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什么?!”听到这消息,各府军官也都吃了一惊,“他们当真要回去??”

  “是……”那人赶紧重复了一下程惊蛰说的话。

  军官们瞠目结舌。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难不成最近城里的流言不是朱瑙放出来的?还是说,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树敌太多,不得不半途放弃?

  有人甚至开始为他们感到惋惜。自己要是朱瑙,不如今日就拼一下,没准还真能坐上皇位呢……

  刘松听了这个消息,先是大大地松了口气,后又纠结起来。

  虽然没能拿下朱瑙和谢无疾这两个大隐患,但他们这一走,至少危险解除了。

  但是这两只狡兔走了,余下这些走狗会不会又要闹事了呢?也不知自己的大军从河南府开来还要多少天。

  还有被蜀军和延州军交出来的战俘……没想到他们真的会把人和物都交出来,而且交出来就拍拍屁股走了。这上千名叛军到底要怎么处置真是个令人头大的问题。若直接去全杀了,唯恐不够公道。可若不尽快处置,这上千人还得消耗粮草……

  总而言之,先想办法拖着吧。拖到自己的援军来,往后这京城和朝廷就是他的天下了。

  刘松又喜又悲,殿上众人也都心思复杂。谁都没心情继续谈论正事。

  又过不知多久,忽又有探子急匆匆跑上殿来。

  “不好了,出大事了!”

  众人吓了一跳,忙问道:“又出何事?”

  探子气喘吁吁道:“京中的百、百姓都跟着蜀、蜀军和延州军,一、一起走了!”

  众人脸上皆是一片空白,显然没料到这种情形发生。

  刘松率先回过神来,忙问道:“走了多少?”

  探子哭丧着脸道:“还不清楚,可不断有人出城,恐怕……恐怕……”

  这京城曾是京中百姓的家乡。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战乱,财物没了,亲人所剩无几,根基也已然被拔除。面对京中如今这种纷繁复杂和无主的形势,吃过苦头的老百姓又哪敢再待下去?唯有携家带口地跟着朱瑙离开,方是一条生路。

  刘松又呆滞良久,竟不知该作何反应。

  他一直觉得京中剩下这几万老弱残病不足忧心,这下可好,他确实不必忧心了。甚至连如何稳住京城形式也不必再烦恼了。

  京中的人都走了,留下一座空城,还谈什么稳固不稳固的呢?

  =====

  京郊。

  谢无疾骑着马驻立于路旁,队伍慢慢从他跟前经过。

  在出城之前,朱瑙特意下过命令,让军队走得慢一点。那时候谢无疾还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他知道了。

  女子们抱着孩子,男子们掺着老人,扛上一两个小小的包裹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这些人跟在大军后方,一步三回头,却走得并不迟疑。

  午聪缓缓上前两步,来到谢无疾的身后:“将军。”

  谢无疾侧头看了他一眼:“何事?”

  午聪迟疑了一会儿,有些不知该如何开口。

  近来京中关于朱瑙身世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别说各府军了,就连午聪也不免怀疑这些消息是朱瑙自己放出去的。虽说朱瑙最终没有留在京城,但那恐怕只是时机不对,他的野心已经很明白了。

  在此之前,谢无疾的目的一直是挟天子已令诸侯。但天子已死,毫无疑问,这条路走不通了。谢无疾不得不重新选择一条路。

  那么,他现在仍与朱瑙一起走,说明他选择了朱瑙?

  午聪不明白。既然都是开辟新朝,为什么是朱瑙,而不是谢家。江南至少是谢无疾的故乡,谢家人是谢无疾的亲人,江南的富庶也不输蜀中的繁华。

  午聪踌躇良久,最后只道:“将军要回关中么?”

  他跟随谢无疾数年,对谢无疾比旁人了解。而谢无疾也了解他。只这一句话,谢无疾竟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谢无疾道:“你想问我为什么不会江南么?”

  午聪局促地点了下头:“……是。”

  谢无疾望了眼后方蜿蜒的队伍,长长的睫毛微微翕动,似乎也在思考。

  片刻后,他淡淡道:“他们想做皇帝。”

  午聪一愣,没明白“他们”指的是谁。

  谢无疾又朝着队伍前方看了一眼,道:“而他想做事。”

  午聪顿时明白了,旋即怔然。

  谢无疾没再多说什么,拽了拽马缰,朝队伍前面追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刘松:我要控制京城!

  朱瑙:我对京城没有兴趣。

  刘松:mmp!你赖皮啊!你这还让别人怎么玩啊!

  ……

  第165章 要不要派人去江陵走一趟?

  队伍的前面,朱瑙坐在马车里看账本。卫玥和惊蛰两人骑着马,在车厢的一左一右。

  不一会儿,车厢里传来朱瑙重重的叹气声。

  惊蛰连忙问道:“公子怎么了?”

  卫玥倒是很有数,呵呵道:“恐怕是这几日发粮赈灾,花的钱太多了吧?”

  “是啊。”朱瑙撩开车帘,“在中原待了几个月,又发了这么多粮,已把先前赚的银子全贴进去了。”

  卫玥挤眉弄眼地揶揄道:“谁让你挖空心思请回来一尊烧钱的佛?”

  凡朱瑙手下得力点的人,都知道卫玥说的这尊佛指的是谢无疾。蜀军之所以在在中原停留这么久,之后又进入京城中,这可都是因为朱瑙想拉拢谢无疾的缘故。那这些花掉的钱可不就是为了谢无疾而烧的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