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两名衙役应声抬起昏迷的二人,唐凝目光落在二人脸上,却愣住了。
“不是他们。”唐凝诧异道。
赵知县闻言也是一惊,竟还有人假冒犯人自找苦吃吗?
“唐小姐,你确定没认错?”赵知县问。
“错不了。”唐凝抬起头,“那日,民女亲手打晕了一名绑匪,又从另一个人手中逃出,虽是有惊无险,可毕竟叫人后怕,别说事情才过了不到一个月,就是再过个三年五载,民女也认得出那二人的长相。”
赵知县听唐凝说“有惊无险”,心底开始打鼓,当时去救唐凝的官兵回禀说唐凝未被绑匪伤及分毫,他就有些难以置信——毕竟是两名恶徒,唐凝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哪能那么轻易地安然逃出?
今日,这两个男人说他们污了唐凝清白,赵知县顿时误会,以为是唐家人怕伤及唐凝清誉,将此事隐瞒下来。可为何唐凝如今仍如此笃定,说自己未受伤害,赵知县又糊涂了,凶手就在眼前却不坐实他们的罪名,这可不符合传言中唐大小姐睚眦必报的性格。
唐凝见赵知县若有所思,便明白他疑惑在何处,于是说道:“大人,民女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赵知县道:“唐小姐但说无妨。”
唐凝道:“大人,民女本是清白之躯,可此二人却大张旗鼓地歪曲事实,民女只是一介女子,总归是要嫁人的,他们这上下嘴皮子一碰便扣给民女一顶帽子,日后岂非要民女被琼州人的唾沫淹死?他们确非那日的绑匪,可其心之歹毒,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知县闻言会意,道:“唐小姐大可放心,既然此事蹊跷,本官定会查清其中因果。”
赵知县看了一眼昏迷在堂下的二人,又道:“只是他们尚在昏迷,今日且先将其二人收押,待其醒后再行审问。”
赵知县已经下堂,衙门外围着的人却没散,唐凝说的话他们听得真切,目光却是将信将疑,还有人没忍住说了一句:“唐小姐平日那么张扬,如今摊上这事,今后怕是要低着头做人了。”
话音不小心传到了锦桃耳朵里,锦桃顿时火冒三丈,冲过去驳道:“我们小姐都说了,那两个男人是骗人的,你们怎么就不信呢?”
唐凝本要登车,见锦桃气得脸色发红,只好又停下,她原不想同这些人解释,毕竟他们是局外的旁观者,相比于真相,他们更想听一波三折的故事,最好还能顺便聊表同情,彰显一下自己的善良。
唐凝叫回锦桃,自己却朝人群走了两步,昂首道:“在场的各位大多比唐凝年长,眼界见识想必也比唐凝广些,那我便问各位一句,若您家的姑娘不幸被人玷污,错可在您的姑娘身上?”
众人默然,纷纷低下头去。
唐凝又道:“且不谈我尚是清白之躯,便是不是,我唐凝这辈子也不会看低自己一分一毫,还望各位莫再以己度人。”
说完,唐凝带着锦桃登车离开。
翌日午时,唐凝收到衙门来信,说那两名绑匪咬定自己就是绑架唐凝的歹徒,唐凝不认他们,是因为不想坏了名声。唐凝闻言气不打一出来,可那日确实只有她一人见过两名绑匪,除了将真正的绑匪找出来,唐凝想不到别的解决办法。
两名绑匪不惜坐牢也要陷唐凝于不义,一时间琼州流言四起,大多还是信了两名假绑匪的。唐家管家唐民昨天一得了信,便急忙赶了回来,已经给唐老爷唐夫人送过信,也安排了不少人去控制流言,只是酒馆茶楼,各家茶余饭后还是免不得多了新的谈资。
外面的流言不甚好听,唐民怕自家大小姐的蛮横脾气,出去免不了要与人吵架,只好变着法子留唐凝在唐宅里。
可唐凝却偏要出去,她倒要看看,人言到底有多可畏?
唐凝悄悄跑出家门,还是翻墙出来的,也没带着锦桃,锦桃这些日子因为她的事情整日垂头丧气,确实不适合出门历劫。
唐凝走在琼州街头,见街上行人看她的目光并不算奇怪,心里暗自自嘲,倒是唐家人小题大做了,琼州人似乎也没怎么对她另眼相看,当然,也可能从前琼州百姓,便是另眼看她的。
正思量着,却从唐凝身后传来一声阴阳怪气的喊声:“呦,这不是永不低头的唐大小姐吗?”
第12章 惊蛰(二)
唐凝闻声回头,正瞧见身后的古董摊前站着一人。
正值盛夏时节,又是晌午,人们都恨不得能少穿些,可那人却穿着一席黑衣,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他的眼眶也有些发黑,整个人看着死气沉沉。
一阵风吹过,那人右手一侧的衣袖随风摆动,竟少了一条胳膊,唐凝这才想起这人是谁。
此人名唤陈竞舟,是琼州知府家的嫡长孙,与柳时玉算是表亲。
唐凝从前闲来无事去茶馆闲坐的时候,曾听人说起过陈知府的家事。
陈知府娶过两任大夫人,第一任是柳时玉的外婆杨氏,杨氏体弱,诞下柳时玉的母亲陈岚后便与世长辞。
后来陈知府娶了续弦的金氏,与金氏育有一双儿女,女儿高嫁至京城忠勇侯府,儿子也在金榜题名后娶了永安县主,一同去了京城。
陈家一时间官运亨通,飞黄腾达,金氏作为一家主母可谓无限风光,日子本都过得顺风顺水,却在十年前的冬天出了事。
“不是他们。”唐凝诧异道。
赵知县闻言也是一惊,竟还有人假冒犯人自找苦吃吗?
