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徐卫党说道。
白春桃想了想,徐卫党的话虽然难听,但却也有道理。
她现在去找白大妮算账,那是吃力不讨好,就算吵赢了,人家也只会觉得是她的问题,而不是白大妮的问题。
哼,就先让白大妮得意一阵子,日后迟早把这笔账给讨回来。
1977年的冬天,这一年的雪下得特别的大,但是再大的雪也抵挡不过众人心中火热的情绪。
十一月底,第一届高考恢复了。
几乎所有的知青都下场参加了考试,不过很多人心里头都明白,他们的希望渺茫,原因无他,他们得到消息的时间实在太晚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多人连课本都没买到,就更加不用说能考上了。
但考完这场高考,知青们的心情却格外明亮,因为他们心里踏实了,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哗,妈,你瞧瞧这张报纸!”
徐卫军把报纸递给了刘翠花,“今年高考竟然有五百七十万人考试,这实在太可怕了。”
“是啊,五百七十万人就录取不到三十万人,这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儿也不过分。”徐卫家在旁边说道。
刘翠花看了一眼,摇着头说道:“估计很多人都是去凑下热闹的,真正竞争激烈的还是明年。”
徐卫家可说是幸运也可说是不幸运。
他幸运在他是第二届的考生,不同于第一届考生的两眼一抹黑,有前辈的经验能够参考,而且上头的消息也传来了,第二届高考在夏天,也就是说他读完高二就可以直接去参加高考,不同于上一届的学生有的人一毕业都结婚生子,书本都烧了,没想到突然间恢复高考,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不幸运的一点就是明年他的竞争对手更加多,今年没考上的考生,明年一定会下场考试,而且这些考生经历过高考,知道的消息比他们多,经验比他们丰富。明年高考的人数是只多不少。
“小弟,你有没有把握?”
徐卫军笑嘻嘻地看向徐卫家,说道。
徐卫家笑了笑,“哥,我只能说尽全力吧,我们老师说等过阵子高考试卷流传出来了,他会让我们考一下试试。”
“那你可要加把劲,二哥看好你。”
徐卫军鼓励道。
“谢二哥。”徐卫家说道。
“谢什么谢啊,妈,我看时间点儿也差不多了,我回家吃饭去了。”
徐卫军说着话,作势要站起身来,往外走去。
刘翠花养他这么大,他一撅屁股,刘翠花就知道他的心思,她白了徐卫军一眼,“都快吃晚饭了,你今晚索性留下来吃完晚饭再回去吧。”
“诶,那怎么好意思?”
徐卫军说着这话,却手脚利索地走进厨房去拿了碗筷出来。
今天向西和正中捞了几条鱼,徐卫军就挑了条大鱼,带了报纸过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打小徐卫军就是吃刘翠花做的饭,如今分了家,有阵子没吃到刘翠花的手艺,徐卫军早就惦记得不得了了。
“妈,您做的这道豆腐鱼汤,是真好吃。”
徐卫军边吃边夸赞,说得刘翠花眉开眼笑。
刘翠花笑着给他夹了一筷子鱼肉,“好吃你就多吃点儿。”
“妈,你偏心,我也要。”徐卫家促狭地撒娇道。
“你要我给你夹。”徐卫军故意夹了一筷子姜丝到徐卫家碗里。
“二哥,你这眼睛怕是老花了,这是鱼肉还是姜丝?”
徐卫家看着碗里的姜丝,皱眉抱怨道。
“我说夹,可没说夹什么。”徐卫军耍无赖地说道。
刘翠花和徐志强在旁哈哈大笑。
徐甜甜看着这温馨的情景,唇角不由得翘起,原来分了家其实也没什么,只要人心不散,这家就还在。
高考的结果在过完年的时候传来。
刘翠花亲自去公社里头领通知,她回来的时候,满脸喜气地召集所有人在晾谷场集合。
知青们这回是率先赶到的,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刘翠花手上的牛皮袋子。
“刘婶,是不是咱们大队有人考上大学了?”
赵大娘既激动又好奇地问道。
“对,咱们大队有个知青考上大学了,还是北京的大学!”
刘翠花一脸喜气地说道。
她的话让知青们都顿时兴奋了起来,所有人瞪大了眼睛看着刘翠花手上的牛皮袋子。
这个袋子并不大,但此时却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未来。
“让我们祝贺白老师考上北京师范大学!”
刘翠花高声说道,她的话让所有人都朝着白老师看去。
白老师素来低调,此时她正站在角落里,听见这话,她先是怔了怔,而后眼眶一红,热泪盈眶地走到前面去,“刘婶,真是我考上了?”
