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安素对这结果乐见其成。
此事之后,大齐百姓都感慨于安素的大义行径,纪氏族人也因为皇帝亲自称赞安素不敢轻举妄动,更不再提纪家财产毕竟说起来纪家的财产现在算是变相充公了,这结果他们只能接受,不仅如此,遇上安素他们还都得客客气气的,不然还能怎么办。
因为安素的慷慨而获益的江浙灾民百姓非常感恩,因为安素是以纪府的名义捐助的银粮,他们自发专门为纪家人建了宗堂,甚至一直到几年后浙都流传着纪氏的传说,这是后来纪怡嘉有缘到江浙之后才知道的。
赈灾事情告一段之后,安素主动提出要为纪同鸣设衣冠冢,纪氏族人自然不会反对,所有的事情又是安素一手承办。纪同鸣百日的时候,安素和纪怡嘉母女两人一身白绸去祭祀纪同鸣,正式送走了他。就在纪同鸣百日后的第二日,安素倒下了。
安素躺下的突然,前一瞬间她还在直到纪怡嘉练字,下一瞬间就直接躺到了地上,时间就在纪怡嘉低头的一瞬间,再回首世界已经面目全非。
纪府请来了金陵所有能数得上名号的大夫,皆道安素的身子已经无力回天,更是直称能撑到这时候已经是奇迹,因为心里大恸,早在半年前就该撑不住的,大夫说的含蓄,安素房里的丫鬟婆子却都忍不住掉了泪,他们家老爷纪同鸣失踪是在六月中旬,现在才是二月初,满打满算也才半年多,也就说姑娘(夫人)是硬挺着做了这么些事情,就连她们身边的这些人都没怎么觉察出,怎么能不心痛。
安素躺下了一直昏迷着,安府接到消息,立刻就来了人,就连慕容氏也亲自过来了,看到自家女儿只能勉强睁开眼,外孙女定定的待在床边,谁说都不离开,慕容氏心里苦的很。
安素在床上躺了十几日,进到二月下旬,她突然来了精神,甚至坐起身用了半盅燕窝,但是纪府的气氛却更是悲伤了几分,不用大夫说,她们也都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安素把纪怡嘉哄睡之后,进内间强撑着和慕容氏说了好长时间话,谁也不知道她说了什么。
安素去之前纪怡嘉在她身边陪着,安素说了好些话,睁眼都费劲了还在说,小姑娘趴在床榻边泪流不止,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这种情况是看者伤心,就是坚强如慕容氏也心疼的厉害。安素其实不知道自己说的话女儿有没有听进心里,也不知道所有的布置以后有没有用,但是她终归是放心了。
作为一个母亲,安素最后的心愿就是女儿能平安喜乐,她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亲手把自己的女儿交给了母亲,这是她最信任的人了。虽然纪氏族人可能有微辞,但是因为纪府现在的财产已经不大值得他们动太多歪脑筋,毕竟整个金陵城都认为纪府现在没剩多少资产,明面上纪氏实业除了几个首饰成衣铺子还留着,其他都出手了,所以这些阻碍都当不得事了。主要虽然大家都知道纪府富裕,但到底富裕到什么程度,无人能说清,安素就是抓住了这个特性。这样一来,女儿要去安家就没人阻拦,这是她想要的结果,也是她这段时间苦心经营的结果,她拼尽了最后一口气,为自家女儿做了最完整的打算。
安素走了,算是没有遗憾。
安素头七过后,慕容氏和安晟带着纪怡嘉回了安府,随身带去安府的箱笼不少,让人惊叹,但是想起当年安氏出嫁时的十里红妆,人们也都释然了,甚至还有些惋惜,安素大气,捐了这些银粮,当时纪府实业都是低价出手的,肯定赔了不少,怎么不想想女儿呢。
也有人反驳说纪怡嘉作为一个女子,就算没有纪府财产,单是当年安素的嫁妆和归入了安素嫁妆行列的当年纪府给的聘礼,少说也得有十几万两的白银,再加上各处的庄子,也足够纪家这位姑娘生活的了。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总的来说就是纪怡嘉也算是个金娃娃,只是不那么惊人。
要知道在这之前,整个金陵城百姓都在说谁要娶了纪同鸣的女儿,能少奋斗十辈子,经过这些事儿已经没有百姓这样讲了,一时间,还都有些心疼同情纪怡嘉。
但是实际上,对于纪同鸣和安素到底给纪怡嘉留下了多少东西,就无人知道了。外人虽然能看到马车上的箱笼脑补出纪怡嘉手里的钱银,但是这些东西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是,纪怡嘉带到安府的箱笼与当年安素嫁妆的箱笼数差不多,但内里却是不一样的,安素出嫁的箱笼实打实但其实还是有几个装的是被褥铺盖的,但安素为女儿准备的这些都内有乾坤,甚至还有满满一盒子的通用银票,更不用提之前淘换回来的孤本爵迹,当然这其中的道道也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知道,就是纪怡嘉当时都不大清楚。
之后,纪怡嘉就在安府生活下来了,慢慢也了解了自己的身价,还是那句话,纪府远比其他人认为的要更富裕。
作者有话要说: 对于古代富商有多少银子,我查了资料参考了一下也没有定论,联想到到古代生产力的问题,就有了这个设定。
第13章 告状
纪府的这些往事,慕容氏每次想起心中都是一痛,不过也隐隐有些骄傲,这种情感当然不是因为自家女儿受了很多赞誉才产生的,只是因为她娇养长大的的女儿最后雷厉风行的手段连她这个做母亲都震惊非常,置之死地而后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得用多大的勇气啊,也怨不得侯爷在时经常骄傲说这个闺女肖他,她教导出来的女儿啊。
