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宜生与留守广州的红巾军高层虽然相识, 但还远远不到分享这种私事的程度, 而且那些红巾军因为她是女子, 相处起来多少还是有些拘谨,平常无事也不会随随便便登门。
不过, 普通人谁也不会无事随便登门吧。
除了沈问秋。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无事”的, 他总有各种理由,而且这些理由一个个看起来都还挺令人信服。但他又很注意分寸, 恰好把握在一个亲热但又不让人反感的程度,一旦发现宜生有烦躁的苗头, 便立刻后退, 不逼她太紧,给她空间喘息。所以总体来说,他的追求并没有给宜生带来太大的烦恼。
除了刚开始依旧有些不适应,甚至一看到他就想跑, 到逐渐习惯,直至现在,宜生已经能够很淡定地面对。
而沈问秋的努力也不是没结果的,起码如今宜生跟他说话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拘谨客气了,而是像对待普通朋友。
从“长辈”到朋友,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哪。
沈问秋满足了。
见沈问秋问起,宜生只顿了一下,便将罗钰信上所说告诉了他。这些战场局势,若沈问秋有心知道,那么以他的能力很容易就能查到,所以也没有什么保密的必要。
听了宜生的话,沈问秋沉思了下,然而一开口,关注点却不在怎样应对如今的形势上,而是宜生与红巾军的关系。
“你经常与罗将军讨论这些?”他问道。
宜生答:“是”。
“罗将军经常向你求计问策?”沈问秋又问。
宜生看了他一眼,收起书信,依旧答了一个“是”。
“那么,你在红巾军中处于什么位置?或者说,红巾军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要帮助红巾军——推翻皇室么?”
宜生笑,却毫不迟疑,斩钉截铁地依旧答了一个“是”。
沈问秋沉默了,双眼直视她的眼睛。
宜生没有躲避他的视线,而是同样看着他,眼神坦荡明白。
半晌,沈问秋叹了一口气。“所以,你也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么?若是有一天红巾军真的推翻皇帝,你回到京城,要怎样面对伯父,你想过么?”
宜生与红巾军中的其他人不一样。
红巾军大多是贫苦百姓出身,或者被迫害,或者活不下去,加入红巾军不过是殊死一搏,成功了,咸鱼翻身,失败了,左不过一条命。
但宜生明明还可以选择离开红巾军,用手里的钱安安生生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不管红巾军成功与否,她都还可以全身而退。
但现在,她住在红巾军把守的地方,与红巾军首领交情莫逆,甚至还为红巾军出谋划策……虽然现在外面还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存在,但若继续下去,总有纸包不住火的一天,而那时候,若是红巾军事败,她势必会被当作同党一并剪除。
但对宜生来说,或许这还不是最难以克服的。
最难的,是以后如何面对她的家人。
渠家世代书香,门风清正,一门父子三翰林,是佳话,更是榜样和楷模。渠家不站队,不结党,但没有人怀疑过渠家的忠诚,渠家不忠于哪一个皇子,但渠家忠于皇室,忠于朝廷。
宜生还记得,小时候听父亲哥哥议论朝事,父亲对于奸臣祸国,叛贼夺国是多么痛恨。
红巾军以暴力□□,势必会引起守旧势力的抵抗,儒林也必然大加挞伐,那时候,渠易崧作为文坛领袖,岂会置身事外?而她这个参与了“叛国”的人,到时候又要怎样面对父兄?
哪怕跟着红巾军流离失所,宜生却也从没有一刻忘记过京城里还有她的父亲哥哥,除了七月,他们就是她最亲最爱的人,她做梦都想能够回京城与父兄团聚。
但是,若是以“逆贼”的身份回去,她的父兄还会认她么?
那时候,或许他们会恨不得自己的女儿、妹妹一直“失踪”吧?
“可是,有些事总是要有人做的。”
宜生终于开口,展颜一笑,“我不能一边享受着红巾军的恩情和庇护,一边袖手旁观坐等结果。”
“更何况,”她的双眼亮起来,声音坚定,“你不觉得,如今的王朝也好,世道也好,都已经太过腐朽了么?”
“我曾经偶然看过一句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宜生看着沈问秋,眼里放出从未有过的光芒:“我想让这大梁的天,也换一换。”
这污浊的天,这压抑的天,这逼着她一步步后退却依然落入悬崖的天!苟且偷安的念头不是没有过,过去的她不就是那样?想着退一步,退一步就好,可每当她退一步时,就会发现那些逼迫着她的东西就会进一步。所以她一步退,就得步步退,直到最后退无可退,要么投降,要么坠入深渊。
她退缩地够了,这一次,她想主动上前,主动出击。
若是有机会能将这世界变成自己想象的模样,那么她为什么要说“不”呢?
