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教她做酒的大娘说了,“酿酒吃新,烧酒吃陈”。这是说新烧出来的酒火气未散,喝着太利,有些扎口,最好放两年再喝;那些直酿出来的酒,没烧过的,不经搁,放久了走了味就成醋了,所以得趁时候儿赶紧喝。
灵素就想起之前做冬节酒的时候,那位卖酒药的老大爷说的话来了,这烧酒也能吊酒。就想了个主意,用糯米酿酒后,加熟水和烧酒各一半再酿,这再筛出来的酒,入口甜浓,进肚暖热,真是两全其美。她有灵境在,又不怕会放坏了,尝着味道对了就收进去,家伙什洗干净了再接着做。如此乐此不疲。
这会儿听了七娘的话,想到自己玩的这些东西能拿出来用了,还能叫人得点好处,那真是再好没有的了。
于是这日下午点心除了发糕和汤之外,这河段上工的人还一人喝了一盏热酒。
晚上灵素跟方伯丰说起这事儿,只是把烧酒的时候往前说了一阵子,酒也少说了点,就这样,方伯丰也佩服得不行:“你这一天天的,哪儿来的这许多精神功夫,什么事儿都不耽误。”
灵素笑道:“我还想学烧窑呢,坛子罐子缸,总是不够用。等什么时候得闲了,我就找个窑场干活去,顺便学学人家怎么烧的。”
方伯丰失笑,灵素又给方伯丰倒了一盏自己酿的酒喝,方伯丰喝了直道劲儿大,又道:“这驱寒活血确实得烧酒好些,可烧酒劲儿又太大,他们这会儿干的都是重活儿,要是喝迷瞪了有个闪失那好事就成坏事了。你们这法子挺好,又有效果又不伤人。”
灵素见方伯丰都夸,心里更得意了。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她又琢磨着要给方伯丰另外做几件冬□□裳穿。想起来上回大师兄那些衣裳看着挺不错,就想去风和楼看看。这天下午点心之后,想想山上一时也没什么要紧事儿,就索性往风和楼去了。
到了里头看了没多会儿,就有人上来问其所需。灵素穿的一身家里干活的衣裳,灰扑扑的,还尽往大绒重缎的地方看,听人问了,想了想道:“你们这里是不是有一种两边都出绒的,——外头的短些密些,里头的长些软些,那样的料子?”
那姑娘指着那边的台子道:“绒料的都在这里了,好像没有客人说的这样的。”
灵素道:“不对啊。之前你们这里有衣裳送去三凤楼的,我看好几件衣裳就是那样的料子。”又指着边上几件男装的成衣样式道,“还有样子也比这里的好看……对了,你们风和楼就这一家吧?别的地方没有吧?”
那姑娘道:“风和楼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不过您说的料子这里真的没有,绒料都在这边了。还有这几件衣裳,都是今年刚兴出来的,府城里都未必有咱们这里快呢。您说还有更好的,那是什么样儿的?”
灵素听了便比划给她看,完了又道:“可那衣裳就是你们这里送去的啊。三凤楼一大一小两个苗师傅,不都是你们这里做的衣裳么?”
这三凤楼的名号倒都知道,姑娘忙道:“这是没错的。那要不您稍坐一会儿,我给您问问去。有些极好的料子都收在楼上,或者我们没见过也是有的。”
灵素点点头,这位便去了。
沈娘子正在上头画衣裳的新图样,就听外头有人说什么“三凤楼”、“苗师傅”、“新料子”、“客人”等话,便停了手,扬声道:“外头什么事儿?”
一个管事忙进来道:“楼下的小侍说来了个客人,问起裘绒料来了,她哪里见过这料子,便说没有。那客人说在三凤楼苗师傅那里见着的,还说了什么衣裳样式的话。我正要下去瞧瞧,怕是不晓得裘绒料的价儿,看着好就来瞎打听了。”
沈娘子一摆手:“我去瞧瞧。”
管事的忙道:“这哪里用得着您出面……”
沈娘子已经站起来了,披了件衣裳,随口问外头的侍者道:“什么客人?男的女的?”
小侍赶紧答道:“是个年轻的女客人。听着好像同苗老先生和苗大师傅都挺熟。”——要不然也说不出“一大一小两个苗师傅”这样的话来。
沈娘子回头对着大穿衣镜看了看头发,取了根嵌宝垂珠簪子插上,才往外着道:“得,这是打听料子来的?去会会吧。”后头管事跟小侍赶紧跟上。
到楼下一看,就见一个穿得灰扑扑的小媳妇正在那里细看一块新来的绒料,小侍一指那人低声道:“就是这位客人。”
方才昂了脑袋面带笑意的沈娘子不由得红了脸。——真是见鬼了,还当是那个小师妹看了自己送去的衣裳,上门找事儿来了呢!亏自己还这么严阵以待的!真是……草木皆兵啊……想到这里,脸更红了。
又说灵素在那里琢磨那块绒的织法,这一样的线,就彼此放的地方不一样就有这许多不同了,这凡人可真是聪明得紧。正感慨,觉着里头气氛有变,一回头,就看见一个千娇百媚的大美人儿,穿得彩绣辉煌的,正红着脸看着自己。
灵素赞一句:“真好看!”
沈娘子听见了,脸更红了,不好在底下人跟前露了怯,上去笑着招呼道:“听说您是来找一样新料子的?”
