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可皇帝到底是乱世之子,他做不来那种栽赃陷害之计,只能来个眼不见为净。
殷昊轩为周婉所救,也是因此原因。
那年不知从何传起,说离京百里的一座山上,是前朝皇帝家族所在之地,前朝末帝荒淫,酒池肉林,金银珠宝不计其数,便在家族所在地建藏宝之地,只盼国家万古长青下去,不想他那一世便是亡国。
谣言越传越真,最后朝臣都动了心,纷纷上书找寻前朝宝藏,造福万民,皇帝一看,得,殷王辛苦一趟,去吧,战神出身,找东西你应该也在行,而且我眼不见为净,省心。
殷王可有可无,淡然领旨,点人出发,不想这一下就给雷劈死了。
跟随的士兵亲上朝启殿,描绘自己亲眼所见。
彼时午后,秋高日爽,天清气朗,殷王带队进山,正不紧不慢找寻线索,只见那崖边高地金光闪闪,好似有些东西,殷王便飞身过去,正待探查,就听青天白日,一个晴天霹雳落下,那声音如同耳边擂鼓,轰烈激荡,众人瞬间就听不见东西了。
那士兵眼睁睁看着手腕粗细的紫雷生生劈进了殷王的身上,只眨眼间,殷王就灰飞烟灭,毫无踪影了。
皇帝听后心中不知滋味,他原本不待见这个王叔,可自他监国,这王叔除了像个冰块一样不搭理人,倒也没惹过事,甚至还替他处理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就这么被雷劈的渣都不剩,这心里,可算是五味俱全了。
可大臣都是靠揣测皇帝心意活着的人精了,自有那投降后从前朝到今朝的老油条,本就对皇帝与殷王的关系有所猜测,见那士兵说完,皇帝并无任何悲戚之色,便知皇帝心中,这王叔只怕没什么分量。
随即便有人上书,殷王灰飞,天谴之,其手中人命无数,滔天罪恶,业障难填,是为天收。皇帝看后并未反驳,算是默许。
这下便更有人跟风,随即什么十大罪名、八大死罪,纷纷出世,这次皇帝倒是留中不发了,可架不住这态度,完全没有维护的意思啊,这就是圣意啊,军中且不提,民间之中,殷王就成了个无恶不作、贪赃枉法、肥油大耳的大贪官。
后面的事情还是殷中告诉他的,惜时听后只是一嗤,漫不经心说了句,“小儿。”
不过这些事情他不打算告诉周婉,他心中的人儿,只需要不受拘束,快乐便好。
只是人总是不禁念叨,周婉只是问了一句关于皇帝的话题,这刚吃完饭,一家人还没散,便听下人回禀,宫里来人宣旨了。
几人正坐在桌前聊天,周二柱与郑氏念叨着到了京城也不能闲着,总得干点什么,惜时正劝他们好生养着,什么都不用干,周婉这还没发表意见,就被叫着听旨去了。
正厅里,一个年纪有些大的太监正静静站着,见惜时出来,忙上前请安,“奴才见过殷王,殷王爷千岁。”
周婉并未抬头,只听惜时的声音很淡,“何事?”
周婉歪头看向惜时的侧脸,换来惜时转头温和的一眼,便乖乖不动了。
那太监也并未介意的样子,只双手递上圣旨,然后说了一遍圣旨里的内容,“皇上听说您醒了,万分高兴,请您三日后进宫说话,还听说婉姑娘帮了大忙,让她一同进宫说话。”
周婉不想这里面还有她的事情,她对皇宫可没什么兴趣,原本爹娘一直担心惜时,如今惜时醒了,估计他们会着急,周婉正想着找点什么事给他们打发时间呢。
那太监正心中惴惴,殷王出了名的我行我素,不然当年也不能失踪了就被扣了那屎盆子,还不是因着他三五不时的就来个虽然接了圣旨但是不尊圣意,当今圣上原本还忍着,可架不住这次数多了,太有损帝王尊严,果然,就听殷王回了一句,“我去就行了,婉儿……”
惜时刚想说婉儿就不必了,他想着当年选秀,婉儿就说过,这辈子都不想进宫,就算皇帝叫,不想去就不必去,可话未出口,就让周婉拉住了。
周婉原本也是抗拒,可她突然就想到了周静,当年周静可是说的进了宫的,这次进去,说不得能够遇到,再说那是圣旨,她可是没听过自古哪个人敢直接抗旨的,去就去吧,反正皇宫也不吃人。
惜时便未继续说下去,只应一句,“知道了。”
那太监告退时松一口气,心里庆幸这差事还算圆满,他是眼看着皇帝长大的,如今皇上龙虎之姿,威严日盛,这要是殷王归来第一次就被驳了面子,可不是什么好事。
看着那太监走远,周二柱和郑氏这才敢大口喘个气,郑氏当先便问了,“惜时,婉儿可是什么规矩都不懂,我听戏里说进了皇宫就是一直跪着,不停磕头,婉儿这身子……”
郑氏一脸心疼的样子,周婉看的一笑,刚要给她说一下宫里的事情,跪是跪,可也不用一直跪,不想惜时毫不在意的安慰郑氏,“娘,你不用担心,婉儿谁都不用跪”,说着便看向周婉,眼里毫无说起皇宫的慎重,“你带着玉佩。”
自上次殷中说了那玉佩的来历,周婉一家人恨不能供起来,这东西太尊贵也太贵重,周婉便再也没有带过,如今惜时提起,她才想起那玉佩被她藏起来一直忘了还给惜时了。
周婉不禁提起,“惜时,我听殷中说,那玉佩是先皇给你的,就和免死金牌也差不多了,我还是还给你吧。”这死者赠与的东西,再送给别人,好像有些不尊敬的感觉啊。
