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登仙宫,乃是仙门中传承最为悠久的古老门派,他们有一门很有意思的功法,叫做《内府经》。”辛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尤其真心地夸了一句,“这门功法相当厉害,可惜被青帝出手,断了传承。”
旁听的小朋友们不明觉厉,有些已经在板凳上来回摇晃,所有的肢体语言都写满了对睡眠的渴求。
第125章
辛先生没急着讲课,而是笑呵呵地拿了一小包糖,挨个分给小朋友们——嘴里含着点东西,就算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至少不会随随便便就因为睡着而从板凳上掉下去。
“登仙宫有一部《太霄内书》,说是一部书,但若将其中的内容付诸于纸张,恐怕我们整个村子都放之不下。每个世代,登仙宫的真人们都会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一些添补,他们不会删除原先的部分,就算发现以前写得不对,也仅仅是加一些注释,这就让他们成功保留下了上古诸世代的第一手资料,当然坏处是内容越来越多,而且看起来太过杂乱,到了人君世代,就算连他们门内的精英弟子,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在这部书上。”
辛先生慢慢地讲着,倒也并不在意周围的小朋友们是否认真听,天色渐晚,海边风大,他搬了个炉子过来,不紧不慢地烧开一小锅水,然后往里头下豆腐。
水豆腐很嫩,碰一下就碎了,在滚水里没烧一会,就被辛先生拿勺子捞起来,放进每个人的小碗里——这些碗不会由讲课的先生提供,毕竟根据其他村民的说法,这位打扮得特别温雅的书生跟很多同龄人一样,都是挺不爱洗刷碗筷的一个单身汉,但小朋友们在知道能有吃的之后,都会自觉携带上合适的装备。
豆腐进碗,再蘸一点生蚝熬的酱,对小村子里的孩子来说,便能算是一道美味。
“若是讲究一些,可以用肉汤滚豆腐,至于肉汤怎么熬,各人有各人的法子。以前有一……有一位仙君,仔细研究用鱼汤熬煮如何,以牲畜之肉熬煮如何,以山鲜菌菇熬煮如何,以单一菜品做汤熬煮如何,以多种菜品混合做汤熬煮又会如何,为着将豆腐煮的美味,研究结果写了一整本书,虽是游戏,也做到了十二分认真。”
小朋友们听得直想流口水。
辛先生笑:“这世上的事情,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又道,“还是那位仙君,忽然有一天,因为某句话,而对《太霄内书》有了些兴趣,开始从头仔细去读。”
大部分小孩子们都在忙着吃着碗里的豆腐,唯有少部分聪明人士,出于“适当鼓励讲述者或许可以激励对方源源不断提供零食”的立场,给辛先生捧了个人场:“那到底是那句话呀?”
辛先生想了想,笑道:“我其实不是特别确定,大约是在太始世代和混沌世代之间,曾流传过修士不详的言论,她很好奇,所以就开始研读《太霄内书》,想为这种说法寻找一个确定的源头。”
说到这里,连最认真听讲的小朋友也对此失去了兴趣,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第二块被下到开水里的豆腐上。
白色的水汽蒸腾而起,模糊了辛先生的眉眼,让他的声音也多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登仙宫的历史很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太始世代,当然在那个时候,还并不存在‘登仙宫’这个称呼,甚至都没有修士的概念,最初的术法是由一些聚落中巫师,医生,工匠,祭祀们慢慢摸索出来,施展仪式中包含大量野兽、妖怪甚至同类的血肉。”笑了笑,又道,“若是你们有机会去周边的城镇里购买史书,翻到对太始世代的描述,应该会有这么一段话,‘在最早的修士出现后,人类开始探索这片大地,他们的聚居地由原本的一小块,开始不断往四面八方辐射’。”
“通过修炼获得了超出凡人的力量,然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不断扩大地盘,力量越强大的修士,扩大地盘的速度就越快——这段话起码逻辑上显得足够合理。”辛先生笑道,“甚至太始世代留下的记录也多是如此叙述,某个当时的祭祀在妖怪的皮上记录了自己所在的聚落决定搬迁的缘故,那时的文字和现在的通用文字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幸好那位仙君所在的门派以前虽不是特别有名,
但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也保留了不少第一手物料,两相对比,发现那位祭祀留下的记录和史书上的内容基本一致。”
“然而那位仙君并未就此选择相信,她觉得,就算是事件的见证者,对事物的认知也会因为种种限制而产生偏差,祭祀的观点,或许只是出于祭祀的立场,所必须持有的观点。”
“那位仙君仔细查阅了所能找到的资料,她重点关注了衣食住行方面,然后发现在扩大地盘的同时,聚落中的居民食物消耗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反而在逐渐降低,这也就代表着聚落中人口没有增长,更加异常的现象是,当时的人每开辟一个新的聚居地后,过上几年,周围环境的产出就会飞快降低到一个无法接受的地步,所以不是修士们在掌握了强大的力量后便可以向外扩张地盘,而是整个聚落为了生存,必须进行迁徙。”