“对,孩子,你太厉害了,我们这里好几个公社,就只有你一个人考上,还是北京的。”
刘翠花把牛皮袋子递给白老师,“白老师,这里头是你的录取通知书,你拆开看看吧。”
白老师颤抖着手将牛皮袋子拆开来,里头是一张轻飘飘的录取通知书,上头写着白晓丽三个字,她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
“白老师,今天是你的好日子,你该高兴才是。”
徐甜甜冲着白老师喊道。
旁人不晓得白老师多辛苦,徐甜甜却是知道的,她每天除了上课批改作业的时间,其他时间全都拿来学习,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甚至大冬天发高烧还看着书本,她考上大学,算是实至名归。
白春桃想了想,徐卫党的话虽然难听,但却也有道理。
她现在去找白大妮算账,那是吃力不讨好,就算吵赢了,人家也只会觉得是她的问题,而不是白大妮的问题。
哼,就先让白大妮得意一阵子,日后迟早把这笔账给讨回来。
1977年的冬天,这一年的雪下得特别的大,但是再大的雪也抵挡不过众人心中火热的情绪。
十一月底,第一届高考恢复了。
几乎所有的知青都下场参加了考试,不过很多人心里头都明白,他们的希望渺茫,原因无他,他们得到消息的时间实在太晚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多人连课本都没买到,就更加不用说能考上了。
但考完这场高考,知青们的心情却格外明亮,因为他们心里踏实了,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哗,妈,你瞧瞧这张报纸!”
徐卫军把报纸递给了刘翠花,“今年高考竟然有五百七十万人考试,这实在太可怕了。”
“是啊,五百七十万人就录取不到三十万人,这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儿也不过分。”徐卫家在旁边说道。
刘翠花看了一眼,摇着头说道:“估计很多人都是去凑下热闹的,真正竞争激烈的还是明年。”
徐卫家可说是幸运也可说是不幸运。
他幸运在他是第二届的考生,不同于第一届考生的两眼一抹黑,有前辈的经验能够参考,而且上头的消息也传来了,第二届高考在夏天,也就是说他读完高二就可以直接去参加高考,不同于上一届的学生有的人一毕业都结婚生子,书本都烧了,没想到突然间恢复高考,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不幸运的一点就是明年他的竞争对手更加多,今年没考上的考生,明年一定会下场考试,而且这些考生经历过高考,知道的消息比他们多,经验比他们丰富。明年高考的人数是只多不少。
“小弟,你有没有把握?”
徐卫军笑嘻嘻地看向徐卫家,说道。
徐卫家笑了笑,“哥,我只能说尽全力吧,我们老师说等过阵子高考试卷流传出来了,他会让我们考一下试试。”
“那你可要加把劲,二哥看好你。”
徐卫军鼓励道。
“谢二哥。”徐卫家说道。
“谢什么谢啊,妈,我看时间点儿也差不多了,我回家吃饭去了。”
徐卫军说着话,作势要站起身来,往外走去。
刘翠花养他这么大,他一撅屁股,刘翠花就知道他的心思,她白了徐卫军一眼,“都快吃晚饭了,你今晚索性留下来吃完晚饭再回去吧。”
“诶,那怎么好意思?”
徐卫军说着这话,却手脚利索地走进厨房去拿了碗筷出来。
今天向西和正中捞了几条鱼,徐卫军就挑了条大鱼,带了报纸过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打小徐卫军就是吃刘翠花做的饭,如今分了家,有阵子没吃到刘翠花的手艺,徐卫军早就惦记得不得了了。
“妈,您做的这道豆腐鱼汤,是真好吃。”
徐卫军边吃边夸赞,说得刘翠花眉开眼笑。
刘翠花笑着给他夹了一筷子鱼肉,“好吃你就多吃点儿。”
“妈,你偏心,我也要。”徐卫家促狭地撒娇道。
“你要我给你夹。”徐卫军故意夹了一筷子姜丝到徐卫家碗里。
“二哥,你这眼睛怕是老花了,这是鱼肉还是姜丝?”
徐卫家看着碗里的姜丝,皱眉抱怨道。
“我说夹,可没说夹什么。”徐卫军耍无赖地说道。
刘翠花和徐志强在旁哈哈大笑。
徐甜甜看着这温馨的情景,唇角不由得翘起,原来分了家其实也没什么,只要人心不散,这家就还在。
高考的结果在过完年的时候传来。
刘翠花亲自去公社里头领通知,她回来的时候,满脸喜气地召集所有人在晾谷场集合。
知青们这回是率先赶到的,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刘翠花手上的牛皮袋子。
“刘婶,是不是咱们大队有人考上大学了?”
赵大娘既激动又好奇地问道。
“对,咱们大队有个知青考上大学了,还是北京的大学!”
刘翠花一脸喜气地说道。
她的话让知青们都顿时兴奋了起来,所有人瞪大了眼睛看着刘翠花手上的牛皮袋子。
这个袋子并不大,但此时却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未来。
“让我们祝贺白老师考上北京师范大学!”
刘翠花高声说道,她的话让所有人都朝着白老师看去。
白老师素来低调,此时她正站在角落里,听见这话,她先是怔了怔,而后眼眶一红,热泪盈眶地走到前面去,“刘婶,真是我考上了?”
“对,孩子,你太厉害了,我们这里好几个公社,就只有你一个人考上,还是北京的。”
刘翠花把牛皮袋子递给白老师,“白老师,这里头是你的录取通知书,你拆开看看吧。”
白老师颤抖着手将牛皮袋子拆开来,里头是一张轻飘飘的录取通知书,上头写着白晓丽三个字,她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
“白老师,今天是你的好日子,你该高兴才是。”
徐甜甜冲着白老师喊道。
旁人不晓得白老师多辛苦,徐甜甜却是知道的,她每天除了上课批改作业的时间,其他时间全都拿来学习,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甚至大冬天发高烧还看着书本,她考上大学,算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