殷昊轩为周婉所救,也是因此原因。
那年不知从何传起,说离京百里的一座山上,是前朝皇帝家族所在之地,前朝末帝荒淫,酒池肉林,金银珠宝不计其数,便在家族所在地建藏宝之地,只盼国家万古长青下去,不想他那一世便是亡国。
谣言越传越真,最后朝臣都动了心,纷纷上书找寻前朝宝藏,造福万民,皇帝一看,得,殷王辛苦一趟,去吧,战神出身,找东西你应该也在行,而且我眼不见为净,省心。
殷王可有可无,淡然领旨,点人出发,不想这一下就给雷劈死了。
跟随的士兵亲上朝启殿,描绘自己亲眼所见。
彼时午后,秋高日爽,天清气朗,殷王带队进山,正不紧不慢找寻线索,只见那崖边高地金光闪闪,好似有些东西,殷王便飞身过去,正待探查,就听青天白日,一个晴天霹雳落下,那声音如同耳边擂鼓,轰烈激荡,众人瞬间就听不见东西了。
那士兵眼睁睁看着手腕粗细的紫雷生生劈进了殷王的身上,只眨眼间,殷王就灰飞烟灭,毫无踪影了。
皇帝听后心中不知滋味,他原本不待见这个王叔,可自他监国,这王叔除了像个冰块一样不搭理人,倒也没惹过事,甚至还替他处理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就这么被雷劈的渣都不剩,这心里,可算是五味俱全了。
可大臣都是靠揣测皇帝心意活着的人精了,自有那投降后从前朝到今朝的老油条,本就对皇帝与殷王的关系有所猜测,见那士兵说完,皇帝并无任何悲戚之色,便知皇帝心中,这王叔只怕没什么分量。
随即便有人上书,殷王灰飞,天谴之,其手中人命无数,滔天罪恶,业障难填,是为天收。皇帝看后并未反驳,算是默许。
这下便更有人跟风,随即什么十大罪名、八大死罪,纷纷出世,这次皇帝倒是留中不发了,可架不住这态度,完全没有维护的意思啊,这就是圣意啊,军中且不提,民间之中,殷王就成了个无恶不作、贪赃枉法、肥油大耳的大贪官。
后面的事情还是殷中告诉他的,惜时听后只是一嗤,漫不经心说了句,“小儿。”
不过这些事情他不打算告诉周婉,他心中的人儿,只需要不受拘束,快乐便好。
只是人总是不禁念叨,周婉只是问了一句关于皇帝的话题,这刚吃完饭,一家人还没散,便听下人回禀,宫里来人宣旨了。
几人正坐在桌前聊天,周二柱与郑氏念叨着到了京城也不能闲着,总得干点什么,惜时正劝他们好生养着,什么都不用干,周婉这还没发表意见,就被叫着听旨去了。
正厅里,一个年纪有些大的太监正静静站着,见惜时出来,忙上前请安,“奴才见过殷王,殷王爷千岁。”
周婉并未抬头,只听惜时的声音很淡,“何事?”
周婉歪头看向惜时的侧脸,换来惜时转头温和的一眼,便乖乖不动了。
那太监也并未介意的样子,只双手递上圣旨,然后说了一遍圣旨里的内容,“皇上听说您醒了,万分高兴,请您三日后进宫说话,还听说婉姑娘帮了大忙,让她一同进宫说话。”
周婉不想这里面还有她的事情,她对皇宫可没什么兴趣,原本爹娘一直担心惜时,如今惜时醒了,估计他们会着急,周婉正想着找点什么事给他们打发时间呢。
那太监正心中惴惴,殷王出了名的我行我素,不然当年也不能失踪了就被扣了那屎盆子,还不是因着他三五不时的就来个虽然接了圣旨但是不尊圣意,当今圣上原本还忍着,可架不住这次数多了,太有损帝王尊严,果然,就听殷王回了一句,“我去就行了,婉儿……”
惜时刚想说婉儿就不必了,他想着当年选秀,婉儿就说过,这辈子都不想进宫,就算皇帝叫,不想去就不必去,可话未出口,就让周婉拉住了。
周婉原本也是抗拒,可她突然就想到了周静,当年周静可是说的进了宫的,这次进去,说不得能够遇到,再说那是圣旨,她可是没听过自古哪个人敢直接抗旨的,去就去吧,反正皇宫也不吃人。
惜时便未继续说下去,只应一句,“知道了。”
那太监告退时松一口气,心里庆幸这差事还算圆满,他是眼看着皇帝长大的,如今皇上龙虎之姿,威严日盛,这要是殷王归来第一次就被驳了面子,可不是什么好事。
看着那太监走远,周二柱和郑氏这才敢大口喘个气,郑氏当先便问了,“惜时,婉儿可是什么规矩都不懂,我听戏里说进了皇宫就是一直跪着,不停磕头,婉儿这身子……”
郑氏一脸心疼的样子,周婉看的一笑,刚要给她说一下宫里的事情,跪是跪,可也不用一直跪,不想惜时毫不在意的安慰郑氏,“娘,你不用担心,婉儿谁都不用跪”,说着便看向周婉,眼里毫无说起皇宫的慎重,“你带着玉佩。”
自上次殷中说了那玉佩的来历,周婉一家人恨不能供起来,这东西太尊贵也太贵重,周婉便再也没有带过,如今惜时提起,她才想起那玉佩被她藏起来一直忘了还给惜时了。
周婉不禁提起,“惜时,我听殷中说,那玉佩是先皇给你的,就和免死金牌也差不多了,我还是还给你吧。”这死者赠与的东西,再送给别人,好像有些不尊敬的感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