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越知涯:“确实位于中洲,而且就在京洛。”忽而笑了笑,“若将世界比作躯体,那么天柱应该就类似于,脊骨?”
井双灯及时开口,赞美前辈的形容恰到好处,用词的夸张和注水程度,让当事人产生了就算自己刚才把天柱比喻成拖鞋,可能也会获得相同评价的错觉。
越知涯:“画卷内能自行产生灵气,就代表其拥有了某些洞天世界的特征,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最外层,也存在一个类似于鸡子,咳,鸡蛋壳的屏障,阻止了两边灵力的彼此交互。”
井双灯默默点头,修士在进入类似于画壁之类的空间时,需要去主动外放灵力,使得自身灵力与其交融,他在进入《无名图》的时候,确实感到那种穿越的过程变得更滞涩了一些。
越知涯:“当然,以上描述并不全面,只是为了便于井殿主理解——拥有成仙资质的修士,对世界都有相对成熟的认知。”顿了下,补充了一句,“我近来又回想起了一件事,类似的画,应当不叫《无名图》,而是《应泊处》。”
井双灯:“这名字一听就极具深意……”
越知涯笑着摇头:“并无深意,当时摇光道友觉得明川道友起得名字都不合适,就让殷道友和晷云他们帮忙想,然后随机抽取了一个——之所以叫《应泊处》,只是开个玩笑罢了。”
井双灯思考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应泊处》对应的是《不系舟》——会抓住一切机会把跟青帝有关信息藏在字里行间,他有理由怀疑,这名字大抵是瑶华有度某位对创派祖师心怀崇敬的弟子的手笔。
第120章
画卷内模糊的时间流速在史官再度现身后便恢复了正常,唐将阑神情恹恹,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入职后就再没有过休假的悲惨修畜,手中随意抓着一轴卷得不甚齐整的话,抻了个懒腰:“先打了个草图,试试效果如何,回去后有时间再慢慢改。”
玉衡看着史官的手,确定对方已经将那副珍贵画抓出了褶皱,忍不住替前人心痛——如果史官嫌弃自己的作品的话,他们非常乐意帮忙保管。
面对友人时,青帝看上去不再有那种令人琢磨不定的飘渺之感:“我记得唐道友原来是不爱修改作品的。”
唐将阑深深凝视了对方一眼,目光中饱含对某人经常变更需求的控诉:“本来是不喜欢,但现在已经习惯了。”
青帝轻笑了一声:“明川道友受累。”
唐将阑把皱巴巴的新画塞给友人,青帝并未立刻展开,而是微微合目,片刻后给出回复:“能感到一些联系,也可以选择将这些联系抹除。”
唐将阑抓了抓头发:“我其实也拿自己做过实验,但怎么都感应不到。”
青帝理智分析:“可能不是画的原因,而是唐道友现在未曾成仙,对万物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无法准确把握到那种玄奥的感应。”顿了下,大概是觉得仙人的能力很难靠言语表述清楚,补了一句,“等唐道友再长大点就能明白了。”
唐将阑:“……那叫修为再高点,不是再长大点。”忽然笑了起来,摸着下巴,绕着青帝转了一圈,询问,“姓越的,说实话,你最后那句话是不是从令师或者令师兄那学来的?”
青帝微笑着把史官给锤进了海里。
她并未动弹,身周唯有垂云般的袍袖在风中鼓荡,在那一刻,观画者们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某种错觉,仿佛史官本就应该身在水中,落水的轨迹才是符合自然的正确状态。
玉衡感到一丝心惊,他发现,自己的认知竟会因为仙人的意愿而动摇,但面前这甚至不是真正的青帝,只是那位传奇人物所留下一抹画中剪影。
颜色深浓的海面上,唐将阑的身形忽的飘荡起来,像苹花或者飞絮那样,随着水波乍起乍沉,显出某种奇异的单薄之态,明明神情如此生动,却不像真实的人,而似乎变成一副飘荡在海水中似真似幻的人物像。
——方才落海之人,是真正的唐将阑,还仅仅是一副栩栩如生的画卷?
海天之间,细小的浪花不断聚合又不断破碎,溅开的水珠倒映着朱色衣袍的凤眼青年的身影,每一滴水都是一副更为小巧的画,它们皆像是幻景,又皆像是真实,海浪不断地改变着形状,转瞬即逝,永不定格,让人只能接收而无法挽留。
仙门中人通常都认为,史官是不擅实战的修士,但此刻一看,怕是未必如此。
玉衡自认对丹青术并不了解,但此刻也忍不住所谓兴起一个念头——史官所谓的画,到底指的是什么?
以何者为载体,以何者为笔墨,以何者为物象?
