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看看艾瑞克,哥他已经很努力了,上次我们通话时,没说几句他都累得睡过去了。”
说完就用清亮的眼神看冯查。
元宝听得懵懵懂懂,只听明白了艾瑞克叔叔很累一句,于是也用同款大眼睛看爷爷。
冯查看两双清澈的眼睛盯着他看,心软的一塌糊涂。
面上还假装不是很满意的样子挥手:“行了,知道了。”
看儿子还盯着他瞧。
没好气的说:“就你们是好兄弟,爸爸是外人是吧?成了,我回头就让跟着他的人撤回来,给他一点儿自由。”
这已经是冯查最大的妥协了,说是一点儿就一点儿,指甲缝儿大的都不会多。
奈何就这一点儿放风的时间,还要弟弟和侄女儿两人给他求情才成。
可怜的很。
第163章 老家巷子
冯查凭着记忆带江迟玥二人,磕磕绊绊找到当年江家的院子。
按照江母的说法,当初江母生下江迟玥,街坊邻居指指点点说了不少闲话,老爷子为了给江母和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托人调了工作,一家人很快就搬了家,这边的院子挂上锁,走的时候也就关系亲近的几家人知道。
后来江迟玥六七岁时,家里情况好了不少,老爷子和江渔两人工作,养活一个孩子不成问题,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老爷子一场风寒没扛过去就跟着去了。
江渔按照老爷子的嘱咐将老人家和江母合葬,后来有了更好的机会,江渔最终在清河市某学校当音乐老师,算是定居。
在此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江母从未有机会带江迟玥回过老家。
仔细算起来,这是江迟玥第一次回来。
小县城这几年发展的不错,跟来的司机解释:“听说这一片也是打算拆迁的,这种上世纪的原始风味,怕是留不下多久了。”
确实,一路行来,高楼林立,周围都是大大小小的街道,路过的商业街看起来也很热闹,农贸市场更是有烟火气,直到进了这片巷子,才把人从热闹的街市拉回一切都感觉很慢的小巷子。
司机说:“这一片现在住的也就是老人,年轻人几乎都在外地打工,有能力的也都在外地买房,只有一些念旧的老人不愿意离开,拆迁补偿款还是很可观的。”
冯查就带着江迟玥,手里牵着元宝,回忆着给两人讲以前的事,自从进了这个巷子,模糊的记忆扑面而来,以为淡忘的过往,轻而易举挣脱缰绳一泄而出。
让他眼眶湿润。
冯查指着巷子左边的门口放着一口缺了口的大水缸的人家说:“这家的阿婆做的葱油饼是巷子一绝,每回都要做好多,巷子里的嘴馋的孩子一闻到味儿,就趴在他家厨房门口流口水,不愿意离开,还有这水缸,以前谁家做饭没水了,就提着木桶直接在这儿接水,这家以前的老爷子是附近有名的勤快人,除了刮风下雨,几乎一年无休的,一大早就起来去巷子口给水缸挑满水。”
又指着两边的几颗银杏树:“这些树当年还没这么高,当时有皮小子无聊,在树干上划出各种‘作品’,被家里长辈揍的屁股开花,惨叫声能传到隔壁巷子里去。”
听冯查说他过去的事儿,低头一瞧,元宝有些累,正用手擦脸上的汗,江迟玥弯腰抱起元宝,孩子今天格外的沉默乖巧,被爸爸抱起来,无声的环着爸爸的脖子,脸埋在爸爸脖颈间不说话。
看冯查神色恍惚的回头看他,江迟玥上前,轻轻伸手,用另一只手握着他的手。
冯查愣了一下后,就紧了紧手。
父子两人进行了一场无声的交流。
冯查在这里满打满算住了不到两年,但好似在这条巷子里有无数美好的回忆似的,总也说不完,尤其说到哪家的什么东西格外好吃,格外香,他在国外有时候突然想吃这一口,就找了很多大厨,最终也没做出那个味儿。
尤其他形容的那个东西啊,简直堪称舌尖上的巷子,让江迟玥都忍不住怀疑,自家老爸的回忆滤镜会不会太厚了。
元宝也精神了许多,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很天真的问冯查:“爷爷,真的这么好吃吗?”说完还可疑的咽了下口水。
冯查这才意识到什么,好笑的摸摸元宝的脑袋:“是不是饿了?”
正在这时,旁边院子传来一个苍老但爽利的声音:“哎呦,这不是老江家的小玥吗?你回家给你姥爷扫墓吗?快快快,你家老房子一时半会住不了人,先进婶儿家喝口水,啥时候来的啊?饿了吧?这就让你叔上外面买菜去,中午就在婶儿家吃饭!婶儿做的油泼面可好吃了,就给你做这个!”
不由分说的拉江迟玥往家里走。
还吓了远远跟着的司机一跳。
乡下人对亲戚的热情,没见过的人一定不敢想象,不管家里过得如何,客人来了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款待。
进了正屋让座,呼啦啦的就端上来一桌子水果干果点心饮料,还贴心的给摸摸元宝的头,安慰似的:“小孩子多吃水果,都是新鲜的,听说饮料喝多了对小孩子身体不好,奶奶家里水果都是自家种的,可甜了!”
