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着吴凤娇那张还不算苍老的脸,林苏苏心中暗暗下了一个决定。

  她林苏苏,前世欠了外婆一条命。这辈子,就让她林苏苏赔外婆一个衣食不缺,笑口常开的的晚年吧!

  吴凤娇看着林苏苏那张和苏小乔有七分相似的小脸,心中百感交集。

  苏小乔是个大美女,林苏苏的相貌,则继承了父母苏小乔和林安生两人的优点,比苏小乔还要美上一分。

  要是苏小乔和林安生夫妇俩还活着,林苏苏往后的日子,肯定会一直泡在蜜罐里过。

  命运真的是一件非常奇特的东西,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些什么事。

  在吴凤娇的心中,从来没想到过,那么漂亮那么有本事的苏小乔,居然会早死?

  苏苏今年才十岁,父母双亡的她,该有多难过?

  吴凤娇抬起手擦了擦眼泪,见林苏苏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也没有再劝。

  毕竟,这个家是林安生夫妇俩一手一脚建起来的,六间的青砖大瓦房,不光在大荒村来说是独一份,就连在整个六合镇上,也是少有的。

  大荒村的大队长吴有成家,也才建了四间大瓦房两间泥土房,没有林苏苏家这么气派。

  林家被苏小乔夫妇俩规整的很好,前后都有大院子,前院铺上了平整的青石板,还种着一棵高大的桂花树。

  林家后院是菜园子,还搭了几间鸡舍。林苏苏从这里出生,也在这里成长,舍不得也是难免的。

  “苏苏,唉~!都怪外婆没本事。”吴凤娇看着林苏苏包着纱布的小脸,长叹了一口气。

  吴凤娇是真的很愧疚,要不是小乔一直不许她说出去,吴凤娇真想对自家两个儿子儿媳妇好好说说,他们苏家,是靠着小乔才有了这份家业,现在小乔出事了,他们苏家养大苏苏,那也是应当的事。

  林家的六间青砖大瓦房,大荒村里眼红的人也有不少。前天吴凤娇的大儿媳周爱琴还嘀咕着,让她娘家兄弟到林家借住。

  呸!周家那一家子无赖,借住了还想他们搬走?根本不可能的事。苏苏不愿意离开这里,也是一件好事,省的大儿媳妇那个眼皮子浅的,小乔刚死,就惦记上人家的房子了。

  吴凤娇想着,林苏苏也有十岁了,做饭什么的也不难,十岁的丫头也可以学着做。

  至于林苏苏的花用,她吴凤娇辛苦几年,总能供的下去。等林苏苏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就能说婆家了。

  林苏苏虽然命硬一点,可林家的家业,足以弥补她这方面的不足。再加上苏苏又长得漂亮,招个上门女婿接她林家的香火,应该不是难事。

  林苏苏不知道这一瞬间,吴凤娇已经把她十年后找个上门女婿的事都给想到了。

  第4章 打听

  见吴凤娇伤心地擦着眼泪,林苏苏抱着吴凤娇的胳膊摇了摇,真心实意地夸奖了一句:“外婆,您是个好外婆,有本事的好外婆。”

  林苏苏真的很感激吴凤娇。前世还活着的时候,林苏苏也见过很多人情冷暖,就算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像吴凤娇这样对待后辈的也没几个。更何况她妈苏小乔和吴凤娇只是干亲。能做到吴凤娇那样的,不说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了。

  虽然苏家剩下的那几个都不是什么好人,可林苏苏不会把怨恨牵连到吴凤娇身上。毕竟,没有吴凤娇,前世的林苏苏说不定早就死了。

  林苏苏跟着吴凤娇在苏家生活的那三年里,让林苏苏学会了许多事,看透了许多人。

  “唉!外婆惭愧啊!受了小乔那么大的恩,却……”吴凤娇面露伤感,很显然又想起了林苏苏短命的妈妈苏小乔。

  苏小乔是大城市来的知青,到大荒山村来插队的。

  苏小乔到大荒山村不久,就认了吴凤娇做干妈。苏小乔活着的时候,大荒村的人都说苏小乔对吴凤娇,比吴凤娇几个亲生的儿女还要贴心。吴凤娇对苏小乔也是一片真心,要不然,苏小乔夫妻俩双双身故后,吴凤娇也不会一心一意要抚养林苏苏长大。

  林苏苏不想吴凤娇继续伤心,转了转眼珠子,把话题引开了:“外婆,我在村口晕倒了,是谁送我回来的呀?”

  前世的时候,这件事都是林苏苏心中的一个梗。要不是这人把林苏苏送回家,又替林苏苏请了村里的赤脚大夫包扎伤口,林苏苏说不定早就流血过多死掉了。这一世,这人也帮了她很大的忙,这两天下了一点雨,地上有点湿,要是没人把林苏苏送回家,任由她睡在村口的泥地里,时间长了,说不定要大病一场。

  上辈子,林苏苏还小,不懂人情世故,并没有去答谢这个救了林苏苏的人。这辈子,林苏苏有恩报恩,肯定不能放过这个报恩的机会。

  再说了,拥有前世记忆的林苏苏,知道家里即将迎来一场“战斗”。现在早点打听清楚目击证人,林苏苏准备怼死那些不要脸的人。

  “是大队长的三弟吴有亮,刚好回村路过。吴小七守在你身边哭,求吴有亮把你抱回了家。”吴凤娇被林苏苏一提醒,想起自己回村的时候,听到几个妇女的闲话,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问:“苏苏,你今天怎么会出去和王二牛他们一起玩?二牛他们几个不是经常欺负你吗?”

  来了!终于引出外婆的话头了。林苏苏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

  前世的时候,林苏苏被王二牛他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砸破了头,也昏倒了。那一次,林苏苏没有在当天醒过来,而是在床上昏迷了两天,错过了最好的辩护时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