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赵珩看了眼滴漏,也出宫去找苏绾。
苏绾在慈善会,为北境比较贫苦的百姓准备过冬的衣物和粮食。他到的时候,她刚忙完,摇着宫扇在廊下纳凉。
“今天不是宋临川来吗,你怎么有工夫?”苏绾诧异抬头看她。
“见过了,有点想你就提前出宫。”赵珩在她身边坐下,拿走她手里的宫扇给她扇风,“他这回也是待两天就回去。”
“他是一国之君,留太久容易出问题。”苏绾未做多想,“回家陪新航,他差不多会说话了。”
赵珩笑了下,牵着她的手站起来,踏着夕阳往回走。
她的心里只有他和儿子,他很知足。
宋临川来去匆匆,最终还是没有单独去见苏绾。
转眼十五年过去,北梁与南诏合并,海上商贸往来频繁。
商船带来了更多新的技术,也带走北梁的各种特产,朝中六部分工越来越细,女官开始出现在各个府州县,个别优秀的女官已进入朝堂,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太医院的惠民药局开遍北梁,医馆的数量也达到了每个府州县三家以上,百姓安居乐业。
义务教育应运而生,北梁的百姓只要生了孩子,孩子就能免费识字读书。
同时为了选拔人才,乡试缩短了时间并细分了科目,会试时间不变。
苏绾的产业遍布全国,在儿子出生时成立的慈善会,成了国内最大的慈善组织。
贺清尘成为医学堂博士,柳云珊则是国中名气最盛的女医之一,跟萧云敬成婚后相继生下一双儿女。
陈舒在北境在也成了一方名医,跟任长风收养了几个孩子,日子过得幸福而平实。
空远成了福安寺的住持,医术不在贺清尘之下。
封后大典结束,苏绾和赵珩丢下两个儿子和小女儿,牵手走上春语阁。
汴京城比原来拓宽了一倍,城中高楼林立,热闹非凡。
“当年应你之事,我做到了。”赵珩从背后抱住苏绾,遥遥看着日新月异的汴京城,嗓音愉悦,“但是还不够,还有百姓未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这事过几年交给新航和苏驰他们去做,我带你游历这壮丽山河。”
“好。”苏绾歪头枕着他肩膀,如新婚时一般,仰头亲吻他明显苍老的下巴,“天涯海角,我都随你去。”
她这一辈子,最幸运的是遇到他。
第150章 (良妃长风番外)
北境的春日迟迟不来,立春后又下了一场雪,将整个安宣府染得雪白。
陈舒对着镜子照了许久,整理好易容。戴上口罩和帽子,披上大氅开门出去。
出了女医住的院子,一道男声穿耳而过,浑厚的嗓音含着笑,“师姐,你今日又这么早啊。”
陈舒驻足偏头,见是比自己晚几天进同安堂的师弟俞森,轻轻笑了下,“早些过去开门打理昨日到的药材,免得忙不过来。”
昨日同安堂来了一批药材,卸了货还没挑拣烘干,她身为大师姐得早些过去,给师弟师妹带头。
有事做,每一日都忙碌而充实,她很满意。
“我随你一道去。”俞森放下手中的扫帚,搓搓手,大步走到她身边,脸上绽开大大的笑容,“那些药材都挺沉的,我去给你搬。”
大师姐独来独往,对谁都温温柔柔,样貌看着不出挑,一双眼却生得极为勾人好看。
有时看她,他甚至会有种错觉,那双眼应该配着一张极为漂亮的脸。
还在汴京时她并不与他们住一块,到了安宣府,她就一直住在医馆安排的院里。
上个月,他们又写了信发回汴京,她依旧不参加。
像是没有了亲人,让人心疼又好奇。
“行吧。”陈舒笑笑,没有拒绝他。
重活她干不了,一般都是师弟们做,她就负责帮师父抓药煎药,跟着师父一块给病人施针。
“咱医馆街口那家的烧饼味道不错,师姐要不要吃?”俞森笑容爽朗,露出一口好看的白牙,“那饼子特别香。”
陈舒摇头,“不了,我去吃馄饨。”
除了口味没法接受,她很喜欢安宣府。
“那我也去吃馄饨吧。”俞森挠了挠头,快走几步去开大门。
同安堂的后院前几日清理出来,让病重家远的百姓住着,他们只能住到隔着一条街的院子里。
“二师兄。”身后有人追来,听着似乎还很着急。
俞森停下,有些为难的看着陈舒,“师姐,要不你先过去?”
