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没兴趣。”他默默给手头的炸鸡撒椒盐,“反正我过半年就回了。”
佟彤“哦”了一声,发财梦破灭,忽然有些怅然若失。
几乎忘了,他原本是不属于这里的。
正无话说,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
敲的是那个大红朱漆的院门。
十有八九是游客。姥姥在外头遛弯呢。
佟彤冲外喊了一声:“民宅,不开放参观!”
敲门声却并未停止。锲而不舍了半天,外头终于有个声音说:“外卖。”
佟彤倒是刚定了麻辣香锅。书房里的小爷厚着脸皮蹭吃蹭住,大有在半年内尝遍全国美食的劲头。
她怎么办,供着呗。
她乐观地想,每天几顿饭就能包养盛世美颜,早晚看一眼,长寿好几年,那简直是跳楼大甩卖了好不好,吃亏的应该是他才对……
她拉开门,没闻见麻辣香锅的味儿。
刺青师陈亮,剃了一头扎手的板寸,正目光炯炯地盯着那扇门。
他后头跟着那个大高个助手,拎着个沉甸甸袋子,探头探脑地往院子里看。
佟彤顿时寒毛一竖。
那天吃了个瘪,这是……找茬儿来了?
还剃了个监狱头,一看就来者不善。
她咳嗽一声,“我没定外卖,你们走错门了。”
也许陈亮不记得她了呢?
但陈亮对于那天那个提供化妆刷的“帮凶”,显然记忆深刻。
“小姐你好,那天那个来我店里的帅哥,是住这里吧?”陈亮一句话戳穿了她的装傻,“我从苹果视频上看到的。”
佟彤:“……”
是祸躲不过。
天子脚下朗朗乾坤,派出所就隔两条胡同,中南海离这儿也就三公里,他还能上天不成?
“真不巧,”她冷冷道,“刚搬走。”
话音刚落,后头一声好听的嗓音。
“佟姑娘,要帮忙提吗?”
一看门口不是麻辣香锅,希孟一怔。
他自己现身,佟彤没办法,只好干巴巴地说:“呃,有事吗……”
没想到陈亮一个箭步,朝希孟鞠一大躬。
“帅哥,上次是陈某有眼不识泰山,我是特意来道歉的!”
佟彤有点懵,“哈?”
陈亮赔笑:“从视频里看到你们就住附近,冒昧直接过来了,别见怪。”
陈亮自从上次被踢馆,想派人跟着希孟看看他到底是何方神圣,没想到助手跟丢了,本来挺懊丧;但他平时也刷微博,看了苹果视频发的那段采访,前几天在刺青店里装逼的小白脸赫然出镜。再听两句,发现他对故宫熟悉得不像话,好像在里头住了好几百年了似的。
高手在民间。陈亮顿时浮想联翩,不会是那种世代相传的守护人之类的吧?
又是历史专家,又是丹青高手,陈亮灰溜溜地去理发店剪了头,表示认清现实,剃发明志。
况且这几天他刺青店的客流量明显下滑,已经说好的单子,人家也纷纷来退定金。他这店原本就依仗网络流量来吸引客人。那天让人当场打了个脸,围观的人虽然不多,但只要有一个人在相关论坛、点评软件里提一下,对他的打击都不可估量。
陈亮让助手打开纸袋,里头五彩缤纷,一兜子水果。
“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本来他想买烟酒的,但他回忆一下,这帅哥实在太出尘,仙气缥缈的,送烟酒多三俗啊。
超市逛了一圈,最后买了一堆进口水果,还都是贵得离谱的有机产品,非常显诚意。
佟彤看着那堆自己平时舍不得买的水果,偷偷咽口水。
但她也知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人想干嘛?
她笑了笑,站门口没挪窝,“甭那么客气。您今儿来,还有别的事吗?”
陈亮见她没有把自己请进去,有点失望地看了看希孟,那意思很明显。
这儿谁做主?
希孟撇撇嘴,直接把那袋子水果提院子里去了,那意思也很明显。
本大明星懒得跟你谈,找我助理吧。
陈亮只好转而对佟彤赔笑:“没别的意思,我看视频里头说你朋友现在待业。只想问一下,他有兴趣加盟我的店吗?就是……就是做顾问,不用固定上班,每天来指点一下就成……”
佟彤没想到,这人是来送offer的!