灵素点头:“是啊,上回在三凤楼看到那料子,瞧着很是暖和。现在想给我相公做几身冬天的衣裳,就过来问问。”
沈娘子点点头,吩咐后头的管事:“去拿一匹裘绒下来,叫客人看看是不是她要找的料子。”
灵素就想起之前做冬节酒的时候,那位卖酒药的老大爷说的话来了,这烧酒也能吊酒。就想了个主意,用糯米酿酒后,加熟水和烧酒各一半再酿,这再筛出来的酒,入口甜浓,进肚暖热,真是两全其美。她有灵境在,又不怕会放坏了,尝着味道对了就收进去,家伙什洗干净了再接着做。如此乐此不疲。
这会儿听了七娘的话,想到自己玩的这些东西能拿出来用了,还能叫人得点好处,那真是再好没有的了。
于是这日下午点心除了发糕和汤之外,这河段上工的人还一人喝了一盏热酒。
晚上灵素跟方伯丰说起这事儿,只是把烧酒的时候往前说了一阵子,酒也少说了点,就这样,方伯丰也佩服得不行:“你这一天天的,哪儿来的这许多精神功夫,什么事儿都不耽误。”
灵素笑道:“我还想学烧窑呢,坛子罐子缸,总是不够用。等什么时候得闲了,我就找个窑场干活去,顺便学学人家怎么烧的。”
方伯丰失笑,灵素又给方伯丰倒了一盏自己酿的酒喝,方伯丰喝了直道劲儿大,又道:“这驱寒活血确实得烧酒好些,可烧酒劲儿又太大,他们这会儿干的都是重活儿,要是喝迷瞪了有个闪失那好事就成坏事了。你们这法子挺好,又有效果又不伤人。”
灵素见方伯丰都夸,心里更得意了。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她又琢磨着要给方伯丰另外做几件冬□□裳穿。想起来上回大师兄那些衣裳看着挺不错,就想去风和楼看看。这天下午点心之后,想想山上一时也没什么要紧事儿,就索性往风和楼去了。
到了里头看了没多会儿,就有人上来问其所需。灵素穿的一身家里干活的衣裳,灰扑扑的,还尽往大绒重缎的地方看,听人问了,想了想道:“你们这里是不是有一种两边都出绒的,——外头的短些密些,里头的长些软些,那样的料子?”
那姑娘指着那边的台子道:“绒料的都在这里了,好像没有客人说的这样的。”
灵素道:“不对啊。之前你们这里有衣裳送去三凤楼的,我看好几件衣裳就是那样的料子。”又指着边上几件男装的成衣样式道,“还有样子也比这里的好看……对了,你们风和楼就这一家吧?别的地方没有吧?”
那姑娘道:“风和楼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不过您说的料子这里真的没有,绒料都在这边了。还有这几件衣裳,都是今年刚兴出来的,府城里都未必有咱们这里快呢。您说还有更好的,那是什么样儿的?”
灵素听了便比划给她看,完了又道:“可那衣裳就是你们这里送去的啊。三凤楼一大一小两个苗师傅,不都是你们这里做的衣裳么?”
这三凤楼的名号倒都知道,姑娘忙道:“这是没错的。那要不您稍坐一会儿,我给您问问去。有些极好的料子都收在楼上,或者我们没见过也是有的。”
灵素点点头,这位便去了。
沈娘子正在上头画衣裳的新图样,就听外头有人说什么“三凤楼”、“苗师傅”、“新料子”、“客人”等话,便停了手,扬声道:“外头什么事儿?”
一个管事忙进来道:“楼下的小侍说来了个客人,问起裘绒料来了,她哪里见过这料子,便说没有。那客人说在三凤楼苗师傅那里见着的,还说了什么衣裳样式的话。我正要下去瞧瞧,怕是不晓得裘绒料的价儿,看着好就来瞎打听了。”
沈娘子一摆手:“我去瞧瞧。”
管事的忙道:“这哪里用得着您出面……”
沈娘子已经站起来了,披了件衣裳,随口问外头的侍者道:“什么客人?男的女的?”
小侍赶紧答道:“是个年轻的女客人。听着好像同苗老先生和苗大师傅都挺熟。”——要不然也说不出“一大一小两个苗师傅”这样的话来。
沈娘子回头对着大穿衣镜看了看头发,取了根嵌宝垂珠簪子插上,才往外着道:“得,这是打听料子来的?去会会吧。”后头管事跟小侍赶紧跟上。
到楼下一看,就见一个穿得灰扑扑的小媳妇正在那里细看一块新来的绒料,小侍一指那人低声道:“就是这位客人。”
方才昂了脑袋面带笑意的沈娘子不由得红了脸。——真是见鬼了,还当是那个小师妹看了自己送去的衣裳,上门找事儿来了呢!亏自己还这么严阵以待的!真是……草木皆兵啊……想到这里,脸更红了。
又说灵素在那里琢磨那块绒的织法,这一样的线,就彼此放的地方不一样就有这许多不同了,这凡人可真是聪明得紧。正感慨,觉着里头气氛有变,一回头,就看见一个千娇百媚的大美人儿,穿得彩绣辉煌的,正红着脸看着自己。
灵素赞一句:“真好看!”
沈娘子听见了,脸更红了,不好在底下人跟前露了怯,上去笑着招呼道:“听说您是来找一样新料子的?”
灵素点头:“是啊,上回在三凤楼看到那料子,瞧着很是暖和。现在想给我相公做几身冬天的衣裳,就过来问问。”
沈娘子点点头,吩咐后头的管事:“去拿一匹裘绒下来,叫客人看看是不是她要找的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