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然后他回家接了豆豆,两人去了村子西边山上的墓地。吴氏一族的祖坟单占了一个山头,吴轩父母两人合葬在一处墓穴,上面立着两人的墓碑。
吴轩和豆豆在墓前上了香,摆上瓜果和糕点。
吴氏祖坟一直有族人打理,维护地很好,而另一个山头的坟地,则显得凌乱许多。
吴轩和豆豆拨开一丛丛枯黄的杂草,才找到了豆豆母亲的墓穴,残雪把墓碑盖住了,上面的字都看不真切。
豆豆拿了手帕轻轻擦拭,上面的字才显露出来,“先室于门妇之灵位”。
上面只写了丈夫的姓氏,逝者本人的姓氏名讳一概没有。应该不是于虎故意不写,而是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
吴轩和豆豆祭拜完毕,又把墓穴四周的杂草清理了一番,才往山下走。
山脚下的第一户人家就是于家,豆豆远远地看了一眼,换了另一条小路下山。
他一直都是这般冷情冷血的人,看见家门远远避开才符合他的性格,不是吗?
第84章
又在家宿了一晚, 第二天,两人和大伯大伯母告别, 踏上了回京的路。
这条路, 吴轩已经走得很熟悉了。玉佩里带的吃食物品也可以随时取用, 一路舒舒服服慢悠悠地走着。
路上与不少马车擦肩而过,偶尔听到车厢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 一听就是进京赶考的举子。
在真兴府驿站休息的时候,还遇到一桌举子在谈论年初的会试。大部分人都表示看好顾瑾, 也有人反驳说顾瑾年纪太轻,论才学还是比不上几位久负盛名的江南才子。
吴轩端起餐盘往房间走去, 天气太冷外面人又嘈杂, 所以他没有让豆豆下来吃饭。
因为路上走得慢,所以第三天中午的时候,吴轩才到了京城的南城门外。
离城门还有二里地的距离, 前方已经排起了长队, 所有进城的车马统一排在了官道右侧, 有身配长刀的士兵维持秩序,身上穿着禁卫军的铠甲。
吴轩随着人流排进了队伍里, 听着周围人的议论声。
一个穿着富态的商人急躁地大喊:“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大门不让走了?我打南边运来的柑橘,耽搁久了就冻坏了!”
旁边一个挑着筐的老菜农道:“这位老爷,您别嚷嚷了。陛下出行, 没有全部戒严已经是体恤子民了。”
“什么?”那富商看了看老菜农,又看了看侧面士兵身上的铠甲,赶紧朝城门方向躬身致歉, “陛下仁德,草民有眼无珠连日奔波冻坏了脑子,望陛下宽宏大量!”
他这副做派,惹得周围好几辆马车上的人都笑出了声。众所周知,当今陛下温和宽厚爱民如子,必然不会因为一句话和一个小商人计较。
听闻是陛下出行,和吴轩并排的那辆马车上的几位举子,也都好奇地钻出马车,问道:“冬日严寒,陛下因何出行?”
大阑国人民都知道,陛下自幼体弱多病,很少外出。
老菜农骄傲地扬起头,“陛下是来接人的,袁相家的公子——袁月阙!”
“袁相?”一名举子道,“你是说二十年前的内阁首辅,袁阁老?”
队伍前边不动了,老菜农索性撂下挑子,整个人坐到了大筐上,“你们年轻,没见过当年的袁相,我可是见过真人的。崇文十一年的春耕,先帝和袁相亲至东郊劝农,离我们村不过六里地,全村人都过去看了。”
老菜农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先帝是位好皇帝,袁相也是位好官。”
众人纷纷点头认可。
又有举子问道:“袁阁老的家人不是都失踪了吗?怎么又突然回京了?还要陛下亲自来接?”
“这我就不清楚了。我是昨日进城的时候,听酒楼后厨的小伙计说的。”看队伍又行进起来,老菜农扛起扁担,朝前走去。四周大多都是马车,只有他靠两条腿走路,必须得快着些,才不会挡了别人的路。
那运柑橘的富商看老菜农走得吃力,招呼他来自己马车上,“把筐放车架上,你也能省点力气。”
——
放了一拨人入城后,队伍又慢了下来。
旁边马车上的几位举子还在议论袁阁老的事情,并猜测袁月阙做了何等大事,值得陛下亲自到城门来迎。
他们从西部边疆赶来京城参加会试,路上足足走了三个月,经过了无数驿站,也打听到了不少消息,但并没有听到关于袁月阙的事情。
吴轩搓了搓手,轻轻掀开车帘一角,问豆豆,“里面闷吗?要不要出来透透气?”
“我可以出去吗?”豆豆一下子兴奋起来。
吴轩道:“把披风捂严实,抱上手炉。”
“嗯。”豆豆点头,同时一件披风凭空出现在他身上,连帽子都刚刚好扣在头上。
豆豆得意一笑,“我厉害吧!”这几天在马车里闲来无事,吴轩又不让他看书绣花,说伤眼睛。他就只好一直研究身上的那块玉佩,现在已经用的越来越熟练了。
“厉害!”吴轩伸出一只手。豆豆把手放上去,扶着吴轩的手臂往外走。
因为吴轩的马车走的太慢,不一会儿,周围已经换了一批马车,至于最着急的柑橘商人的车队,已经看不到影子了。
吴轩靠在车架上,单手握着缰绳,豆豆靠在吴轩身上,和他说话。
“轩哥,还有多久进城?”