陈亮:“我记得视频里你说过,你朋友是借住这里?正好我跟déjà vu民宿的老板有交情,可以给他要一个包房,解决住宿……”
陈亮被教做人,沮丧归沮丧,但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也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那天闹剧刚结束,本着损失最小化的精神,他马上就打起合作的主意。
要是真能三顾茅庐把这人给挖来,那以后就是他的活招牌,连上次被他狠狠打脸的糗事都能丧事喜办,变成一桩美谈。
陈亮寻思,看他又是“借住”又是“待业”的,大约是个怀才不遇的艺术家,吃泡面吃到吐的那种,急需金主撒钱。
自己多出点钱,再说点好话,人家一定能把自己当伯乐。
他连合同都拟好了,文件袋里取出来:“报酬嘛,我可以按市场最高价……”
佟彤一乐,马上问:“市场最高价是多少?”
陈亮笑道:“你先问他愿不愿意。”
好嘛,这位小爷也是个人精。好在态度还算诚恳。
那佟彤也就跟他诚恳一下:“我朋友不差钱。你知道他每个月生活费多少吗?”
陈亮一怔,心想哦豁,原来是个二代。
他试探问:“一万?”
佟彤笑而不语。
“五万?”
佟彤摇摇头。
陈亮慌了:“六……六位数?”
其实佟彤也不知道具体数字。她只知道,去年国家给故宫的专项拨款预算是11.2亿。而半年以前,为了接待某国家领导人,院长拍板投入了“一小笔资金”用来升级修缮文物库房,金额是四个亿。
陈亮成功被她忽悠住了,笑容逐渐消失,慢慢把合同塞回文件袋。
他讪讪道:“那个,其实……他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合作入股,享受一下创业的乐趣……我是真觉得他特别适合这一行……当个兴趣爱好也可以……”
佟彤不好意思再逗人家了,说:“我去和他商量一下。”
其实她也知道,陈亮作为“国内水墨刺青第一人”,能拿出手的报酬定然也很可观。要是换了她做主角,说不定已经在线跟老康辞职了。
但希孟连身份证都没有,让他抛头露面讨生活,迟早惹麻烦。
况且他只准备在人间待六个月……
错亿啊!
陈亮见她似乎是婉拒了,连忙递过手机。
“加下微信吧,这个是我私人号。要是商量好了,千万告诉我啊!”
*
佟彤跟希孟说起陈亮的邀约,不出所料,他表示没兴趣。
“我还不如在家看电视。”
作为画界天才,他在其他领域也近似学霸。在读完了佟彤老爸的藏书之后,他最近开始学英语。每天下午五点准时收看少儿频道的英文启蒙节目。
他从她手里拿过遥控器,轻轻按两下,电视里就传出了欢快的: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作者有话要说: 故宫的财政拨款那段,都是故宫前院长单霁翔的新闻采访里说的~
大家都想看哪些文物出镜,可以在评论区里提吖o(* ̄▽ ̄*)o
第18章 女装大佬
佟彤也就把这事抛在脑后了。最近工作忙,组里新接了几样修复任务,佟彤刚刚转正,决心加倍表现。
故宫刚刚从海外拍卖会购回一幅青绿山水,急需抢救性修复。
同样是宋代画院出品。但和《千里江山图》不同,它的用色谨慎而含蓄,山石树木也更加狷瘦沧桑。如果《千里江山图》的化形是蓬勃的少年,这幅画就像是个阅遍世情、郁郁寡欢的中年。
书画修复过程繁复,扫描、鉴定、清洗、揭裱、贴折条、补色、固色……
佟彤尚处于学徒期,主要跟着打下手。
由于海外藏家保存不善,这幅画的绢面磨损严重,甚至有虫蛀迹象。文物局特批,剪了半厘米同样是文物的明代的绢,一丝一丝的织补上去。
但还有不少“疑难杂症”,大家研究了几个星期都无从下手。比如三四部分交接处,长亭底部那块疲损 ,是被古代一个不负责任的工匠补的,边缘早就开始起伏卷翘发脆。书画组的师傅们无不痛心疾首。
刘祺连女朋友都顾不上了,食堂吃饭的时候,不顾手机滴滴滴乱响,只是目光呆滞。
“那人到底用的什么浆糊啊?那人到底用的什么浆糊啊?”
就因为分析不清楚成分,前辈们不敢轻易修这一块儿。刮掉明显不合适的部分,就只能是“保持现状”。
“实验室那边说,再给他们一个月时间,要一样样排查。”师姐海晨浏览微信,一边皱眉,“黄花菜都凉了。纸这么脆。”
佟彤扒拉几口红烧肉,假装很随意地说:“依我看,那是加了过量明矾的生豆糊,还发了霉。折条年代大约是元初。”
佟彤“哦”了一声,发财梦破灭,忽然有些怅然若失。
几乎忘了,他原本是不属于这里的。
正无话说,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
敲的是那个大红朱漆的院门。
十有八九是游客。姥姥在外头遛弯呢。
佟彤冲外喊了一声:“民宅,不开放参观!”
