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不过他也清楚的知道这里的私塾比他小时侯的学校要严厉死板多少倍,不想让小康小小年纪就没有了童年,所以他才想再过两年再把小康送进去,而且他不认为自己的益智故事和游戏会比上私塾的教育差,没想到他还没急反倒是小康自己急了起来,嘿嘿,宝贝儿子啊,不要怪爹不疼你,是你自己要这么早去受苦的啊……
张青史悄无声息靠近还在发呆的小孩,然后猛的一掌拍在小孩的肩上,看到张康受惊的小脸,张青史在心里邪恶的笑道,嘿嘿,谁让你动不动就吓你老爹啊……
“爹”张康眼神有点躲闪的叫道。
“怎么不打声招呼就跑这来啦?”张青史慢悠悠的问。
“我,我……”张康紧张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是好。
“我什么我,走了,下次可不准这样了,再敢吓你老爹的话就没这么好说话了。”张青史终究是心软,决定这次就放张康一回。
“走吧。”张青史牵着张康往回走。
“恩,爹?”
“什么?”
“爹,瓜农伯伯不在这边,你走错路了。”张康弱弱的说。
“我当然知道,傻小子,给你买笔墨纸砚不走这边走哪边。”
“啊?……”
……
第二十一章 入学
买好了张康将要用到的笔墨纸砚后张青史来到他买水果的摊子,卖水果给他的是一个憨实的老农,此时老农已经把水果都搬到牛车上等他了。
“哎,公子,您来了。”老农笑呵呵的对张青史招呼,对老农来说张青史可是个大客户,他一年也接不到几个会一次性买一车水果的人,而且出手还那么大方,一点都没跟他还价,这一车水果所赚的钱,少说也够他一家老小一个月的开支了。
“恩,我们走吧。”张青史点点头。
“公子,你们坐到牛车上来吧。”牛车,顾名思义就是用牛拉的车,车子的结构很简单,两个轮子上面安一块足够大的木板,既实用又实惠,农家一般都有一辆,张青史见位置还够,也就不客气的抱着张康爬上了牛车。
“公子,您坐稳,我走了。”瓜农提醒道。
“恩,坐稳了。”
听到张青史坐稳了,老农就赶着牛车在张青史的指引下往那间小茅房驶去。
……
在秀儿家门前的时候张青史让瓜农停了一次,搬了一半的水果下来,把那根人参也留给了秀儿他爹,后在秀儿爹娘的万般挽留下接着赶路。
……
“到了。”牛车在张青史的小茅屋前停了下来,然后张青史和老农合力把牛车上的西瓜和梨等水果搬了下来。
“老伯,谢谢你帮我送过来。”
“不用不用,这是应该的。”瓜农憨厚的笑着。“那公子,瓜送到了,我先走了啊。”
“老伯您不进去喝杯茶吗。”张青史盛情邀请。
“不喝了,这天要黑了,我还是先走了。”
张青史看看表,已经五点多了,再过一个多小时天确实就要黑了,因此也就没有再挽留,目送着瓜农赶着牛车离开。
所有的瓜果都堆在了茅屋一角,让本来就不大的茅屋更显拥挤,不过这下就是秀儿几天不送饭来,他们也饿不死了。
……
翌日,用完午饭后,张青史对还在收拾东西的秀儿说:“我先带小康出门了,你走的时候关好门就行。”
“先生你昨天不是才出去过吗?”秀儿奇怪的问道,因为张青史以往最少都要相隔十天才会出去一次,所以今天这样连续的出门才让她奇怪。
“哦,以后我可能天天都要出门了。”张青史笑眯眯道。
“为什么?”秀儿瞪大了美目。
“因为要送小康上私塾啊。”张青史笑着答道。
“……”
“我先走了,记得关门。”张青史心情极好的牵着同样一脸呆楞的张康往外走去。
……
走了一个多时辰的路,张青史终于带着张康来到了昨天张康驻步的私塾前。
其实张青史已经了解过了,在这个世界想要得到教育倒不象中国古代那么难,一口家境平平的农户,只要他们咬咬牙肯省上一点,就可以供一个孩子读书,所以这里大部分的人都识的字,不过学识水平参差不齐,这主要就取决于孩子爹娘的选择方式了。
有的父母觉得,既然上私塾就要学出真东西来,所以他们就会在自己的孩子里选出最聪明的,只供他一人上私塾,争取把他培养成才。
而另一些父母则觉得孩子不识字是会吃亏的,所以他们就供每个孩子都上一两年的私塾,保证每个孩子都会识字,让他们以后卖菜买种的时候不会吃亏。
虽然选择不一样,但是每户人家都会有一个在上私塾的孩子。这个镇子虽然不大,但是周围九里十八村的人家还是很多的,连带着私塾也不少,一共有七八家,规模小的只有数个学生,规模大的有二三十个人。
而张青史已经打听过了,他面前的这一家私塾是镇子上比较大,并且最有名的私塾,一共有将近三十个学生入读。
这家私塾的先生曾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大儒,退隐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来办了这么一个私塾,很多大户人家明明请的起先生,但还是特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可见这位大儒的声望。
张青史悄无声息靠近还在发呆的小孩,然后猛的一掌拍在小孩的肩上,看到张康受惊的小脸,张青史在心里邪恶的笑道,嘿嘿,谁让你动不动就吓你老爹啊……
“爹”张康眼神有点躲闪的叫道。
“怎么不打声招呼就跑这来啦?”张青史慢悠悠的问。
“我,我……”张康紧张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是好。
“我什么我,走了,下次可不准这样了,再敢吓你老爹的话就没这么好说话了。”张青史终究是心软,决定这次就放张康一回。
“走吧。”张青史牵着张康往回走。
“恩,爹?”
