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他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但是也是知道这汉堡是用鸡肉和小麦粉做成的。

  这可都是好东西,鸡肉几不说了,像黄衢家里的这种情况,一年都吃不到一次,小麦粉也是一样,平常家里吃的都是粗粮,小麦粉这样金贵的东西普通的农家可没有几家人舍得买来吃。

  担心刘氏为难,黄衢也没有和她说,吃了早饭把水缸里的水担满了,就摸回柴房拿了汉堡和碎银子悄无声息的出了村。

  柳树村只有一个木匠,他家里的子孙多,手艺都是直接交给儿子和孙子的,所以不可能会找一个外人来学徒。

  黄衢要想找人学艺,只能去其他村子里打听。

  他平常出村子的机会不多,不熟悉到其他村子的路,但是他聪明,以前去过安阳镇,知道安阳镇怎么走,所以他一路顺着去安阳镇的大路走,看到有村子就去打听。

  找了三四个村子,都没有遇到招学徒的工匠,黄衢到底还是个小孩子,心里也不由气馁了起来。

  然而乡下匠人本来就不多,就算是要找学徒,他们也会优先考虑亲戚或者族人。

  毕竟匠人都是有手艺的人,现在种地不一定能够吃饱饭,但是木匠、篾匠、皮匠这样的匠人肯定是不愁没有饭吃的。

  乡下人一向把匠人看的很高,毕竟有着一门手艺,他们不论走到哪里,只要还能做活,就不愁没有一口饭吃。

  所以村人还是十分愿意送自家的小辈去跟着师傅学一门手艺糊口的。

  像黄衢这样的外村人,想要给人家当学徒,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黄衢在外面跑了半上午,早上吃到肚子里的米汤早就消化光了,他找了一个背人的路口,从怀里掏出带来的一个汉堡,狼吞虎咽的三五口就吃光了。

  他记得云初的交代,折了一根数枝,在地上挖了一个深坑,把汉堡外面的包装纸撕得稀碎了之后埋在了坑里之后,才起身拍掉了衣服上沾着的泥巴和草屑。

  黄衢在路口踌躇了片刻,最后还是想找个活计的想法占了上风。

  他决定去安阳镇碰碰运气。

  当然了,黄衢做出这个决定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拜师学艺的事情屡屡落空,他心里也不由琢磨起其他办法。

  安阳镇是个大镇,有渡口,有码头,镇上的活计也多,十里八乡的人农闲的时候都爱在去镇上找点短工做。

  像黄父这样的壮劳力,在码头帮人搬一天的货,能够得到三十文左右的工钱。

  这个数字是黄衢的母亲还在世的时候就有的。

  黄衢还记得,以前她亲娘还在的时候,他父亲也是很宠爱他的,有的时候从镇上回来,还会给他买上一块饴糖甜嘴。

  不过这一切自打母亲去世,刘氏进门之后就不再有了,虽然黄父偶尔还是会买一些饴糖回来,不过他并不在刘氏分糖的名单里。

  记忆里饴糖的味道,他也有些记不清了。

  言归正传,黄衢之所以会生出去镇上找活计的想法,是因为他记得隔壁王大叔家里的大儿子就是在镇山的酒楼里面帮工的。

  黄衢已经想过了,他年纪小,力气也小,去搬货肯定是行不通,人家肯定不会要他。

  但是酒楼、食肆这样的地方就不一样了,黄大哥说了,他平常只用招呼客人和上菜就行了,这些都不是体力活,黄衢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得了,所以就想着去镇上的酒楼里碰碰运气。

  他都已经想好了,黄大哥帮工的酒楼本来就是包吃住了,要是掌柜的嫌弃他人小的话,他可以不要工钱,只要有地方住,每天能够吃个半饱就很满足了。

  云初给了他十两银子和几颗碎银子,足够他用上好久……好久……好久的了。

  黄衢的腿短,脚程也慢,大人一个时辰就能走完的路程,他却走到了中午,虽然最开始他去几个村子里打听情况的时候耽搁了不少时间,但是算起来还是比别人多用了快两倍的时间才走到镇上。

  去酒楼之前,黄衢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着的衣裳。

  他身上穿着的衣裳不但短了一大截,衣服还破了好几个口子,刘氏是不会给他缝补衣服的,而他自己虽然想补,但是又苦于没有针线,只能就让它这样破着了。

  黄衢记得自己来镇上是找工做的,他也记得黄大哥说了,他们的酒楼是镇上最大的酒楼,过去吃饭的都是镇上有头有脸的人,所以他要是穿着这样一件破烂衣服去找活,人家肯定想都不想就得把他撵出来。

  黄衢摸着自己怀里的碎银子,犹豫片刻之后,还是转身去了镇上的秀衣坊。

  以前黄父带黄衢来镇上的时候带他去秀衣坊买过布头。

  这铺子里给人家裁衣服剩下的布头对于乡下人来说可是个好东西,大一点的布头手巧的夫人可以买回去做成手帕或者荷包,再小一点的可以给破掉的衣服打补丁,再再小一点的可以搓成布绳,可以用来扎成鞋子,也能系在背篓上面当肩带用。

  黄衢母亲在的时候,可是见不的儿子破上一条小口的,总是会及时的从针线箩子里翻出颜色相近的布头给他补上。

  黄衢穿着破烂的进了人家的布店,店里的伙计一看他这个样子就觉得不像是买得起布的,当即就想出声把他赶出去。

  还是布坊的女掌柜黄衢长得可爱,赶在伙计出声之前招呼道:“小哥你是来买布的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