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然后,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
我们这批新人加入之后,合唱团就开始正式排练了。
其实整个合唱团的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厉害的专门学过声乐,而对简谱一窍不通的人也有。柯老师就没有统一教乐理了,这个不太现实,他因材施教,能看谱的就给谱,不会看谱的听录音学也行,只要能达到效果,办法是有很多的。
我们的活动室很大,第一次进去的人会忍不住惊叹一下。
老学校有老学校的好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学校连舞蹈教室也有,闲置之后就给合唱团当专用活动教室了。舞蹈教室宽敞明亮,铺着光滑的木质地板,三面墙壁上都贴着练舞的大镜子,朝阳的一面整个打通,落地窗加上铝制栏杆,与外面茂盛生长的树木只有一层玻璃的距离,因为在五楼,还能隐约看见远处商业中心的大厦,风景非常漂亮。
角落里立着一台钢琴,看起来有些年代了,发出的声音也有点钝,可是它很漂亮,与众不同的棕色,还有古典优雅的雕花,像什么民国电视剧的道具。
据说这台钢琴是柯老师自己家的,专门搬来学校给合唱团用。
合唱的原理,柯老师给我们比喻,就像钢琴的琴键。
他依次按下三个琴键,浑厚闷沉的低音,清晰悠扬的中音,清脆泠泠的高音。
这些音符单独弹奏,总是会缺少些什么,但用一首曲子将他们搭配运用,就能呈现出韵律的和谐完整。
合唱并不是不容犯错的,每个人的声音其实都不相同,正因这样的不相同,合唱才能在同一个频率里,万分包容地,将各处流动的小溪汇聚在同一条江水里。
我觉得这个比喻很浪漫,连带着也开始喜欢上了钢琴这种乐器。
我也很欣赏柯老师的风格,这种欣赏与小时候那种喜欢漂亮老师的心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他们看起来就是和我们不同世界的人,却完全没有架子,温和亲切地融入我的生活,有种不真实的美好。
可我对他们的的预感却和小时候一样准确。
第二章 断电夜
和合唱团接触的日子没有几天,暑假就来了。
暑假意味着又有一批高三的解放了,而高二就要加入魔鬼集训。
其实在高二下学期,学校就已经很不要脸了,经常见缝插针利用周六周日来补课。没想到到了暑假,教务处竟敢肆无忌惮地发《告家长书》让我们带回去给家长签字,这封书写得并不晦涩,但文辞颇为凝练,应该是集全体语文组老师的才华所成,情深意切堪比《陈情表》,一字一句,直接将学校的未来寄托在我们身上,又将我们的整个未来与这二十几天的补课密切关联在一起——学校为防止家长举报补课,心机不可谓不深沉。
家长自然是大力支持的,兴奋如我妈考虑到学校的空调性能不好,在网上为我购买冰凉贴,就是那种可以贴在额头或者后颈上降温的药贴,差不多就是小儿退烧贴的进化版,效果还不赖,有一股清凉的中药味。可是贴着看着人实在太丑了,我根本不好意思在学校用,都拿去送人了。我妈以为我用得快,在我好不容易送完了之后又兴高采烈地给我买了一箱,导致我不得不天天带几个冰凉贴去送人,班上同学几乎都受了我的恩惠。后来想,也是我没有商业头脑,我应该拿批发价在学校小超市里寄卖,至少能够小赚一笔零花钱。
学生有什么盼头呢,运动会盼着出太阳,冬天盼着下雪,升旗仪式就盼着下雨了。
而在暑假我们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断电。
断电了,没有空调没有灯,课是没法上的,要是晚上断电,计划就更完美了。
不知道是集体的信念太过强烈,以至于老天都动容了,还是某位无名英雄真的敢于用技术手段拯救广大学子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某个沉闷无趣的夜晚,学校竟然,真的,断电了!
这场幸福来得太过突然,大家一时之间都不太敢相信,纷纷捂着胸口安静了几秒钟,然后趁着黑灯瞎火,开始大声起哄,负责守自习的班主任胡金波拍起桌子,“同学们安静点,不要趁机乱跑,把你们藏的手机拿出来,手电筒打开。”
带手机这个事情,学校明面上当然不允许,不过老师学生都是心照不宣的,大家一听都笑场了,把手机献出来打光。
然后老胡就出去打电话了,似乎是询问断电的情况。
我也开始默默祈祷。
过了大约十分钟,老胡走回来,在满教室的手机的冷光照射下,他的面色显得格外阴沉,“供电检修,今晚放假。”
大家欢呼雀跃,丝毫不掩饰快乐的心情,更有甚者早就收拾好书包了,当着老胡的面就大摇大摆地冲出教室了,老胡气得眼镜都歪了:“你们!都给我按时回去,我会挨个通知家长,要是谁跑出去上网,看我明天不——”
他还没“不”完教室就已经空了。我因为值日,不得不留下来锁门,老老实实和老胡打了招呼,才背着书包走出教学楼。
其实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恰好天公作美,今天我就想要实现它。
*
一次性上五楼还是有点累,我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活动教室的后门。
活动教室当然是要上锁的,毕竟里面有重要公共财物——钢琴。不过稍微细心一点的人就会发现,上锁的一直是前门而不是后门。所以,活动教室实际上是可以随时进出的。而坦白讲,我并不认为在没有大型器械的帮助下,一个人可以把一架钢琴从五楼的地方偷走,所以这个财物也没什么值得被惦记的诱惑力,后门不锁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安全隐患。