吴轩和豆豆在墓前上了香,摆上瓜果和糕点。
吴氏祖坟一直有族人打理,维护地很好,而另一个山头的坟地,则显得凌乱许多。
吴轩和豆豆拨开一丛丛枯黄的杂草,才找到了豆豆母亲的墓穴,残雪把墓碑盖住了,上面的字都看不真切。
豆豆拿了手帕轻轻擦拭,上面的字才显露出来,“先室于门妇之灵位”。
上面只写了丈夫的姓氏,逝者本人的姓氏名讳一概没有。应该不是于虎故意不写,而是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
吴轩和豆豆祭拜完毕,又把墓穴四周的杂草清理了一番,才往山下走。
山脚下的第一户人家就是于家,豆豆远远地看了一眼,换了另一条小路下山。
他一直都是这般冷情冷血的人,看见家门远远避开才符合他的性格,不是吗?
第84章
又在家宿了一晚, 第二天,两人和大伯大伯母告别, 踏上了回京的路。
这条路, 吴轩已经走得很熟悉了。玉佩里带的吃食物品也可以随时取用, 一路舒舒服服慢悠悠地走着。
路上与不少马车擦肩而过,偶尔听到车厢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 一听就是进京赶考的举子。
在真兴府驿站休息的时候,还遇到一桌举子在谈论年初的会试。大部分人都表示看好顾瑾, 也有人反驳说顾瑾年纪太轻,论才学还是比不上几位久负盛名的江南才子。
吴轩端起餐盘往房间走去, 天气太冷外面人又嘈杂, 所以他没有让豆豆下来吃饭。
因为路上走得慢,所以第三天中午的时候,吴轩才到了京城的南城门外。
离城门还有二里地的距离, 前方已经排起了长队, 所有进城的车马统一排在了官道右侧, 有身配长刀的士兵维持秩序,身上穿着禁卫军的铠甲。
吴轩随着人流排进了队伍里, 听着周围人的议论声。
一个穿着富态的商人急躁地大喊:“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大门不让走了?我打南边运来的柑橘,耽搁久了就冻坏了!”
旁边一个挑着筐的老菜农道:“这位老爷,您别嚷嚷了。陛下出行, 没有全部戒严已经是体恤子民了。”
“什么?”那富商看了看老菜农,又看了看侧面士兵身上的铠甲,赶紧朝城门方向躬身致歉, “陛下仁德,草民有眼无珠连日奔波冻坏了脑子,望陛下宽宏大量!”
他这副做派,惹得周围好几辆马车上的人都笑出了声。众所周知,当今陛下温和宽厚爱民如子,必然不会因为一句话和一个小商人计较。
听闻是陛下出行,和吴轩并排的那辆马车上的几位举子,也都好奇地钻出马车,问道:“冬日严寒,陛下因何出行?”
大阑国人民都知道,陛下自幼体弱多病,很少外出。
老菜农骄傲地扬起头,“陛下是来接人的,袁相家的公子——袁月阙!”
“袁相?”一名举子道,“你是说二十年前的内阁首辅,袁阁老?”
队伍前边不动了,老菜农索性撂下挑子,整个人坐到了大筐上,“你们年轻,没见过当年的袁相,我可是见过真人的。崇文十一年的春耕,先帝和袁相亲至东郊劝农,离我们村不过六里地,全村人都过去看了。”
老菜农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先帝是位好皇帝,袁相也是位好官。”
众人纷纷点头认可。
又有举子问道:“袁阁老的家人不是都失踪了吗?怎么又突然回京了?还要陛下亲自来接?”
“这我就不清楚了。我是昨日进城的时候,听酒楼后厨的小伙计说的。”看队伍又行进起来,老菜农扛起扁担,朝前走去。四周大多都是马车,只有他靠两条腿走路,必须得快着些,才不会挡了别人的路。
那运柑橘的富商看老菜农走得吃力,招呼他来自己马车上,“把筐放车架上,你也能省点力气。”
——
放了一拨人入城后,队伍又慢了下来。
旁边马车上的几位举子还在议论袁阁老的事情,并猜测袁月阙做了何等大事,值得陛下亲自到城门来迎。
他们从西部边疆赶来京城参加会试,路上足足走了三个月,经过了无数驿站,也打听到了不少消息,但并没有听到关于袁月阙的事情。
吴轩搓了搓手,轻轻掀开车帘一角,问豆豆,“里面闷吗?要不要出来透透气?”
“我可以出去吗?”豆豆一下子兴奋起来。
吴轩道:“把披风捂严实,抱上手炉。”
“嗯。”豆豆点头,同时一件披风凭空出现在他身上,连帽子都刚刚好扣在头上。
豆豆得意一笑,“我厉害吧!”这几天在马车里闲来无事,吴轩又不让他看书绣花,说伤眼睛。他就只好一直研究身上的那块玉佩,现在已经用的越来越熟练了。
“厉害!”吴轩伸出一只手。豆豆把手放上去,扶着吴轩的手臂往外走。
因为吴轩的马车走的太慢,不一会儿,周围已经换了一批马车,至于最着急的柑橘商人的车队,已经看不到影子了。
吴轩靠在车架上,单手握着缰绳,豆豆靠在吴轩身上,和他说话。
“轩哥,还有多久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