乡间小镇、乃至于德岛县形成了不小的文化冲击。
“采访蓝色长廊,不从第十堰开始不行吗?”
啜了一口茶后,浅见回到刚才的话题,率直地问道。
“哈哈哈,没有说不行!”山原尴尬地笑着,“可是,现在吉野河的话题全集中在第十堰上。”
“啊……”浅见模棱两可地应道,“那还不十分清楚,实际上方才在图书馆看了建设省出版的《四国三郎物语》这本书,书中介绍了第十堰的情况。”
“呀,你看了那本书?”
“嗯,看是看了,但总觉得写得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知为何目的要发行那本书?真是捉摸不透。据说第十堰建于江户时代,明治时代曾经要拆除它。”
“是那样!”
“那现在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是这样的。总之,现在再次提出拆除问题,本地舆论分成两派,引起激烈争论。这么说,浅见先生还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才说来采访蓝色长廊的吧?”
山原仿佛说“你是个满不在乎的家伙”——用异样的目光凝视着浅见。
“不,我并不是来采访那样的社会问题。我此行的目的是采访以德岛县旅游为主题的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这样,偶尔碰到县里发布‘蓝色长廊’构想,所以我想我很幸运,并想以此为主题进行采访。”
“那么是采访观光呢?还是采访蓝色长廊呢?”山原的脸部渐渐浮现绝望的表情。
“噢,当初是那么打算的,可是爬朝山道,过祖谷溪,一路遭遇奇怪的事情:遇见女儿被过路妖魔杀死的一对夫妇,听说一对男女乘坐的车子坠落深谷的事件,在有罗汉的寺庙被一位女子欺骗……总之,是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奇遇。”
“呵,遭诈骗了?有没有损失……”
“不,损失倒没有什么,只是付了一顿午饭钱,羞得她面红耳赤就过去了。”
“那真是对不起啦!”
“为此,不管喜欢不喜欢,观光采访一事只好扔在一边,不得已将工作转移到自己不擅长的事件报道上来。也可以说是顺便。遇到第十堰这个吉野河的焦点问题是不能回避了,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务必谈谈好吗?”
“嗯,是顺便吗?……”山原一副试探的样子。
“不,我那是委婉的说法……正如你所说,那是相当深刻的社会问题。”
“深刻是深刻,对于我们世代居住在吉野河流域的人们来说,的的确确是二者必择其一的紧迫而深刻的问题。这不仅是吉野河,而且是全国所有地方必须面对的问题。”
“那么说,是保护自然环境还是开发……”
“诚如所言,特别是最近,从长良川河口堰和有明海泄水闸工程的经验来看,大规模开发给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是有目共睹的,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照这么说,吉野河也有河口堰计划了?”
“是呀!连浅见先生这样的记者都不知道,可见中央的人们是何等不关心地方呵。说起吉野河的河口堰——严格地说,是在入海口逆流而上十三公里的地方,在那里筑起活动坝,拆除原来的第十堰,这就是建设省的计划,目的是采取防洪对策。”
“啊!是那样呀,确实如书上所说,就是为了抵御一百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胁町也会受害吗?”
“哈哈哈,是那样写的吧!”
“总感到是随心所欲的写法,也就是说,是为了推进项目建设的自私行为!”
浅见往杯里加了水,山原一个劲地笑。
“山原先生是反对河口堰吗?”浅见的提问击中要害。
“啊,怎么说好呢?”他疑惑地歪着头。
“不赞成吗?”
“呀,我只是一个花匠,被风一吹就可怜地摇摆起来!”山原支支吾吾地说着俏皮话,“正在酝酿反对吧!”
芙美焦急地说道:“喂喂!你还未决定啊!”
“那么说,今尾小姐是反对派啦?”浅见问道。
“当然啰!”芙美耸了耸肩膀,“我家里祖父、姐姐都是强硬的反对派!”
两位亲人是怎么回事?浅见刚想问,山原就抢先说:“她的爷爷……”与先前慢声细语的口吻不同,说话快得像“机关枪”,浅见感觉自己的提问被他封住了。
“说起今尾武治老人,他是知晓胁町‘蓝’昌盛时代的最后一个人了。不但胁町,而且他还知道吉野河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你爷爷今年多大岁数了?”