玉衡在心中深深叹息,他辨别不出真正的史官是不是躲入了某滴水珠倒映的画影里,但这并不完全是因为面前的画卷隔绝了神念的窥探——他有一种直觉,纵然自己那时也在当场,怕是同样无法看破唐将阑繁巧至极的丹青之技。
青帝轻轻抬眼,目光扫过之地,所有的幻境都被强行剥离,透出了掩在重重帷幕后的真实,史官身上犹如画中人影的单薄感瞬间消失,凤眼青年从海水中潇洒跃起,对青帝过于精准的仙人直觉表示嫌弃。
——这两位老朋友倒也没有真的动手,仅仅是在工作之余,以切磋的方式,调剂了一下情绪。
在确认新的人物像有成功的可能后,唐将阑就让友人以不断跳海的方式,来观测画卷是否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井双灯及时开口,赞美前辈的形容恰到好处,用词的夸张和注水程度,让当事人产生了就算自己刚才把天柱比喻成拖鞋,可能也会获得相同评价的错觉。
越知涯:“画卷内能自行产生灵气,就代表其拥有了某些洞天世界的特征,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最外层,也存在一个类似于鸡子,咳,鸡蛋壳的屏障,阻止了两边灵力的彼此交互。”
井双灯默默点头,修士在进入类似于画壁之类的空间时,需要去主动外放灵力,使得自身灵力与其交融,他在进入《无名图》的时候,确实感到那种穿越的过程变得更滞涩了一些。
越知涯:“当然,以上描述并不全面,只是为了便于井殿主理解——拥有成仙资质的修士,对世界都有相对成熟的认知。”顿了下,补充了一句,“我近来又回想起了一件事,类似的画,应当不叫《无名图》,而是《应泊处》。”
井双灯:“这名字一听就极具深意……”
越知涯笑着摇头:“并无深意,当时摇光道友觉得明川道友起得名字都不合适,就让殷道友和晷云他们帮忙想,然后随机抽取了一个——之所以叫《应泊处》,只是开个玩笑罢了。”
井双灯思考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应泊处》对应的是《不系舟》——会抓住一切机会把跟青帝有关信息藏在字里行间,他有理由怀疑,这名字大抵是瑶华有度某位对创派祖师心怀崇敬的弟子的手笔。
第120章
画卷内模糊的时间流速在史官再度现身后便恢复了正常,唐将阑神情恹恹,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入职后就再没有过休假的悲惨修畜,手中随意抓着一轴卷得不甚齐整的话,抻了个懒腰:“先打了个草图,试试效果如何,回去后有时间再慢慢改。”
玉衡看着史官的手,确定对方已经将那副珍贵画抓出了褶皱,忍不住替前人心痛——如果史官嫌弃自己的作品的话,他们非常乐意帮忙保管。
面对友人时,青帝看上去不再有那种令人琢磨不定的飘渺之感:“我记得唐道友原来是不爱修改作品的。”
唐将阑深深凝视了对方一眼,目光中饱含对某人经常变更需求的控诉:“本来是不喜欢,但现在已经习惯了。”
青帝轻笑了一声:“明川道友受累。”
唐将阑把皱巴巴的新画塞给友人,青帝并未立刻展开,而是微微合目,片刻后给出回复:“能感到一些联系,也可以选择将这些联系抹除。”
唐将阑抓了抓头发:“我其实也拿自己做过实验,但怎么都感应不到。”
青帝理智分析:“可能不是画的原因,而是唐道友现在未曾成仙,对万物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无法准确把握到那种玄奥的感应。”顿了下,大概是觉得仙人的能力很难靠言语表述清楚,补了一句,“等唐道友再长大点就能明白了。”
唐将阑:“……那叫修为再高点,不是再长大点。”忽然笑了起来,摸着下巴,绕着青帝转了一圈,询问,“姓越的,说实话,你最后那句话是不是从令师或者令师兄那学来的?”
青帝微笑着把史官给锤进了海里。
她并未动弹,身周唯有垂云般的袍袖在风中鼓荡,在那一刻,观画者们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某种错觉,仿佛史官本就应该身在水中,落水的轨迹才是符合自然的正确状态。
玉衡感到一丝心惊,他发现,自己的认知竟会因为仙人的意愿而动摇,但面前这甚至不是真正的青帝,只是那位传奇人物所留下一抹画中剪影。
颜色深浓的海面上,唐将阑的身形忽的飘荡起来,像苹花或者飞絮那样,随着水波乍起乍沉,显出某种奇异的单薄之态,明明神情如此生动,却不像真实的人,而似乎变成一副飘荡在海水中似真似幻的人物像。
——方才落海之人,是真正的唐将阑,还仅仅是一副栩栩如生的画卷?
海天之间,细小的浪花不断聚合又不断破碎,溅开的水珠倒映着朱色衣袍的凤眼青年的身影,每一滴水都是一副更为小巧的画,它们皆像是幻景,又皆像是真实,海浪不断地改变着形状,转瞬即逝,永不定格,让人只能接收而无法挽留。
仙门中人通常都认为,史官是不擅实战的修士,但此刻一看,怕是未必如此。
玉衡自认对丹青术并不了解,但此刻也忍不住所谓兴起一个念头——史官所谓的画,到底指的是什么?
以何者为载体,以何者为笔墨,以何者为物象?
玉衡在心中深深叹息,他辨别不出真正的史官是不是躲入了某滴水珠倒映的画影里,但这并不完全是因为面前的画卷隔绝了神念的窥探——他有一种直觉,纵然自己那时也在当场,怕是同样无法看破唐将阑繁巧至极的丹青之技。
青帝轻轻抬眼,目光扫过之地,所有的幻境都被强行剥离,透出了掩在重重帷幕后的真实,史官身上犹如画中人影的单薄感瞬间消失,凤眼青年从海水中潇洒跃起,对青帝过于精准的仙人直觉表示嫌弃。
——这两位老朋友倒也没有真的动手,仅仅是在工作之余,以切磋的方式,调剂了一下情绪。
在确认新的人物像有成功的可能后,唐将阑就让友人以不断跳海的方式,来观测画卷是否会产生相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