*
我们这批新人加入之后,合唱团就开始正式排练了。
其实整个合唱团的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厉害的专门学过声乐,而对简谱一窍不通的人也有。柯老师就没有统一教乐理了,这个不太现实,他因材施教,能看谱的就给谱,不会看谱的听录音学也行,只要能达到效果,办法是有很多的。
我们的活动室很大,第一次进去的人会忍不住惊叹一下。
老学校有老学校的好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学校连舞蹈教室也有,闲置之后就给合唱团当专用活动教室了。舞蹈教室宽敞明亮,铺着光滑的木质地板,三面墙壁上都贴着练舞的大镜子,朝阳的一面整个打通,落地窗加上铝制栏杆,与外面茂盛生长的树木只有一层玻璃的距离,因为在五楼,还能隐约看见远处商业中心的大厦,风景非常漂亮。
角落里立着一台钢琴,看起来有些年代了,发出的声音也有点钝,可是它很漂亮,与众不同的棕色,还有古典优雅的雕花,像什么民国电视剧的道具。
据说这台钢琴是柯老师自己家的,专门搬来学校给合唱团用。
合唱的原理,柯老师给我们比喻,就像钢琴的琴键。
他依次按下三个琴键,浑厚闷沉的低音,清晰悠扬的中音,清脆泠泠的高音。
这些音符单独弹奏,总是会缺少些什么,但用一首曲子将他们搭配运用,就能呈现出韵律的和谐完整。
合唱并不是不容犯错的,每个人的声音其实都不相同,正因这样的不相同,合唱才能在同一个频率里,万分包容地,将各处流动的小溪汇聚在同一条江水里。
我觉得这个比喻很浪漫,连带着也开始喜欢上了钢琴这种乐器。
我也很欣赏柯老师的风格,这种欣赏与小时候那种喜欢漂亮老师的心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他们看起来就是和我们不同世界的人,却完全没有架子,温和亲切地融入我的生活,有种不真实的美好。
可我对他们的的预感却和小时候一样准确。
第二章 断电夜
和合唱团接触的日子没有几天,暑假就来了。
暑假意味着又有一批高三的解放了,而高二就要加入魔鬼集训。
其实在高二下学期,学校就已经很不要脸了,经常见缝插针利用周六周日来补课。没想到到了暑假,教务处竟敢肆无忌惮地发《告家长书》让我们带回去给家长签字,这封书写得并不晦涩,但文辞颇为凝练,应该是集全体语文组老师的才华所成,情深意切堪比《陈情表》,一字一句,直接将学校的未来寄托在我们身上,又将我们的整个未来与这二十几天的补课密切关联在一起——学校为防止家长举报补课,心机不可谓不深沉。
家长自然是大力支持的,兴奋如我妈考虑到学校的空调性能不好,在网上为我购买冰凉贴,就是那种可以贴在额头或者后颈上降温的药贴,差不多就是小儿退烧贴的进化版,效果还不赖,有一股清凉的中药味。可是贴着看着人实在太丑了,我根本不好意思在学校用,都拿去送人了。我妈以为我用得快,在我好不容易送完了之后又兴高采烈地给我买了一箱,导致我不得不天天带几个冰凉贴去送人,班上同学几乎都受了我的恩惠。后来想,也是我没有商业头脑,我应该拿批发价在学校小超市里寄卖,至少能够小赚一笔零花钱。
学生有什么盼头呢,运动会盼着出太阳,冬天盼着下雪,升旗仪式就盼着下雨了。
而在暑假我们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断电。
断电了,没有空调没有灯,课是没法上的,要是晚上断电,计划就更完美了。
不知道是集体的信念太过强烈,以至于老天都动容了,还是某位无名英雄真的敢于用技术手段拯救广大学子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某个沉闷无趣的夜晚,学校竟然,真的,断电了!
这场幸福来得太过突然,大家一时之间都不太敢相信,纷纷捂着胸口安静了几秒钟,然后趁着黑灯瞎火,开始大声起哄,负责守自习的班主任胡金波拍起桌子,“同学们安静点,不要趁机乱跑,把你们藏的手机拿出来,手电筒打开。”
带手机这个事情,学校明面上当然不允许,不过老师学生都是心照不宣的,大家一听都笑场了,把手机献出来打光。
然后老胡就出去打电话了,似乎是询问断电的情况。
我也开始默默祈祷。
过了大约十分钟,老胡走回来,在满教室的手机的冷光照射下,他的面色显得格外阴沉,“供电检修,今晚放假。”
大家欢呼雀跃,丝毫不掩饰快乐的心情,更有甚者早就收拾好书包了,当着老胡的面就大摇大摆地冲出教室了,老胡气得眼镜都歪了:“你们!都给我按时回去,我会挨个通知家长,要是谁跑出去上网,看我明天不——”
他还没“不”完教室就已经空了。我因为值日,不得不留下来锁门,老老实实和老胡打了招呼,才背着书包走出教学楼。
其实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恰好天公作美,今天我就想要实现它。
*
一次性上五楼还是有点累,我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活动教室的后门。
活动教室当然是要上锁的,毕竟里面有重要公共财物——钢琴。不过稍微细心一点的人就会发现,上锁的一直是前门而不是后门。所以,活动教室实际上是可以随时进出的。而坦白讲,我并不认为在没有大型器械的帮助下,一个人可以把一架钢琴从五楼的地方偷走,所以这个财物也没什么值得被惦记的诱惑力,后门不锁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