“什么?”
“爹,瓜农伯伯不在这边,你走错路了。”张康弱弱的说。
“我当然知道,傻小子,给你买笔墨纸砚不走这边走哪边。”
“啊?……”
……
第二十一章 入学
买好了张康将要用到的笔墨纸砚后张青史来到他买水果的摊子,卖水果给他的是一个憨实的老农,此时老农已经把水果都搬到牛车上等他了。
“哎,公子,您来了。”老农笑呵呵的对张青史招呼,对老农来说张青史可是个大客户,他一年也接不到几个会一次性买一车水果的人,而且出手还那么大方,一点都没跟他还价,这一车水果所赚的钱,少说也够他一家老小一个月的开支了。
“恩,我们走吧。”张青史点点头。
“公子,你们坐到牛车上来吧。”牛车,顾名思义就是用牛拉的车,车子的结构很简单,两个轮子上面安一块足够大的木板,既实用又实惠,农家一般都有一辆,张青史见位置还够,也就不客气的抱着张康爬上了牛车。
“公子,您坐稳,我走了。”瓜农提醒道。
“恩,坐稳了。”
听到张青史坐稳了,老农就赶着牛车在张青史的指引下往那间小茅房驶去。
……
在秀儿家门前的时候张青史让瓜农停了一次,搬了一半的水果下来,把那根人参也留给了秀儿他爹,后在秀儿爹娘的万般挽留下接着赶路。
……
“到了。”牛车在张青史的小茅屋前停了下来,然后张青史和老农合力把牛车上的西瓜和梨等水果搬了下来。
“老伯,谢谢你帮我送过来。”
“不用不用,这是应该的。”瓜农憨厚的笑着。“那公子,瓜送到了,我先走了啊。”
“老伯您不进去喝杯茶吗。”张青史盛情邀请。
“不喝了,这天要黑了,我还是先走了。”
张青史看看表,已经五点多了,再过一个多小时天确实就要黑了,因此也就没有再挽留,目送着瓜农赶着牛车离开。
所有的瓜果都堆在了茅屋一角,让本来就不大的茅屋更显拥挤,不过这下就是秀儿几天不送饭来,他们也饿不死了。
……
翌日,用完午饭后,张青史对还在收拾东西的秀儿说:“我先带小康出门了,你走的时候关好门就行。”
“先生你昨天不是才出去过吗?”秀儿奇怪的问道,因为张青史以往最少都要相隔十天才会出去一次,所以今天这样连续的出门才让她奇怪。
“哦,以后我可能天天都要出门了。”张青史笑眯眯道。
“为什么?”秀儿瞪大了美目。
“因为要送小康上私塾啊。”张青史笑着答道。
“……”
“我先走了,记得关门。”张青史心情极好的牵着同样一脸呆楞的张康往外走去。
……
走了一个多时辰的路,张青史终于带着张康来到了昨天张康驻步的私塾前。
其实张青史已经了解过了,在这个世界想要得到教育倒不象中国古代那么难,一口家境平平的农户,只要他们咬咬牙肯省上一点,就可以供一个孩子读书,所以这里大部分的人都识的字,不过学识水平参差不齐,这主要就取决于孩子爹娘的选择方式了。
有的父母觉得,既然上私塾就要学出真东西来,所以他们就会在自己的孩子里选出最聪明的,只供他一人上私塾,争取把他培养成才。
而另一些父母则觉得孩子不识字是会吃亏的,所以他们就供每个孩子都上一两年的私塾,保证每个孩子都会识字,让他们以后卖菜买种的时候不会吃亏。
虽然选择不一样,但是每户人家都会有一个在上私塾的孩子。这个镇子虽然不大,但是周围九里十八村的人家还是很多的,连带着私塾也不少,一共有七八家,规模小的只有数个学生,规模大的有二三十个人。
而张青史已经打听过了,他面前的这一家私塾是镇子上比较大,并且最有名的私塾,一共有将近三十个学生入读。
这家私塾的先生曾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大儒,退隐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来办了这么一个私塾,很多大户人家明明请的起先生,但还是特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可见这位大儒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