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花簇不知为什么对弟弟那副笃定的口吻感到十分烦闷,两人在内塔相处日久,感情也是与日俱增,倒是她这个亲姐姐越来越没有默契了。

  龙凤胎或许真有几分心有灵犀,花简敏感地察觉到姐姐那点不知道究竟是对着谁的醋意。

  “是呀,我还算挺了解小筝的,所以也很清楚她到底有喜欢姐姐你嘛。”

  第41章 秘密(一)

  7月23号, 帝国双子星十七周岁的生日宴会于帝国大厦隆重举行。帝都众多名流受邀前往, 电视台也依据往年惯例在大厦外进行现场报道。

  时代在变, 盛朝帝国王室虽然仍掌握着极大的权利,但也在历史潮流中做出了诸多的退让。随着时代变迁, 王室的形象也在慢慢改变,从高立于云端、神秘威严的不可说逐渐转变为温和亲民的存在,所以“作秀”也成为了他们笼络人心的方法之一。

  帝都大厦的门口已停满了各类昂贵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帝都名流今天都齐聚在了一起。与年末晚宴相比,参与生日宴会的人身份审核更为宽松。

  下午六点整, 身穿隆重礼服的王女与王子殿下来到大厅门口, 亲自欢迎受邀嘉宾。

  花原都在作为二王子时十分低调,与自小就被作为王储培养的哥哥不同, 鲜少出现在大众面前。所以在他继承王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民众对这位国王都没什么归属感。

  相比起国王陛下, 王后还更为人所知一些。沈家与杜家曾经号称帝国双柱, 在杜家渐渐式微之后沈家却是如日中天, 沈世卿的父亲与王后沈培卿的父亲分别担任帝国元帅与首相之职, 双柱之名尽归沈家。

  沈培卿是首相独女,从小就展露出了非凡的气度与胸襟, 传闻轶事多不胜数。从帝都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媒体工作者, 经常为弱势群体发声,也不断提出有利于民生的政见。

  当然,为民众发声在很多情况下意味着与贵族利益对立。就连素有好名声的首相都对这个女儿头疼不已,几次“威胁”要与她断绝关系。

  老王国却很欣赏她, 亲自为她与当时的王储花原清定下婚约。只不过后来发生的事太过戏剧性,花原清听信错误情报,又未经过严格的审核与排查,把一百多名平民当作恐怖分子就地枪决,造成了举世震惊惨案。

  在王室还想极力掩盖事实时,沈培卿一纸退婚声明发上媒体,成为了花原清失去继承权的助力之一。

  当时民众纷纷将她视作帝国良心,王储换人,沈培卿却终究还是当上了王后。可以说,花原都刚成为国王时一切的正面形象都是妻子为他带来的。

  沈培卿成为王后之后致力于慈善事业,虽一改过去刚烈形象,但仍十分受民众爱戴。也因此,花簇和花简从出生开始就备受瞩目。

  而随着子女的出生,王国的慈父形象渐渐为大众所知。将子女的出生那天的半日设为法定节假日,又在生日宴上为孤儿们做慈善募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当今陛下与他的那位兄长不同,是一名温和仁慈,爱护子女也心系人民的好国王。

  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宣传,其幕后的策划者正是王后沈培卿。在花原清余威未消的情况下,王国因在民众间的声望而终于稍微站稳了脚跟。

  所以,花簇与花简的生日宴会不仅是对他们本人而言,对花原都、对王室甚至是对整个盛朝帝国而言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区没有异常。”

  “二区没有异常。”

  “三区没有异常。”

  ……

  在花簇和花简身后不远处站立着一名身穿黑色西装,身材高大相貌英武的哨兵。他一边警惕着四周的情况,一边仔细聆听着耳麦中各区域的安全反馈。

  生日宴会的安保工作由梅特勒全权负责。身为王储的贴身护卫,他这半年经历了不少事。人身危险倒在其次,反而是复杂起来的人际关系让他不堪其扰。

  梅特勒不但是平民出身,而且父母都是移民,所以他自身能力虽然很强,但一直没什么机会升迁。梅特勒为人正直,心中也有抱负,明知仕途艰难也从未灰心丧气过。

  花原绛阙虽隶属于空军,但宇宙战舰使用的战法战略都是沿袭自海军,所以也在海军中待过几年。他从那时起就看中了梅特勒,等他升到中尉衔后,从军部直接把人带了过来。

  帝国王储身边没有可靠的哨兵护卫,这说出去实在是贻笑大方。可贴身护卫确实不是那么好选,其本身不仅能力要强,忠贞坚定,还要在危急时刻有为王储挡枪的觉悟,花原都和花原绛阙一路看下来都没什么合适的人选。

  就在这时,毫无背景的梅特勒进入了两人的视野中。虽然A+的能力在哨兵之中不算顶尖,但他拥有的身体强化技能无比适合担任护卫职责。

  从一名普通的海军中尉一跃而成王储最亲近的贴身护卫,只要梅特勒和王女都不出意外,他今后必将青云直上。但那个意外并非是虚无缥缈的危险,有不少人甚至认为自己已经预测出了当今陛下与王女的末日。

  因为此间种种,巴结他的人有之,笼络他的人有之,警告他的人也有之。梅特勒只想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对于这些全部视而不见。

  “收到,继续警戒,有情况立即汇报。”

  帝都大厦今日可算戒备森严,毕竟齐聚各界重量级人士,甚至还有外国来宾,稍不注意都会引发大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