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再往后的日子里,她接触的就不仅仅是玉石了,毕竟跟在爷爷的身边久了,也会接触到竹木雕刻方面的大师。比起玉石雕刻,她更喜欢竹木雕刻,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她抱着的多数是竹子。
对竹子更为感兴趣后,什么竹刻、竹雕、竹编,她都接触了一遍。
她爷爷本来还担心她学得多,每样都不够精深,所以明里暗里让她把心思放在玉石雕刻上。
可偏偏她每次跟在老师身边学习,都能获得老师们的赞扬,气得她爷爷吹胡子瞪眼睛,只能每次放假就逮她回去,美曰其名“精进雕刻技艺”。
她知道,其实他只是担心她把心思放在竹木雕刻而冷落了玉石雕刻……
回想往事,宋玉延又有些唏嘘,没想到以前只是当作兴趣学一学的竹编,到了这儿,可能要变成她谋生的工具了。
……
送走林永明,宋玉延使劲回想原主的记忆,发现明州除了明席,确实还有很多特产,如林永明提及的熏笼、焙笼,还有草鞋、絁、罗、苎麻跟青瓷。
而跟外商交易的货物排在前头的是竹木草加工品、青瓷、蔬果、笋,以及一些海产,毕竟这儿竹木多,海产也丰富。
慈溪县最大的山是四明山,这座山绵延至鄞县,明州也是以此为名的。除了四明山,还有大大小小三十六座山,这还是叫得出名字的,没有名字的矮山也一大堆。
这些山种满了林木,也生长了许多竹子,其中以毛竹最多。
除了个别林地被豪强圈了起来,大部分地方的林木都是属于无主之物,所以百姓也会上山砍竹回来,要么打家具,要么削成竹篾编竹制器皿。
比起草席,竹制器皿才是百姓日常生活中需求量更多的手工品。比如她当托卖装食物的篮子、唐枝装菜的箩筐、烘焙用的焙笼、装书用的书笼……
她会九种编法,能根据不同的编法编出不同形制的竹编工艺品,只要林永明肯收,她就有必要尝试一下。
只是竹编工艺品的价格跟草席不一样,草席一张可以睡十几年,所以价格稍微贵点大家也能接受。而竹筐、竹篮等是会有蛀虫的,用几年可能就会开始破烂,所以价格会低廉许多。
唯一让人觉得宽慰的是竹子可以自己去砍,少了原料的成本,只需花时间将竹子削成竹篾,再进行处理,然后就可以编织篮筐了。
目前家家户户都用的篾篮子,一个七文左右,而熏笼则贵一些,三十多文一个,书生用来装书的大书笼则是八十五文左右。
明州读书风气不行,读书人也少,所以书笼大概没什么市场,倒是目前流行的饮食方式多是蒸煮的,所以一些蒸笼会比较受欢迎。还有外商很喜欢购买的焙笼,以及家家户户装东西所需的竹箱等。
……
宋玉延发现自己还是小瞧了原主——她虽然总是混迹市井,但是也得益于此而对行情十分清楚。可惜,她虽然有股聪明劲,却用错了地方。
宋玉延想了想,主动找到唐枝,打听道:“请问唐典事何时休息?”
唐浩根在县衙当个典事,平日里也就帮县令跟主簿处理一下文书上的事情,属于小吏,但是在现代连个公务员级别中最低的办事员也不算,最多算个合同制的文秘。
只是时代和社会的畸形造就了衙门的小吏,即使只是一个文秘,却也有仗势欺人的底气。
当然,在原主的记忆中,唐浩根不属于仗势欺人的这类小吏,反而时常夹在官府跟百姓中间,两头都不讨好。
“这话怎么说?”系统适时地捧起哽来了。
“……”宋玉延因它的出现而顿了一下。
唐浩根之所以两头不讨好,也是历史原因。
在唐代——宋玉延是这会儿才发觉的,原主读过书,也在混迹市井是听过不少演史,得知原来在五代时,柴荣——今朝的周太宗郭荣并没有在959年病逝,虽然当时的幽州也没有攻下,不过好歹是捡回了一条命。
至于陈桥兵变的赵老大?
他倒是没机会黄袍加身了,不过也不知道郭荣是重生了还是被人穿越了,病了一回后,对武将的态度倒是跟赵老大当初一模一样,找了各种理由,把手握重兵的赵老大跟他那“义社十兄弟”剩下的九兄弟的兵权给撸了。
系统:“哟,那跟你可能还是老乡。”
宋玉延:……
谢谢你提醒我,你将我弄来这里的仇。
系统:瑟瑟发抖。
虽说如今的国号为周,但它跟宋的发展却极其相似,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在同样的经济条件下,只要执政者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那历史的发展都会有相似之处。
“这怎么扯远了?”系统又问。
宋玉延:“我又不是专门说给你听的,你捧哏还捧起劲了?”