此事之后,大齐百姓都感慨于安素的大义行径,纪氏族人也因为皇帝亲自称赞安素不敢轻举妄动,更不再提纪家财产毕竟说起来纪家的财产现在算是变相充公了,这结果他们只能接受,不仅如此,遇上安素他们还都得客客气气的,不然还能怎么办。
因为安素的慷慨而获益的江浙灾民百姓非常感恩,因为安素是以纪府的名义捐助的银粮,他们自发专门为纪家人建了宗堂,甚至一直到几年后浙都流传着纪氏的传说,这是后来纪怡嘉有缘到江浙之后才知道的。
赈灾事情告一段之后,安素主动提出要为纪同鸣设衣冠冢,纪氏族人自然不会反对,所有的事情又是安素一手承办。纪同鸣百日的时候,安素和纪怡嘉母女两人一身白绸去祭祀纪同鸣,正式送走了他。就在纪同鸣百日后的第二日,安素倒下了。
安素躺下的突然,前一瞬间她还在直到纪怡嘉练字,下一瞬间就直接躺到了地上,时间就在纪怡嘉低头的一瞬间,再回首世界已经面目全非。
纪府请来了金陵所有能数得上名号的大夫,皆道安素的身子已经无力回天,更是直称能撑到这时候已经是奇迹,因为心里大恸,早在半年前就该撑不住的,大夫说的含蓄,安素房里的丫鬟婆子却都忍不住掉了泪,他们家老爷纪同鸣失踪是在六月中旬,现在才是二月初,满打满算也才半年多,也就说姑娘(夫人)是硬挺着做了这么些事情,就连她们身边的这些人都没怎么觉察出,怎么能不心痛。
安素躺下了一直昏迷着,安府接到消息,立刻就来了人,就连慕容氏也亲自过来了,看到自家女儿只能勉强睁开眼,外孙女定定的待在床边,谁说都不离开,慕容氏心里苦的很。
安素在床上躺了十几日,进到二月下旬,她突然来了精神,甚至坐起身用了半盅燕窝,但是纪府的气氛却更是悲伤了几分,不用大夫说,她们也都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安素把纪怡嘉哄睡之后,进内间强撑着和慕容氏说了好长时间话,谁也不知道她说了什么。
安素去之前纪怡嘉在她身边陪着,安素说了好些话,睁眼都费劲了还在说,小姑娘趴在床榻边泪流不止,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这种情况是看者伤心,就是坚强如慕容氏也心疼的厉害。安素其实不知道自己说的话女儿有没有听进心里,也不知道所有的布置以后有没有用,但是她终归是放心了。
作为一个母亲,安素最后的心愿就是女儿能平安喜乐,她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亲手把自己的女儿交给了母亲,这是她最信任的人了。虽然纪氏族人可能有微辞,但是因为纪府现在的财产已经不大值得他们动太多歪脑筋,毕竟整个金陵城都认为纪府现在没剩多少资产,明面上纪氏实业除了几个首饰成衣铺子还留着,其他都出手了,所以这些阻碍都当不得事了。主要虽然大家都知道纪府富裕,但到底富裕到什么程度,无人能说清,安素就是抓住了这个特性。这样一来,女儿要去安家就没人阻拦,这是她想要的结果,也是她这段时间苦心经营的结果,她拼尽了最后一口气,为自家女儿做了最完整的打算。
安素走了,算是没有遗憾。
安素头七过后,慕容氏和安晟带着纪怡嘉回了安府,随身带去安府的箱笼不少,让人惊叹,但是想起当年安氏出嫁时的十里红妆,人们也都释然了,甚至还有些惋惜,安素大气,捐了这些银粮,当时纪府实业都是低价出手的,肯定赔了不少,怎么不想想女儿呢。
也有人反驳说纪怡嘉作为一个女子,就算没有纪府财产,单是当年安素的嫁妆和归入了安素嫁妆行列的当年纪府给的聘礼,少说也得有十几万两的白银,再加上各处的庄子,也足够纪家这位姑娘生活的了。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总的来说就是纪怡嘉也算是个金娃娃,只是不那么惊人。
要知道在这之前,整个金陵城百姓都在说谁要娶了纪同鸣的女儿,能少奋斗十辈子,经过这些事儿已经没有百姓这样讲了,一时间,还都有些心疼同情纪怡嘉。
但是实际上,对于纪同鸣和安素到底给纪怡嘉留下了多少东西,就无人知道了。外人虽然能看到马车上的箱笼脑补出纪怡嘉手里的钱银,但是这些东西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是,纪怡嘉带到安府的箱笼与当年安素嫁妆的箱笼数差不多,但内里却是不一样的,安素出嫁的箱笼实打实但其实还是有几个装的是被褥铺盖的,但安素为女儿准备的这些都内有乾坤,甚至还有满满一盒子的通用银票,更不用提之前淘换回来的孤本爵迹,当然这其中的道道也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知道,就是纪怡嘉当时都不大清楚。
之后,纪怡嘉就在安府生活下来了,慢慢也了解了自己的身价,还是那句话,纪府远比其他人认为的要更富裕。
作者有话要说: 对于古代富商有多少银子,我查了资料参考了一下也没有定论,联想到到古代生产力的问题,就有了这个设定。
第13章 告状
纪府的这些往事,慕容氏每次想起心中都是一痛,不过也隐隐有些骄傲,这种情感当然不是因为自家女儿受了很多赞誉才产生的,只是因为她娇养长大的的女儿最后雷厉风行的手段连她这个做母亲都震惊非常,置之死地而后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得用多大的勇气啊,也怨不得侯爷在时经常骄傲说这个闺女肖他,她教导出来的女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