敲门声却并未停止。锲而不舍了半天,外头终于有个声音说:“外卖。”
佟彤倒是刚定了麻辣香锅。书房里的小爷厚着脸皮蹭吃蹭住,大有在半年内尝遍全国美食的劲头。
她怎么办,供着呗。
她乐观地想,每天几顿饭就能包养盛世美颜,早晚看一眼,长寿好几年,那简直是跳楼大甩卖了好不好,吃亏的应该是他才对……
她拉开门,没闻见麻辣香锅的味儿。
刺青师陈亮,剃了一头扎手的板寸,正目光炯炯地盯着那扇门。
他后头跟着那个大高个助手,拎着个沉甸甸袋子,探头探脑地往院子里看。
佟彤顿时寒毛一竖。
那天吃了个瘪,这是……找茬儿来了?
还剃了个监狱头,一看就来者不善。
她咳嗽一声,“我没定外卖,你们走错门了。”
也许陈亮不记得她了呢?
但陈亮对于那天那个提供化妆刷的“帮凶”,显然记忆深刻。
“小姐你好,那天那个来我店里的帅哥,是住这里吧?”陈亮一句话戳穿了她的装傻,“我从苹果视频上看到的。”
佟彤:“……”
是祸躲不过。
天子脚下朗朗乾坤,派出所就隔两条胡同,中南海离这儿也就三公里,他还能上天不成?
“真不巧,”她冷冷道,“刚搬走。”
话音刚落,后头一声好听的嗓音。
“佟姑娘,要帮忙提吗?”
一看门口不是麻辣香锅,希孟一怔。
他自己现身,佟彤没办法,只好干巴巴地说:“呃,有事吗……”
没想到陈亮一个箭步,朝希孟鞠一大躬。
“帅哥,上次是陈某有眼不识泰山,我是特意来道歉的!”
佟彤有点懵,“哈?”
陈亮赔笑:“从视频里看到你们就住附近,冒昧直接过来了,别见怪。”
陈亮自从上次被踢馆,想派人跟着希孟看看他到底是何方神圣,没想到助手跟丢了,本来挺懊丧;但他平时也刷微博,看了苹果视频发的那段采访,前几天在刺青店里装逼的小白脸赫然出镜。再听两句,发现他对故宫熟悉得不像话,好像在里头住了好几百年了似的。
高手在民间。陈亮顿时浮想联翩,不会是那种世代相传的守护人之类的吧?
又是历史专家,又是丹青高手,陈亮灰溜溜地去理发店剪了头,表示认清现实,剃发明志。
况且这几天他刺青店的客流量明显下滑,已经说好的单子,人家也纷纷来退定金。他这店原本就依仗网络流量来吸引客人。那天让人当场打了个脸,围观的人虽然不多,但只要有一个人在相关论坛、点评软件里提一下,对他的打击都不可估量。
陈亮让助手打开纸袋,里头五彩缤纷,一兜子水果。
“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本来他想买烟酒的,但他回忆一下,这帅哥实在太出尘,仙气缥缈的,送烟酒多三俗啊。
超市逛了一圈,最后买了一堆进口水果,还都是贵得离谱的有机产品,非常显诚意。
佟彤看着那堆自己平时舍不得买的水果,偷偷咽口水。
但她也知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人想干嘛?
她笑了笑,站门口没挪窝,“甭那么客气。您今儿来,还有别的事吗?”
陈亮见她没有把自己请进去,有点失望地看了看希孟,那意思很明显。
这儿谁做主?
希孟撇撇嘴,直接把那袋子水果提院子里去了,那意思也很明显。
本大明星懒得跟你谈,找我助理吧。
陈亮只好转而对佟彤赔笑:“没别的意思,我看视频里头说你朋友现在待业。只想问一下,他有兴趣加盟我的店吗?就是……就是做顾问,不用固定上班,每天来指点一下就成……”
佟彤没想到,这人是来送offer的!
