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各种税赋现在还在减免期间,明年才结束。

  北梁实行的税赋主要针对农户,按照田数收取,好像还挺重的。

  商税也重,听钱东家说若不是免了不少项目的税收,又减少了税额,她所有的铺子一年光是纳税就得上万两银子。

  高宗皇帝不做人,他在位期间北梁的百姓吃不上饭还得交税,交不上的服劳役。

  陆常林最近在定制新的税收法,还没商量出最后的结果。

  她对税赋方面了解的不多,没有插手这件事,但心里还是希望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

  商业发展起来会带动农业,加快农副产品流通。

  等东蜀的内乱平定,日后两国在经贸上的往来合作会更多,国库自然会慢慢充盈。

  回到府中,苏绾摘了手套和披风,整个人都轻松下来,拿了本书躺到软塌上,仔细翻看。

  这是南诏商船带回来的书,文字是英文,她能看懂部分。

  有些句子和结构和学过的不同,看起来就比较费劲。

  这本书有点宗教色彩但和医学方面有关,书中出现的几个案例,和北梁的医术发展进程相近。

  苏绾看了一会,随手放到一旁,另外拿了一本农书翻开。

  去年,北梁卖给南诏不少粮食和马匹,还有牛羊。卖给东蜀的粮食也是大头,国库的储备仍旧有富余。

  今年一整年风调雨顺,粮食产量比去年高,棉花的产量又往上翻了三分之一。

  除去卖给东蜀的棉花,棉布、棉麻布也卖过去不少。

  也不知道宋临川什么时候能搞死他那个皇叔,还有插手朝政的太后。

  东蜀稳定下来,更有利于北梁的发展。

  苏绾看完半本农书,秋霜从外边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兴冲冲递给她,“兰馨坊的小二说,这封信是有个客人落下的,信上留着你的名字我就带回来了。”

  苏绾坐起来,拿走她递来信的拆开。

  信是宋临川发来的。

  和上次一样,都是通过特殊的渠道,将信发给他安插在汴京的探子,再由探子送到兰馨坊。

  赵珩在东蜀也安插了不少探子,这种事大家心知肚明,各自都暗暗防着,避免重要的消息外泄。

  苏绾往后靠去,抿着唇角认真看信。

  宋临川在信上说,晋王借刀杀人一计失败,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如今已不是他的对手,但朝中大臣大部分都支持太后,他还有得磨。

  除此之外,他很感谢赵珩没有趁机出兵,决定等东蜀内乱平定,不再限制出售给北梁的盐的数量。

  同时希望,北梁可以继续卖粮食给东蜀。

  苏绾看完信,取来纸笔给宋临川写了封回信。太后不除,东蜀想要平定内乱还需要很久,从他信中可看出,太后比他和晋王都有智慧。

  一个孙子一个儿子,将东蜀弄得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朝臣既不支持孙子,也不支持儿子,而是一致支持她。

  是个狠人。

  按照古代生育的年龄算,东蜀太后的年纪大概在五十岁左右,等孙子和儿子互相耗尽实力,她登基为帝不是没有可能。

  反正她不止一个孙子。

  宋临川和晋王死了,她能再扶一个起来,还能将锅都推到宋临川身上。

  这种就跟退休了还不放权,没事挑拨两句,让手底下人互相猜忌消耗的领导差不多。

  要处理掉难度还是有点高的,因为支持者众多。

  苏绾搁笔,听到门外的宫女说话,知道是赵珩回来了,不自觉露出笑容。

  房门打开,赵珩披着一身凉气进来,眼里满是担忧,“今日如何,我听说你今天出门了。”

  “还好,吐得没那么严重。”苏绾脸上的笑容扩大,“去给宝宝定一辆车,等过了年差不多能取回来。”

  “还早呢,这才两个多月。”赵珩坐过去,倾身亲了下她的脸颊,嗓音有点闷,“应该是还有八个月。”

  他整整一个月没能碰她。

  “转眼就过去了。”苏绾捏了捏他的脸,拿起宋临川的来信和自己的回信递过去,“他估计要下狠手了。”

  “早该下手了,太后从他登基就开始把持朝政,是他一直妇人之仁。”赵珩拿走信,歪在椅子里展开往下看,“宋临川到底是心软了些。”

  生在皇家,要么不要权势主动退隐活着,要么就得狠,成为最后活下来的那个。

  一旦优柔寡断,只会害人害己。

  当初宋临川发觉太后有意护着晋王,任由晋王作乱,他就该先处理太后,而不是去针对晋王。

  “他这人确实心软,是好儿子却不是好帝王。”苏绾倾身过去,双手交叠搭到椅子扶手上,托着下巴看他,“他没你好。”

  赵珩偏头,出其不意地凑过去亲了她的额头,愉悦扬眉,“不好你不会选我。”

  她会选贺清尘,或者是别的什么人,反正不会是他也不会是宋临川。

  “那当然啊,我只要最好的那一个。”苏绾低低笑出声。

  她没选过谁,甚至没考虑过贺清尘是否适合当丈夫。也没考虑过,宋临川愿不愿意为自己,不纳妃。

  至始至终,她在意的人只有他。

  “多谢夫人夸奖。”赵珩心情大好,看完宋临川的来信,顺便拿起她的回信看了一遍,放到桌上。“等你的信送到,东蜀估计又出新问题了,我想办法帮你找出东蜀的探子,让他们把信转给宋临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