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靠“赏赐”得来的安稳必然不会长久,她觉得这甚至根本不需要讨论,有眼睛的都看得出来,满朝文武没几个眼瞎的,自然也都看得出来,但看得出来跟能够解决是两码事儿,若不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讨论再多也是纸上谈兵于事无益。至于先帝和当今是否明君……哪怕渠易淞竭力为皇帝保全面子,从宜生的角度来看,这两位还真像兄长说的那样。
一个穷兵黩武好大喜功,靡费无数财力人力最后却只得来一个虚假的安稳;一个胸无大志喜好享乐,登基以来政事上无一建树,宫殿倒是一座接一座地建,未见选拔出什么能臣,御前百官的颜值却蹭蹭地往上涨。
于黎民百姓来说,这两位的确都算不上什么明君。
不然的话,前世也不会有那样一场几乎倾覆了大梁的起义出现。
经历过一世的宜生对这些看得很清楚,但是,看得清楚却也无法改变,以她的身份,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已是不易,更何况是整个皇朝的命运?
所以,她并没有对此思索太多,听到乌桓使者的消息,她只是想到另一件事,一件渠易淞和渠明夷没有讨论的事。
前世,乌桓使者也是在这时候来京,也是这般讨要赏赐,以及——求娶公主。
宜生记得清楚,最终乌桓使者的确带走了一位“公主”,但这“公主”原本并不是什么尊贵的公主郡主甚至县主,而是一个与当今皇帝出了五服的破落宗亲之女。皇亲国戚说起来风光,但也分亲疏远近,如睿王这般的帝王之子自然是第一档的,但还有那些数代下来血缘越来越远的,他们说起来与皇帝是一家,是尊贵的皇亲,但许多人过得甚至还不如普通京城小官。大梁自建国至今以泱泱两百余年,偏远的皇亲数不胜数,这些人如今也就占着个皇亲的名头,每月或许还能从宗人府领些粟米,但若自身不上进,说不定日子过得还不如普通百姓。
上一世,那个最终去了乌桓的女孩子就是出自这样一个宗亲之家。
皇帝不舍得自己的亲孙女亲外孙女儿,便在宗亲里寻摸和亲人选,但但凡还有些脸面的宗亲,都不想把女儿嫁到乌桓那样的地方,所以皇帝只能在败落的宗亲中寻人,最后就找到了这个女孩子。
女孩子长得很漂亮,但生母早逝,父亲和继母一心想用她的亲事大赚一笔,若能靠她的亲事重返上层圈子则更是求之不得。因此,宗人府的人一找到他们,一透口风,这对夫妻便忙不迭地应了。
和亲不是什么好事儿,但要看对谁而言。
对没钱没势没人看得起的破落宗亲来说,女儿能被封为公主去和亲,这简直是天下掉馅饼儿的好事。
于是,这对夫妻欢欢喜喜地送女儿上了花轿,花轿里的女孩子走过千里和亲路,嫁给了从未蒙面,年龄足以当她父亲的乌桓王。
对于京中的贵人们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再小不过的插曲,女孩子嫁去乌桓后,便再没有人关注她的消息。
直到五年后,女孩子病殁的消息传来,乌桓王再次派遣使者,想要再次求娶一位大梁公主。
这一次,皇帝不必再在破落宗亲里寻找合适的女孩子了。
因为那时的龙椅已经换了人坐,承庆帝驾崩,太子即位,睿王篡位失败,睿王府一脉男丁死得死,关得关。
而女眷中,还未嫁人的云霓郡主则成了绝佳的和亲人选。
云霓踏上和亲之路时,正是陆澹和沈七月(沈琪)大婚之日。
那时,作为新娘母亲的宜生坐在高位,看着两位新人向自己拜来,有一瞬间,她脑海中却闪过云霓的模样。
身为母亲,她不喜欢为了争夺陆澹而伤害自己女儿的云霓,但身为女子,她却也有些同情身不由己被送去和亲的云霓。
和亲啊……对女人来说,这是一个血淋淋的字眼。
但是,对大多数男人来说,不过是不得已时必选之策。
宜生看着讨论地正酣的父亲兄长,忽然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一刻都不想多待下去。
她打断两人的讨论,言说突然想起伯府还有事要处理,便要告辞。
渠易淞立刻点头,挥挥手让她路上小心,又嘱咐她事事要以伯府为重,毕竟她现在是出嫁女,伯府才是她的家,平日没事就不要总往娘家跑,伯府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他还不知道宜生已经跟伯府撕破了脸。渠明夷倒是笑眯眯地让她有空多回娘家,然后获得渠易淞白眼一枚。
不管他们说什么,宜生都一一应了,然后屈膝告退。
留下父子两人继续忧国忧民。
***
威远伯府自然没有什么事需要宜生处理,如今她就像是一个租客般,除了还住在伯府里,平日跟谭氏等人已经完全没了交集。她不再晨昏定省地请安问候,路上碰到也只做做最表面的功夫。为此谭氏气得不轻,但把柄还在宜生手里握着,她再气也无法,索性也当宜生不存在,甚至连月例银子都扣了下来,什么都不再往宜生的院子里送,几乎是任凭她自生自灭了。
她以为长久这样下去,等宜生的那点儿嫁妆花完了,迟早会向自己屈服,却不知宜生如今生财有道,不依赖伯府也能过得好好的,因此任凭谭氏断了所有供应,宜生依旧不忙不慌。
这次回来,宜生依旧没去谭氏的院子打招呼,而是径自回了自己的院子。
一个穷兵黩武好大喜功,靡费无数财力人力最后却只得来一个虚假的安稳;一个胸无大志喜好享乐,登基以来政事上无一建树,宫殿倒是一座接一座地建,未见选拔出什么能臣,御前百官的颜值却蹭蹭地往上涨。
于黎民百姓来说,这两位的确都算不上什么明君。
不然的话,前世也不会有那样一场几乎倾覆了大梁的起义出现。
经历过一世的宜生对这些看得很清楚,但是,看得清楚却也无法改变,以她的身份,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已是不易,更何况是整个皇朝的命运?