陈亮:“我记得视频里你说过,你朋友是借住这里?正好我跟déjà vu民宿的老板有交情,可以给他要一个包房,解决住宿……”
陈亮被教做人,沮丧归沮丧,但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也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那天闹剧刚结束,本着损失最小化的精神,他马上就打起合作的主意。
要是真能三顾茅庐把这人给挖来,那以后就是他的活招牌,连上次被他狠狠打脸的糗事都能丧事喜办,变成一桩美谈。
陈亮寻思,看他又是“借住”又是“待业”的,大约是个怀才不遇的艺术家,吃泡面吃到吐的那种,急需金主撒钱。
自己多出点钱,再说点好话,人家一定能把自己当伯乐。
他连合同都拟好了,文件袋里取出来:“报酬嘛,我可以按市场最高价……”
佟彤一乐,马上问:“市场最高价是多少?”
陈亮笑道:“你先问他愿不愿意。”
好嘛,这位小爷也是个人精。好在态度还算诚恳。
那佟彤也就跟他诚恳一下:“我朋友不差钱。你知道他每个月生活费多少吗?”
陈亮一怔,心想哦豁,原来是个二代。
他试探问:“一万?”
佟彤笑而不语。
“五万?”
佟彤摇摇头。
陈亮慌了:“六……六位数?”
其实佟彤也不知道具体数字。她只知道,去年国家给故宫的专项拨款预算是11.2亿。而半年以前,为了接待某国家领导人,院长拍板投入了“一小笔资金”用来升级修缮文物库房,金额是四个亿。
陈亮成功被她忽悠住了,笑容逐渐消失,慢慢把合同塞回文件袋。
他讪讪道:“那个,其实……他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合作入股,享受一下创业的乐趣……我是真觉得他特别适合这一行……当个兴趣爱好也可以……”
佟彤不好意思再逗人家了,说:“我去和他商量一下。”
其实她也知道,陈亮作为“国内水墨刺青第一人”,能拿出手的报酬定然也很可观。要是换了她做主角,说不定已经在线跟老康辞职了。
但希孟连身份证都没有,让他抛头露面讨生活,迟早惹麻烦。
况且他只准备在人间待六个月……
错亿啊!
陈亮见她似乎是婉拒了,连忙递过手机。
“加下微信吧,这个是我私人号。要是商量好了,千万告诉我啊!”
*
佟彤跟希孟说起陈亮的邀约,不出所料,他表示没兴趣。
“我还不如在家看电视。”
作为画界天才,他在其他领域也近似学霸。在读完了佟彤老爸的藏书之后,他最近开始学英语。每天下午五点准时收看少儿频道的英文启蒙节目。
他从她手里拿过遥控器,轻轻按两下,电视里就传出了欢快的: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作者有话要说: 故宫的财政拨款那段,都是故宫前院长单霁翔的新闻采访里说的~
大家都想看哪些文物出镜,可以在评论区里提吖o(* ̄▽ ̄*)o
第18章 女装大佬
佟彤也就把这事抛在脑后了。最近工作忙,组里新接了几样修复任务,佟彤刚刚转正,决心加倍表现。
故宫刚刚从海外拍卖会购回一幅青绿山水,急需抢救性修复。
同样是宋代画院出品。但和《千里江山图》不同,它的用色谨慎而含蓄,山石树木也更加狷瘦沧桑。如果《千里江山图》的化形是蓬勃的少年,这幅画就像是个阅遍世情、郁郁寡欢的中年。
书画修复过程繁复,扫描、鉴定、清洗、揭裱、贴折条、补色、固色……
佟彤尚处于学徒期,主要跟着打下手。
由于海外藏家保存不善,这幅画的绢面磨损严重,甚至有虫蛀迹象。文物局特批,剪了半厘米同样是文物的明代的绢,一丝一丝的织补上去。
但还有不少“疑难杂症”,大家研究了几个星期都无从下手。比如三四部分交接处,长亭底部那块疲损 ,是被古代一个不负责任的工匠补的,边缘早就开始起伏卷翘发脆。书画组的师傅们无不痛心疾首。
刘祺连女朋友都顾不上了,食堂吃饭的时候,不顾手机滴滴滴乱响,只是目光呆滞。
“那人到底用的什么浆糊啊?那人到底用的什么浆糊啊?”
就因为分析不清楚成分,前辈们不敢轻易修这一块儿。刮掉明显不合适的部分,就只能是“保持现状”。
“实验室那边说,再给他们一个月时间,要一样样排查。”师姐海晨浏览微信,一边皱眉,“黄花菜都凉了。纸这么脆。”
佟彤扒拉几口红烧肉,假装很随意地说:“依我看,那是加了过量明矾的生豆糊,还发了霉。折条年代大约是元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