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郑珊珊:“我发现门派里的真人们,倒是都没回家。”

  秋梦刀:“正常,姑祖母以前说过,弟子们刚入门的时候,还有机会经常回家看看,等在修行之路上走的越来越远之后,回去的时间也会慢慢变少。”顿了下,补充,“有修真背景的家族除外。”

  魏弼随意提了一句:“不过归先生似乎不在门派里……锦道友小心些!”

  颇具识武天赋的魏弼长臂一抄,反应迅速地直接将面前的将锅底整个端起,然后闪得远远的,彻底避开井双灯咳嗽的范围。

  秋梦刀帮同窗拍了拍背:“还没吃呢,锦道友怎么就呛着了?”

  井双灯:“……没事,就是有点岔气。”

  作为知晓燕晷云身份的修士,他一直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压力,尤其是紫微星士还在青帝的建议下,与他以增进两派关系为名,进行过一次“友好”切磋。

  虽然就餐的人数不多,但小真人们还是尽量让年夜饭看起来热闹一些,部分书桌被挪用过来当放菜盘的架子,上头满满都是准备下锅的食材。

  劝进堂外传来扣门声,术法课的助教徐翰文走过来,笑呵呵的给他们一人发了一个压岁的红包。

  井双灯:“……”他在思考,现在是应该表达感谢,还是表达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

  魏弼,秋梦刀,郑珊珊:“多谢徐先生。”

  ——如果说郑珊珊的语气是可爱,魏弼就是一板一眼,每个动作都能拆解下来放在教科书上公开展览,纵然按照无为派的衡量标准也挑不出毛病,至于秋梦刀,字字句句都蕴含着能不能多给一份的滂湃情感。

  郑珊珊道过谢后,又好奇道:“是所有弟子都有吗?”

  徐翰文笑:“就你们留在门派里的有。”又放下一碟子芝麻糖,“明先生让我带过来的,过年嘛,就要吃点甜的。”

  作者有话要说:杜蕈:这里做了二设。

  释名杜蕈、地蕈、菇子、地鸡、獐头。气味甘、寒、有毒。(《本草纲目》)

  菌浦: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浦。(《山海经》)

  尚付:鸟,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卧。(《山海经》)

  甘菊:

  这里采用了《抱朴子》里的设定,有甜味:“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又菊花与薏花相似,直以甘苦别之耳,菊甘而薏苦,谚言所谓苦如薏者也。”

  文茎: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山海经》)

  狸力: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山海经》)

  第97章

  越家村内正在热闹地祭祖。

  放在高台上的宝物从外观上,看起来宛如一个中间破了个洞的陈旧铁锅。

  越知涯好奇:“这是什么,武器吗?”

  ——她是在村子里长大的没错,但小时候一直没开灵智,可以和一具能够喘气的傀儡划等号。

  有村民帮忙解释:“这只仙锅是祖宗传下来的神物,身体不好的人可以用它接水喝。”

  越知涯:“……原来如此。”希望他们在接水之前,会记得把锅给洗一洗。

  村民又笑着补充了两句:“你母亲怀你的时候,本来有些危险,就是喝了里头的水才保住的胎……对了,你出生后,也曾经喝过一点。”

  “……”

  越知涯怀疑是因为当年总是让朋友给自己试菜,所以在转世之后,才遭遇了来自命运残酷的打击。

  广场上点了火炉,边上堆着腌肉、白莹莹的千茎穟、腊肠、獐子腿、拔了毛的三头尚付,还有些圆白菜与红薯花生,都是准备一会儿烤着吃的,越知涯还看见一篓子河虾,村民熟练地用筛网把大小不同的虾子给分开,小的虾米就直接磨碎,然后加上酒糟冬笋,用来泡豆腐。

  越知涯接过兄长递来的食物,发现烤出来的豆腐居然还挺美味的,外壳略有些焦,内部则嫩如凝脂,豆腐里的汁水带着米酒的甜,还有河虾与冬笋的鲜,咬起来有种爆浆的感觉。

  ——果然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食,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食的眼睛。

  庆祝会理论上会一直持续到天明,但考虑到村民的身体素质并不平均,刚到亥时,老人和小孩就纷纷回家休息——可能是由于相对海拔的缘故,越知涯成功混进了提前退场的队伍当中,越大娘无视小姑娘已经身怀修为的事实,让儿子帮妹妹把凳子搬回去。

  越知涯没急着睡觉,而是跑到家后头,支起锅来煮芝麻糖。

  糖里除了芝麻外,还有麦芽、小米,脱过毒的大螽的蜜——由于唐将阑当年对此提出过强烈的抗议,所以越知涯很快就掌握了处理相关食材的正确技能。

  “大师兄尝尝看?”

  越知涯把糖盛进小碟子里,递到身边,刚刚还空无一人的地方,突兀地伸出一只修长的手,稳稳接过糖碟。

  ——要不是现场没有无辜的旁观群众,越知涯都怀疑这一幕会以乡野灵异故事的形式流传下去。

  对糖,崇吾山长浅尝辄止,关于评价,君洞明也言简意赅的用一个“嗯”字画上了句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