辛先生对那位仙君的研究结果把控的十分到位,也成功将自己所讲述的内容,跟小孩子们生活环境里的催人入睡的背景音划上了等号。
面目温和而平凡的成年男子又慢吞吞地用剩下的汤,烫了些菜蔬。
旁听的小朋友们不明觉厉,有些已经在板凳上来回摇晃,所有的肢体语言都写满了对睡眠的渴求。
第125章
辛先生没急着讲课,而是笑呵呵地拿了一小包糖,挨个分给小朋友们——嘴里含着点东西,就算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至少不会随随便便就因为睡着而从板凳上掉下去。
“登仙宫有一部《太霄内书》,说是一部书,但若将其中的内容付诸于纸张,恐怕我们整个村子都放之不下。每个世代,登仙宫的真人们都会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一些添补,他们不会删除原先的部分,就算发现以前写得不对,也仅仅是加一些注释,这就让他们成功保留下了上古诸世代的第一手资料,当然坏处是内容越来越多,而且看起来太过杂乱,到了人君世代,就算连他们门内的精英弟子,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在这部书上。”
辛先生慢慢地讲着,倒也并不在意周围的小朋友们是否认真听,天色渐晚,海边风大,他搬了个炉子过来,不紧不慢地烧开一小锅水,然后往里头下豆腐。
水豆腐很嫩,碰一下就碎了,在滚水里没烧一会,就被辛先生拿勺子捞起来,放进每个人的小碗里——这些碗不会由讲课的先生提供,毕竟根据其他村民的说法,这位打扮得特别温雅的书生跟很多同龄人一样,都是挺不爱洗刷碗筷的一个单身汉,但小朋友们在知道能有吃的之后,都会自觉携带上合适的装备。
豆腐进碗,再蘸一点生蚝熬的酱,对小村子里的孩子来说,便能算是一道美味。
“若是讲究一些,可以用肉汤滚豆腐,至于肉汤怎么熬,各人有各人的法子。以前有一……有一位仙君,仔细研究用鱼汤熬煮如何,以牲畜之肉熬煮如何,以山鲜菌菇熬煮如何,以单一菜品做汤熬煮如何,以多种菜品混合做汤熬煮又会如何,为着将豆腐煮的美味,研究结果写了一整本书,虽是游戏,也做到了十二分认真。”
小朋友们听得直想流口水。
辛先生笑:“这世上的事情,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又道,“还是那位仙君,忽然有一天,因为某句话,而对《太霄内书》有了些兴趣,开始从头仔细去读。”
大部分小孩子们都在忙着吃着碗里的豆腐,唯有少部分聪明人士,出于“适当鼓励讲述者或许可以激励对方源源不断提供零食”的立场,给辛先生捧了个人场:“那到底是那句话呀?”
辛先生想了想,笑道:“我其实不是特别确定,大约是在太始世代和混沌世代之间,曾流传过修士不详的言论,她很好奇,所以就开始研读《太霄内书》,想为这种说法寻找一个确定的源头。”
说到这里,连最认真听讲的小朋友也对此失去了兴趣,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第二块被下到开水里的豆腐上。
白色的水汽蒸腾而起,模糊了辛先生的眉眼,让他的声音也多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登仙宫的历史很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太始世代,当然在那个时候,还并不存在‘登仙宫’这个称呼,甚至都没有修士的概念,最初的术法是由一些聚落中巫师,医生,工匠,祭祀们慢慢摸索出来,施展仪式中包含大量野兽、妖怪甚至同类的血肉。”笑了笑,又道,“若是你们有机会去周边的城镇里购买史书,翻到对太始世代的描述,应该会有这么一段话,‘在最早的修士出现后,人类开始探索这片大地,他们的聚居地由原本的一小块,开始不断往四面八方辐射’。”
“通过修炼获得了超出凡人的力量,然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不断扩大地盘,力量越强大的修士,扩大地盘的速度就越快——这段话起码逻辑上显得足够合理。”辛先生笑道,“甚至太始世代留下的记录也多是如此叙述,某个当时的祭祀在妖怪的皮上记录了自己所在的聚落决定搬迁的缘故,那时的文字和现在的通用文字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幸好那位仙君所在的门派以前虽不是特别有名,
但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也保留了不少第一手物料,两相对比,发现那位祭祀留下的记录和史书上的内容基本一致。”
“然而那位仙君并未就此选择相信,她觉得,就算是事件的见证者,对事物的认知也会因为种种限制而产生偏差,祭祀的观点,或许只是出于祭祀的立场,所必须持有的观点。”
“那位仙君仔细查阅了所能找到的资料,她重点关注了衣食住行方面,然后发现在扩大地盘的同时,聚落中的居民食物消耗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反而在逐渐降低,这也就代表着聚落中人口没有增长,更加异常的现象是,当时的人每开辟一个新的聚居地后,过上几年,周围环境的产出就会飞快降低到一个无法接受的地步,所以不是修士们在掌握了强大的力量后便可以向外扩张地盘,而是整个聚落为了生存,必须进行迁徙。”
辛先生对那位仙君的研究结果把控的十分到位,也成功将自己所讲述的内容,跟小孩子们生活环境里的催人入睡的背景音划上了等号。
面目温和而平凡的成年男子又慢吞吞地用剩下的汤,烫了些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