系统委屈巴巴:“哦。”
总而言之,唐代、五代那都是存在的,不过结束了五代、统一天下的是郭荣而已。
然后唐代的时期,小吏可以通过资历跻身官僚队伍,也就是所谓的“流外入内”。虽然今朝延续了这一制度,可实际上,却只是从一个衙门,升到另一个衙门当连办事员都不能算的小吏。
所以官员基本上当小吏为仆从般使唤,而小吏们被官员压榨了则会找百姓的晦气,以至于今朝小吏的身份地位都特别低,百姓时常看不起他们。
对竹子更为感兴趣后,什么竹刻、竹雕、竹编,她都接触了一遍。
她爷爷本来还担心她学得多,每样都不够精深,所以明里暗里让她把心思放在玉石雕刻上。
可偏偏她每次跟在老师身边学习,都能获得老师们的赞扬,气得她爷爷吹胡子瞪眼睛,只能每次放假就逮她回去,美曰其名“精进雕刻技艺”。
她知道,其实他只是担心她把心思放在竹木雕刻而冷落了玉石雕刻……
回想往事,宋玉延又有些唏嘘,没想到以前只是当作兴趣学一学的竹编,到了这儿,可能要变成她谋生的工具了。
……
送走林永明,宋玉延使劲回想原主的记忆,发现明州除了明席,确实还有很多特产,如林永明提及的熏笼、焙笼,还有草鞋、絁、罗、苎麻跟青瓷。
而跟外商交易的货物排在前头的是竹木草加工品、青瓷、蔬果、笋,以及一些海产,毕竟这儿竹木多,海产也丰富。
慈溪县最大的山是四明山,这座山绵延至鄞县,明州也是以此为名的。除了四明山,还有大大小小三十六座山,这还是叫得出名字的,没有名字的矮山也一大堆。
这些山种满了林木,也生长了许多竹子,其中以毛竹最多。
除了个别林地被豪强圈了起来,大部分地方的林木都是属于无主之物,所以百姓也会上山砍竹回来,要么打家具,要么削成竹篾编竹制器皿。
比起草席,竹制器皿才是百姓日常生活中需求量更多的手工品。比如她当托卖装食物的篮子、唐枝装菜的箩筐、烘焙用的焙笼、装书用的书笼……
她会九种编法,能根据不同的编法编出不同形制的竹编工艺品,只要林永明肯收,她就有必要尝试一下。
只是竹编工艺品的价格跟草席不一样,草席一张可以睡十几年,所以价格稍微贵点大家也能接受。而竹筐、竹篮等是会有蛀虫的,用几年可能就会开始破烂,所以价格会低廉许多。
唯一让人觉得宽慰的是竹子可以自己去砍,少了原料的成本,只需花时间将竹子削成竹篾,再进行处理,然后就可以编织篮筐了。
目前家家户户都用的篾篮子,一个七文左右,而熏笼则贵一些,三十多文一个,书生用来装书的大书笼则是八十五文左右。
明州读书风气不行,读书人也少,所以书笼大概没什么市场,倒是目前流行的饮食方式多是蒸煮的,所以一些蒸笼会比较受欢迎。还有外商很喜欢购买的焙笼,以及家家户户装东西所需的竹箱等。
……
宋玉延发现自己还是小瞧了原主——她虽然总是混迹市井,但是也得益于此而对行情十分清楚。可惜,她虽然有股聪明劲,却用错了地方。
宋玉延想了想,主动找到唐枝,打听道:“请问唐典事何时休息?”
唐浩根在县衙当个典事,平日里也就帮县令跟主簿处理一下文书上的事情,属于小吏,但是在现代连个公务员级别中最低的办事员也不算,最多算个合同制的文秘。
只是时代和社会的畸形造就了衙门的小吏,即使只是一个文秘,却也有仗势欺人的底气。
当然,在原主的记忆中,唐浩根不属于仗势欺人的这类小吏,反而时常夹在官府跟百姓中间,两头都不讨好。
“这话怎么说?”系统适时地捧起哽来了。
“……”宋玉延因它的出现而顿了一下。
唐浩根之所以两头不讨好,也是历史原因。
在唐代——宋玉延是这会儿才发觉的,原主读过书,也在混迹市井是听过不少演史,得知原来在五代时,柴荣——今朝的周太宗郭荣并没有在959年病逝,虽然当时的幽州也没有攻下,不过好歹是捡回了一条命。
至于陈桥兵变的赵老大?
他倒是没机会黄袍加身了,不过也不知道郭荣是重生了还是被人穿越了,病了一回后,对武将的态度倒是跟赵老大当初一模一样,找了各种理由,把手握重兵的赵老大跟他那“义社十兄弟”剩下的九兄弟的兵权给撸了。
系统:“哟,那跟你可能还是老乡。”
宋玉延:……
谢谢你提醒我,你将我弄来这里的仇。
系统:瑟瑟发抖。
虽说如今的国号为周,但它跟宋的发展却极其相似,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在同样的经济条件下,只要执政者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那历史的发展都会有相似之处。
“这怎么扯远了?”系统又问。
宋玉延:“我又不是专门说给你听的,你捧哏还捧起劲了?”
系统委屈巴巴:“哦。”
总而言之,唐代、五代那都是存在的,不过结束了五代、统一天下的是郭荣而已。
然后唐代的时期,小吏可以通过资历跻身官僚队伍,也就是所谓的“流外入内”。虽然今朝延续了这一制度,可实际上,却只是从一个衙门,升到另一个衙门当连办事员都不能算的小吏。
所以官员基本上当小吏为仆从般使唤,而小吏们被官员压榨了则会找百姓的晦气,以至于今朝小吏的身份地位都特别低,百姓时常看不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