“八十七岁。”芙美即刻回答。
“你要调查吉野河的事情,我算什么,带你到她爷爷那里去不是很好吗?”
“行啊……”
没有带浅见去,大概有什么理由吧!在芙美低下头的瞬间,脸上掠过一丝为难的神色。
2
最后,在山原的强烈劝导下,芙美把浅见带到祖父居住的地方。
“爷爷比较任性,也许会说一些不得体的话,请别生气!”芙美絮絮叨叨地叮嘱一番。今尾的家系胁町的古老家族,使人感到更具历史的沧桑感,不用说房梁上有棁。
在房后的空地上停了车,沿院外走半圈甬道才能到达院子大门,然后通过内院才能进入正房。但芙美似乎不想走正门,她打开光亮精致的格子窗,一只脚刚迈进去,一股醋酸的气味扑鼻而来。浅见心想,这恐怕就是染蓝的味道吧?
浅见从三合土铺地的宽敞的大门进去,穿过约有二十张榻榻米铺席大小的铺着地板的厢房,只见左右两侧房间成U字形排列,从三面环抱整个庭院,一看便知是个大户人家。
说完,像亲自做示范一样,打开玻璃门,立即进入里而,浅见也如法仿效。
建筑物里面净是花,好像全部是兰花,盆栽,属兰科类。浅见也懂得一些花卉知识。周围都是白、黄、红等颜色各异的花儿,在浓郁的香气包围下,仿佛迷离于另一个世界,让人头晕目眩。
从以为没有人的建筑物的深处,走出一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穿着工作服,一看到芙美就轻轻地叫了声“哇”。
“这位是从东京杂志社来采访蓝色长廊的记者,在胁町山原先生的地方是最好的,所以就带来了。”
芙美介绍浅见。那位男了从工作服的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上面印着“山原株式会社执行董事山原道男”。
“采访蓝色长廊,第十堰问题已经采访了吗?”
山原的视线从名片上移开后问道。
浅见张皇失措,慌忙说刚刚读过关于“第十堰”的记述。
第04章 第十堰
1
在“花卉姬馆”玻璃暖房入口处的正对面,有一处沙龙风格的接待客人的地方。山原道男将浅见和今尾芙美引入那里,吩咐正在整理支票的女子上茶。
四周都装饰了几乎高达天棚的兰花,红茶的浓香完全淹没在兰花的清香中,给人种雅致脱俗的氛围。
“浅见先生大概不知道吧,山原先生拥有日本第一的洋兰生产厂,占有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
芙美像夸耀自己的事业一样赞许道。山原害羞似的笑着,一眼就看出他是一个稳重的人。
这座建筑是商品陈列室兼现场出售处,生产工厂离这里不远。即使这样,日本第一的洋兰生产厂在小小的乡间小镇、乃至于德岛县形成了不小的文化冲击。
“采访蓝色长廊,不从第十堰开始不行吗?”
啜了一口茶后,浅见回到刚才的话题,率直地问道。
“哈哈哈,没有说不行!”山原尴尬地笑着,“可是,现在吉野河的话题全集中在第十堰上。”
“啊……”浅见模棱两可地应道,“那还不十分清楚,实际上方才在图书馆看了建设省出版的《四国三郎物语》这本书,书中介绍了第十堰的情况。”
“呀,你看了那本书?”
“嗯,看是看了,但总觉得写得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知为何目的要发行那本书?真是捉摸不透。据说第十堰建于江户时代,明治时代曾经要拆除它。”
“是那样!”
“那现在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是这样的。总之,现在再次提出拆除问题,本地舆论分成两派,引起激烈争论。这么说,浅见先生还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才说来采访蓝色长廊的吧?”