陈舒点了下头,抬脚迈过门槛往外走。
住人的院子和同安堂隔着一条街,过去就到医馆后门。她还没想好日后是留在安宣府,还是跟着师父,等这边的医馆稳定下来,继续去下一个地方。
安宣府离嫡兄很近,她并不想让他知晓,她还活着。
不想让他知晓,赵珩借着高宗的名义封后,又安排她假死,是不希望他在军中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
只要她在安宣府,便免不了会碰上可能。
虽然,他也未必能认出她来。
她十三岁入宫时,他已跟着镇北王在北境驻守了两年。
记忆中,这位兄长对她与母亲都极为不喜,也未曾给过她好脸色。
自打记事,母亲便鲜少让她出院子,主母更是从未允许她们母女出现在陈家的家宴上。
苏绾在慈善会,为北境比较贫苦的百姓准备过冬的衣物和粮食。他到的时候,她刚忙完,摇着宫扇在廊下纳凉。
“今天不是宋临川来吗,你怎么有工夫?”苏绾诧异抬头看她。
“见过了,有点想你就提前出宫。”赵珩在她身边坐下,拿走她手里的宫扇给她扇风,“他这回也是待两天就回去。”
“他是一国之君,留太久容易出问题。”苏绾未做多想,“回家陪新航,他差不多会说话了。”
赵珩笑了下,牵着她的手站起来,踏着夕阳往回走。
她的心里只有他和儿子,他很知足。
宋临川来去匆匆,最终还是没有单独去见苏绾。
转眼十五年过去,北梁与南诏合并,海上商贸往来频繁。
商船带来了更多新的技术,也带走北梁的各种特产,朝中六部分工越来越细,女官开始出现在各个府州县,个别优秀的女官已进入朝堂,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太医院的惠民药局开遍北梁,医馆的数量也达到了每个府州县三家以上,百姓安居乐业。
义务教育应运而生,北梁的百姓只要生了孩子,孩子就能免费识字读书。
同时为了选拔人才,乡试缩短了时间并细分了科目,会试时间不变。
苏绾的产业遍布全国,在儿子出生时成立的慈善会,成了国内最大的慈善组织。
贺清尘成为医学堂博士,柳云珊则是国中名气最盛的女医之一,跟萧云敬成婚后相继生下一双儿女。
陈舒在北境在也成了一方名医,跟任长风收养了几个孩子,日子过得幸福而平实。
空远成了福安寺的住持,医术不在贺清尘之下。
封后大典结束,苏绾和赵珩丢下两个儿子和小女儿,牵手走上春语阁。
汴京城比原来拓宽了一倍,城中高楼林立,热闹非凡。
“当年应你之事,我做到了。”赵珩从背后抱住苏绾,遥遥看着日新月异的汴京城,嗓音愉悦,“但是还不够,还有百姓未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这事过几年交给新航和苏驰他们去做,我带你游历这壮丽山河。”
“好。”苏绾歪头枕着他肩膀,如新婚时一般,仰头亲吻他明显苍老的下巴,“天涯海角,我都随你去。”
她这一辈子,最幸运的是遇到他。
第150章 (良妃长风番外)
北境的春日迟迟不来,立春后又下了一场雪,将整个安宣府染得雪白。
陈舒对着镜子照了许久,整理好易容。戴上口罩和帽子,披上大氅开门出去。
出了女医住的院子,一道男声穿耳而过,浑厚的嗓音含着笑,“师姐,你今日又这么早啊。”
陈舒驻足偏头,见是比自己晚几天进同安堂的师弟俞森,轻轻笑了下,“早些过去开门打理昨日到的药材,免得忙不过来。”
昨日同安堂来了一批药材,卸了货还没挑拣烘干,她身为大师姐得早些过去,给师弟师妹带头。
有事做,每一日都忙碌而充实,她很满意。
“我随你一道去。”俞森放下手中的扫帚,搓搓手,大步走到她身边,脸上绽开大大的笑容,“那些药材都挺沉的,我去给你搬。”
大师姐独来独往,对谁都温温柔柔,样貌看着不出挑,一双眼却生得极为勾人好看。
有时看她,他甚至会有种错觉,那双眼应该配着一张极为漂亮的脸。
还在汴京时她并不与他们住一块,到了安宣府,她就一直住在医馆安排的院里。
上个月,他们又写了信发回汴京,她依旧不参加。
像是没有了亲人,让人心疼又好奇。
“行吧。”陈舒笑笑,没有拒绝他。
重活她干不了,一般都是师弟们做,她就负责帮师父抓药煎药,跟着师父一块给病人施针。
“咱医馆街口那家的烧饼味道不错,师姐要不要吃?”俞森笑容爽朗,露出一口好看的白牙,“那饼子特别香。”
陈舒摇头,“不了,我去吃馄饨。”
除了口味没法接受,她很喜欢安宣府。
“那我也去吃馄饨吧。”俞森挠了挠头,快走几步去开大门。
同安堂的后院前几日清理出来,让病重家远的百姓住着,他们只能住到隔着一条街的院子里。
“二师兄。”身后有人追来,听着似乎还很着急。
俞森停下,有些为难的看着陈舒,“师姐,要不你先过去?”
陈舒点了下头,抬脚迈过门槛往外走。
住人的院子和同安堂隔着一条街,过去就到医馆后门。她还没想好日后是留在安宣府,还是跟着师父,等这边的医馆稳定下来,继续去下一个地方。
安宣府离嫡兄很近,她并不想让他知晓,她还活着。
不想让他知晓,赵珩借着高宗的名义封后,又安排她假死,是不希望他在军中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
只要她在安宣府,便免不了会碰上可能。
虽然,他也未必能认出她来。
她十三岁入宫时,他已跟着镇北王在北境驻守了两年。
记忆中,这位兄长对她与母亲都极为不喜,也未曾给过她好脸色。
自打记事,母亲便鲜少让她出院子,主母更是从未允许她们母女出现在陈家的家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