所以,她并没有对此思索太多,听到乌桓使者的消息,她只是想到另一件事,一件渠易淞和渠明夷没有讨论的事。
前世,乌桓使者也是在这时候来京,也是这般讨要赏赐,以及——求娶公主。
宜生记得清楚,最终乌桓使者的确带走了一位“公主”,但这“公主”原本并不是什么尊贵的公主郡主甚至县主,而是一个与当今皇帝出了五服的破落宗亲之女。皇亲国戚说起来风光,但也分亲疏远近,如睿王这般的帝王之子自然是第一档的,但还有那些数代下来血缘越来越远的,他们说起来与皇帝是一家,是尊贵的皇亲,但许多人过得甚至还不如普通京城小官。大梁自建国至今以泱泱两百余年,偏远的皇亲数不胜数,这些人如今也就占着个皇亲的名头,每月或许还能从宗人府领些粟米,但若自身不上进,说不定日子过得还不如普通百姓。
上一世,那个最终去了乌桓的女孩子就是出自这样一个宗亲之家。
皇帝不舍得自己的亲孙女亲外孙女儿,便在宗亲里寻摸和亲人选,但但凡还有些脸面的宗亲,都不想把女儿嫁到乌桓那样的地方,所以皇帝只能在败落的宗亲中寻人,最后就找到了这个女孩子。
女孩子长得很漂亮,但生母早逝,父亲和继母一心想用她的亲事大赚一笔,若能靠她的亲事重返上层圈子则更是求之不得。因此,宗人府的人一找到他们,一透口风,这对夫妻便忙不迭地应了。
和亲不是什么好事儿,但要看对谁而言。
对没钱没势没人看得起的破落宗亲来说,女儿能被封为公主去和亲,这简直是天下掉馅饼儿的好事。
于是,这对夫妻欢欢喜喜地送女儿上了花轿,花轿里的女孩子走过千里和亲路,嫁给了从未蒙面,年龄足以当她父亲的乌桓王。
对于京中的贵人们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再小不过的插曲,女孩子嫁去乌桓后,便再没有人关注她的消息。
直到五年后,女孩子病殁的消息传来,乌桓王再次派遣使者,想要再次求娶一位大梁公主。
这一次,皇帝不必再在破落宗亲里寻找合适的女孩子了。
因为那时的龙椅已经换了人坐,承庆帝驾崩,太子即位,睿王篡位失败,睿王府一脉男丁死得死,关得关。
而女眷中,还未嫁人的云霓郡主则成了绝佳的和亲人选。
云霓踏上和亲之路时,正是陆澹和沈七月(沈琪)大婚之日。
那时,作为新娘母亲的宜生坐在高位,看着两位新人向自己拜来,有一瞬间,她脑海中却闪过云霓的模样。
身为母亲,她不喜欢为了争夺陆澹而伤害自己女儿的云霓,但身为女子,她却也有些同情身不由己被送去和亲的云霓。
和亲啊……对女人来说,这是一个血淋淋的字眼。
但是,对大多数男人来说,不过是不得已时必选之策。
宜生看着讨论地正酣的父亲兄长,忽然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一刻都不想多待下去。
她打断两人的讨论,言说突然想起伯府还有事要处理,便要告辞。
渠易淞立刻点头,挥挥手让她路上小心,又嘱咐她事事要以伯府为重,毕竟她现在是出嫁女,伯府才是她的家,平日没事就不要总往娘家跑,伯府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他还不知道宜生已经跟伯府撕破了脸。渠明夷倒是笑眯眯地让她有空多回娘家,然后获得渠易淞白眼一枚。
不管他们说什么,宜生都一一应了,然后屈膝告退。
留下父子两人继续忧国忧民。
***
威远伯府自然没有什么事需要宜生处理,如今她就像是一个租客般,除了还住在伯府里,平日跟谭氏等人已经完全没了交集。她不再晨昏定省地请安问候,路上碰到也只做做最表面的功夫。为此谭氏气得不轻,但把柄还在宜生手里握着,她再气也无法,索性也当宜生不存在,甚至连月例银子都扣了下来,什么都不再往宜生的院子里送,几乎是任凭她自生自灭了。
她以为长久这样下去,等宜生的那点儿嫁妆花完了,迟早会向自己屈服,却不知宜生如今生财有道,不依赖伯府也能过得好好的,因此任凭谭氏断了所有供应,宜生依旧不忙不慌。
这次回来,宜生依旧没去谭氏的院子打招呼,而是径自回了自己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