“唐小姐,你确定没认错?”赵知县问。
“错不了。”唐凝抬起头,“那日,民女亲手打晕了一名绑匪,又从另一个人手中逃出,虽是有惊无险,可毕竟叫人后怕,别说事情才过了不到一个月,就是再过个三年五载,民女也认得出那二人的长相。”
赵知县听唐凝说“有惊无险”,心底开始打鼓,当时去救唐凝的官兵回禀说唐凝未被绑匪伤及分毫,他就有些难以置信——毕竟是两名恶徒,唐凝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哪能那么轻易地安然逃出?
今日,这两个男人说他们污了唐凝清白,赵知县顿时误会,以为是唐家人怕伤及唐凝清誉,将此事隐瞒下来。可为何唐凝如今仍如此笃定,说自己未受伤害,赵知县又糊涂了,凶手就在眼前却不坐实他们的罪名,这可不符合传言中唐大小姐睚眦必报的性格。
唐凝见赵知县若有所思,便明白他疑惑在何处,于是说道:“大人,民女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赵知县道:“唐小姐但说无妨。”
唐凝道:“大人,民女本是清白之躯,可此二人却大张旗鼓地歪曲事实,民女只是一介女子,总归是要嫁人的,他们这上下嘴皮子一碰便扣给民女一顶帽子,日后岂非要民女被琼州人的唾沫淹死?他们确非那日的绑匪,可其心之歹毒,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知县闻言会意,道:“唐小姐大可放心,既然此事蹊跷,本官定会查清其中因果。”
赵知县看了一眼昏迷在堂下的二人,又道:“只是他们尚在昏迷,今日且先将其二人收押,待其醒后再行审问。”
赵知县已经下堂,衙门外围着的人却没散,唐凝说的话他们听得真切,目光却是将信将疑,还有人没忍住说了一句:“唐小姐平日那么张扬,如今摊上这事,今后怕是要低着头做人了。”
话音不小心传到了锦桃耳朵里,锦桃顿时火冒三丈,冲过去驳道:“我们小姐都说了,那两个男人是骗人的,你们怎么就不信呢?”
唐凝本要登车,见锦桃气得脸色发红,只好又停下,她原不想同这些人解释,毕竟他们是局外的旁观者,相比于真相,他们更想听一波三折的故事,最好还能顺便聊表同情,彰显一下自己的善良。
唐凝叫回锦桃,自己却朝人群走了两步,昂首道:“在场的各位大多比唐凝年长,眼界见识想必也比唐凝广些,那我便问各位一句,若您家的姑娘不幸被人玷污,错可在您的姑娘身上?”
众人默然,纷纷低下头去。
唐凝又道:“且不谈我尚是清白之躯,便是不是,我唐凝这辈子也不会看低自己一分一毫,还望各位莫再以己度人。”
说完,唐凝带着锦桃登车离开。
翌日午时,唐凝收到衙门来信,说那两名绑匪咬定自己就是绑架唐凝的歹徒,唐凝不认他们,是因为不想坏了名声。唐凝闻言气不打一出来,可那日确实只有她一人见过两名绑匪,除了将真正的绑匪找出来,唐凝想不到别的解决办法。
两名绑匪不惜坐牢也要陷唐凝于不义,一时间琼州流言四起,大多还是信了两名假绑匪的。唐家管家唐民昨天一得了信,便急忙赶了回来,已经给唐老爷唐夫人送过信,也安排了不少人去控制流言,只是酒馆茶楼,各家茶余饭后还是免不得多了新的谈资。
外面的流言不甚好听,唐民怕自家大小姐的蛮横脾气,出去免不了要与人吵架,只好变着法子留唐凝在唐宅里。
可唐凝却偏要出去,她倒要看看,人言到底有多可畏?
唐凝悄悄跑出家门,还是翻墙出来的,也没带着锦桃,锦桃这些日子因为她的事情整日垂头丧气,确实不适合出门历劫。
唐凝走在琼州街头,见街上行人看她的目光并不算奇怪,心里暗自自嘲,倒是唐家人小题大做了,琼州人似乎也没怎么对她另眼相看,当然,也可能从前琼州百姓,便是另眼看她的。
正思量着,却从唐凝身后传来一声阴阳怪气的喊声:“呦,这不是永不低头的唐大小姐吗?”
第12章 惊蛰(二)
唐凝闻声回头,正瞧见身后的古董摊前站着一人。
正值盛夏时节,又是晌午,人们都恨不得能少穿些,可那人却穿着一席黑衣,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他的眼眶也有些发黑,整个人看着死气沉沉。
一阵风吹过,那人右手一侧的衣袖随风摆动,竟少了一条胳膊,唐凝这才想起这人是谁。
此人名唤陈竞舟,是琼州知府家的嫡长孙,与柳时玉算是表亲。
唐凝从前闲来无事去茶馆闲坐的时候,曾听人说起过陈知府的家事。
陈知府娶过两任大夫人,第一任是柳时玉的外婆杨氏,杨氏体弱,诞下柳时玉的母亲陈岚后便与世长辞。
后来陈知府娶了续弦的金氏,与金氏育有一双儿女,女儿高嫁至京城忠勇侯府,儿子也在金榜题名后娶了永安县主,一同去了京城。
陈家一时间官运亨通,飞黄腾达,金氏作为一家主母可谓无限风光,日子本都过得顺风顺水,却在十年前的冬天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