直到这时,三人终于迷迷糊糊反应过来。
江迟玥给双方介绍:“婶儿,这是我爸,就是当年住咱家隔壁的。这是我闺女,元宝。”
又给冯查介绍:“爸,这是江家婶子,这边的老街坊了,”说完又特意补充“当时妈妈的丧礼,就是婶子带人帮着打理的。”
说完就用清亮的眼神看冯查。
元宝听得懵懵懂懂,只听明白了艾瑞克叔叔很累一句,于是也用同款大眼睛看爷爷。
冯查看两双清澈的眼睛盯着他看,心软的一塌糊涂。
面上还假装不是很满意的样子挥手:“行了,知道了。”
看儿子还盯着他瞧。
没好气的说:“就你们是好兄弟,爸爸是外人是吧?成了,我回头就让跟着他的人撤回来,给他一点儿自由。”
这已经是冯查最大的妥协了,说是一点儿就一点儿,指甲缝儿大的都不会多。
奈何就这一点儿放风的时间,还要弟弟和侄女儿两人给他求情才成。
可怜的很。
第163章 老家巷子
冯查凭着记忆带江迟玥二人,磕磕绊绊找到当年江家的院子。
按照江母的说法,当初江母生下江迟玥,街坊邻居指指点点说了不少闲话,老爷子为了给江母和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托人调了工作,一家人很快就搬了家,这边的院子挂上锁,走的时候也就关系亲近的几家人知道。
后来江迟玥六七岁时,家里情况好了不少,老爷子和江渔两人工作,养活一个孩子不成问题,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老爷子一场风寒没扛过去就跟着去了。
江渔按照老爷子的嘱咐将老人家和江母合葬,后来有了更好的机会,江渔最终在清河市某学校当音乐老师,算是定居。
在此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江母从未有机会带江迟玥回过老家。
仔细算起来,这是江迟玥第一次回来。
小县城这几年发展的不错,跟来的司机解释:“听说这一片也是打算拆迁的,这种上世纪的原始风味,怕是留不下多久了。”
确实,一路行来,高楼林立,周围都是大大小小的街道,路过的商业街看起来也很热闹,农贸市场更是有烟火气,直到进了这片巷子,才把人从热闹的街市拉回一切都感觉很慢的小巷子。
司机说:“这一片现在住的也就是老人,年轻人几乎都在外地打工,有能力的也都在外地买房,只有一些念旧的老人不愿意离开,拆迁补偿款还是很可观的。”
冯查就带着江迟玥,手里牵着元宝,回忆着给两人讲以前的事,自从进了这个巷子,模糊的记忆扑面而来,以为淡忘的过往,轻而易举挣脱缰绳一泄而出。
让他眼眶湿润。
冯查指着巷子左边的门口放着一口缺了口的大水缸的人家说:“这家的阿婆做的葱油饼是巷子一绝,每回都要做好多,巷子里的嘴馋的孩子一闻到味儿,就趴在他家厨房门口流口水,不愿意离开,还有这水缸,以前谁家做饭没水了,就提着木桶直接在这儿接水,这家以前的老爷子是附近有名的勤快人,除了刮风下雨,几乎一年无休的,一大早就起来去巷子口给水缸挑满水。”
又指着两边的几颗银杏树:“这些树当年还没这么高,当时有皮小子无聊,在树干上划出各种‘作品’,被家里长辈揍的屁股开花,惨叫声能传到隔壁巷子里去。”
听冯查说他过去的事儿,低头一瞧,元宝有些累,正用手擦脸上的汗,江迟玥弯腰抱起元宝,孩子今天格外的沉默乖巧,被爸爸抱起来,无声的环着爸爸的脖子,脸埋在爸爸脖颈间不说话。
看冯查神色恍惚的回头看他,江迟玥上前,轻轻伸手,用另一只手握着他的手。
冯查愣了一下后,就紧了紧手。
父子两人进行了一场无声的交流。
冯查在这里满打满算住了不到两年,但好似在这条巷子里有无数美好的回忆似的,总也说不完,尤其说到哪家的什么东西格外好吃,格外香,他在国外有时候突然想吃这一口,就找了很多大厨,最终也没做出那个味儿。
尤其他形容的那个东西啊,简直堪称舌尖上的巷子,让江迟玥都忍不住怀疑,自家老爸的回忆滤镜会不会太厚了。
元宝也精神了许多,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很天真的问冯查:“爷爷,真的这么好吃吗?”说完还可疑的咽了下口水。
冯查这才意识到什么,好笑的摸摸元宝的脑袋:“是不是饿了?”
正在这时,旁边院子传来一个苍老但爽利的声音:“哎呦,这不是老江家的小玥吗?你回家给你姥爷扫墓吗?快快快,你家老房子一时半会住不了人,先进婶儿家喝口水,啥时候来的啊?饿了吧?这就让你叔上外面买菜去,中午就在婶儿家吃饭!婶儿做的油泼面可好吃了,就给你做这个!”
不由分说的拉江迟玥往家里走。
还吓了远远跟着的司机一跳。
乡下人对亲戚的热情,没见过的人一定不敢想象,不管家里过得如何,客人来了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款待。
进了正屋让座,呼啦啦的就端上来一桌子水果干果点心饮料,还贴心的给摸摸元宝的头,安慰似的:“小孩子多吃水果,都是新鲜的,听说饮料喝多了对小孩子身体不好,奶奶家里水果都是自家种的,可甜了!”
直到这时,三人终于迷迷糊糊反应过来。
江迟玥给双方介绍:“婶儿,这是我爸,就是当年住咱家隔壁的。这是我闺女,元宝。”
又给冯查介绍:“爸,这是江家婶子,这边的老街坊了,”说完又特意补充“当时妈妈的丧礼,就是婶子带人帮着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