山原仿佛说“你是个满不在乎的家伙”——用异样的目光凝视着浅见。
“不,我并不是来采访那样的社会问题。我此行的目的是采访以德岛县旅游为主题的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这样,偶尔碰到县里发布‘蓝色长廊’构想,所以我想我很幸运,并想以此为主题进行采访。”
“那么是采访观光呢?还是采访蓝色长廊呢?”山原的脸部渐渐浮现绝望的表情。
“噢,当初是那么打算的,可是爬朝山道,过祖谷溪,一路遭遇奇怪的事情:遇见女儿被过路妖魔杀死的一对夫妇,听说一对男女乘坐的车子坠落深谷的事件,在有罗汉的寺庙被一位女子欺骗……总之,是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奇遇。”
“呵,遭诈骗了?有没有损失……”
“不,损失倒没有什么,只是付了一顿午饭钱,羞得她面红耳赤就过去了。”
“那真是对不起啦!”
“为此,不管喜欢不喜欢,观光采访一事只好扔在一边,不得已将工作转移到自己不擅长的事件报道上来。也可以说是顺便。遇到第十堰这个吉野河的焦点问题是不能回避了,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务必谈谈好吗?”
“嗯,是顺便吗?……”山原一副试探的样子。
“不,我那是委婉的说法……正如你所说,那是相当深刻的社会问题。”
“深刻是深刻,对于我们世代居住在吉野河流域的人们来说,的的确确是二者必择其一的紧迫而深刻的问题。这不仅是吉野河,而且是全国所有地方必须面对的问题。”
“那么说,是保护自然环境还是开发……”
“诚如所言,特别是最近,从长良川河口堰和有明海泄水闸工程的经验来看,大规模开发给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是有目共睹的,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照这么说,吉野河也有河口堰计划了?”
“是呀!连浅见先生这样的记者都不知道,可见中央的人们是何等不关心地方呵。说起吉野河的河口堰——严格地说,是在入海口逆流而上十三公里的地方,在那里筑起活动坝,拆除原来的第十堰,这就是建设省的计划,目的是采取防洪对策。”
“啊!是那样呀,确实如书上所说,就是为了抵御一百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胁町也会受害吗?”
“哈哈哈,是那样写的吧!”
“总感到是随心所欲的写法,也就是说,是为了推进项目建设的自私行为!”
浅见往杯里加了水,山原一个劲地笑。
“山原先生是反对河口堰吗?”浅见的提问击中要害。
“啊,怎么说好呢?”他疑惑地歪着头。
“不赞成吗?”
“呀,我只是一个花匠,被风一吹就可怜地摇摆起来!”山原支支吾吾地说着俏皮话,“正在酝酿反对吧!”
芙美焦急地说道:“喂喂!你还未决定啊!”
“那么说,今尾小姐是反对派啦?”浅见问道。
“当然啰!”芙美耸了耸肩膀,“我家里祖父、姐姐都是强硬的反对派!”
两位亲人是怎么回事?浅见刚想问,山原就抢先说:“她的爷爷……”与先前慢声细语的口吻不同,说话快得像“机关枪”,浅见感觉自己的提问被他封住了。
“说起今尾武治老人,他是知晓胁町‘蓝’昌盛时代的最后一个人了。不但胁町,而且他还知道吉野河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你爷爷今年多大岁数了?”
“八十七岁。”芙美即刻回答。
“你要调查吉野河的事情,我算什么,带你到她爷爷那里去不是很好吗?”
“行啊……”
没有带浅见去,大概有什么理由吧!在芙美低下头的瞬间,脸上掠过一丝为难的神色。
2
最后,在山原的强烈劝导下,芙美把浅见带到祖父居住的地方。
“爷爷比较任性,也许会说一些不得体的话,请别生气!”芙美絮絮叨叨地叮嘱一番。今尾的家系胁町的古老家族,使人感到更具历史的沧桑感,不用说房梁上有棁。
在房后的空地上停了车,沿院外走半圈甬道才能到达院子大门,然后通过内院才能进入正房。但芙美似乎不想走正门,她打开光亮精致的格子窗,一只脚刚迈进去,一股醋酸的气味扑鼻而来。浅见心想,这恐怕就是染蓝的味道吧?
浅见从三合土铺地的宽敞的大门进去,穿过约有二十张榻榻米铺席大小的铺着地板的厢房,只见左右两侧房间成U字形排列,从三面环抱整个庭院,一看便知是个大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