从决定将螺山铁矿的存在告知罗钰那一刻起,她就知道自己踏上了一条怎样的路,就已经想过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她知道前路有许多困难,她知道还有更安逸的道路,但是她仍旧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因为这是她心之所向。
宜生的脸颊因激动而微红,眼中闪耀光芒如暗夜星火。
沈问秋定定地看了她许久,没有说话。
不过, 普通人谁也不会无事随便登门吧。
除了沈问秋。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无事”的, 他总有各种理由,而且这些理由一个个看起来都还挺令人信服。但他又很注意分寸, 恰好把握在一个亲热但又不让人反感的程度,一旦发现宜生有烦躁的苗头, 便立刻后退, 不逼她太紧,给她空间喘息。所以总体来说,他的追求并没有给宜生带来太大的烦恼。
除了刚开始依旧有些不适应,甚至一看到他就想跑, 到逐渐习惯,直至现在,宜生已经能够很淡定地面对。
而沈问秋的努力也不是没结果的,起码如今宜生跟他说话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拘谨客气了,而是像对待普通朋友。
从“长辈”到朋友,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哪。
沈问秋满足了。
见沈问秋问起,宜生只顿了一下,便将罗钰信上所说告诉了他。这些战场局势,若沈问秋有心知道,那么以他的能力很容易就能查到,所以也没有什么保密的必要。
听了宜生的话,沈问秋沉思了下,然而一开口,关注点却不在怎样应对如今的形势上,而是宜生与红巾军的关系。
“你经常与罗将军讨论这些?”他问道。
宜生答:“是”。
“罗将军经常向你求计问策?”沈问秋又问。
宜生看了他一眼,收起书信,依旧答了一个“是”。
“那么,你在红巾军中处于什么位置?或者说,红巾军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要帮助红巾军——推翻皇室么?”
宜生笑,却毫不迟疑,斩钉截铁地依旧答了一个“是”。
沈问秋沉默了,双眼直视她的眼睛。
宜生没有躲避他的视线,而是同样看着他,眼神坦荡明白。
半晌,沈问秋叹了一口气。“所以,你也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么?若是有一天红巾军真的推翻皇帝,你回到京城,要怎样面对伯父,你想过么?”
宜生与红巾军中的其他人不一样。
红巾军大多是贫苦百姓出身,或者被迫害,或者活不下去,加入红巾军不过是殊死一搏,成功了,咸鱼翻身,失败了,左不过一条命。
但宜生明明还可以选择离开红巾军,用手里的钱安安生生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不管红巾军成功与否,她都还可以全身而退。
但现在,她住在红巾军把守的地方,与红巾军首领交情莫逆,甚至还为红巾军出谋划策……虽然现在外面还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存在,但若继续下去,总有纸包不住火的一天,而那时候,若是红巾军事败,她势必会被当作同党一并剪除。
但对宜生来说,或许这还不是最难以克服的。
最难的,是以后如何面对她的家人。
渠家世代书香,门风清正,一门父子三翰林,是佳话,更是榜样和楷模。渠家不站队,不结党,但没有人怀疑过渠家的忠诚,渠家不忠于哪一个皇子,但渠家忠于皇室,忠于朝廷。
宜生还记得,小时候听父亲哥哥议论朝事,父亲对于奸臣祸国,叛贼夺国是多么痛恨。
红巾军以暴力□□,势必会引起守旧势力的抵抗,儒林也必然大加挞伐,那时候,渠易崧作为文坛领袖,岂会置身事外?而她这个参与了“叛国”的人,到时候又要怎样面对父兄?
哪怕跟着红巾军流离失所,宜生却也从没有一刻忘记过京城里还有她的父亲哥哥,除了七月,他们就是她最亲最爱的人,她做梦都想能够回京城与父兄团聚。
但是,若是以“逆贼”的身份回去,她的父兄还会认她么?
那时候,或许他们会恨不得自己的女儿、妹妹一直“失踪”吧?
“可是,有些事总是要有人做的。”
宜生终于开口,展颜一笑,“我不能一边享受着红巾军的恩情和庇护,一边袖手旁观坐等结果。”
“更何况,”她的双眼亮起来,声音坚定,“你不觉得,如今的王朝也好,世道也好,都已经太过腐朽了么?”
“我曾经偶然看过一句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宜生看着沈问秋,眼里放出从未有过的光芒:“我想让这大梁的天,也换一换。”
这污浊的天,这压抑的天,这逼着她一步步后退却依然落入悬崖的天!苟且偷安的念头不是没有过,过去的她不就是那样?想着退一步,退一步就好,可每当她退一步时,就会发现那些逼迫着她的东西就会进一步。所以她一步退,就得步步退,直到最后退无可退,要么投降,要么坠入深渊。
她退缩地够了,这一次,她想主动上前,主动出击。
若是有机会能将这世界变成自己想象的模样,那么她为什么要说“不”呢?
从决定将螺山铁矿的存在告知罗钰那一刻起,她就知道自己踏上了一条怎样的路,就已经想过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她知道前路有许多困难,她知道还有更安逸的道路,但是她仍旧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因为这是她心之所向。
宜生的脸颊因激动而微红,眼中闪耀光芒如暗夜星火。
沈问秋定定地看了她许久,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