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圣武帝,圣文后,一武一文,是天朝最美丽的传说。
天下一统,召国的京城改为天朝的帝都。
“虽然天下统一,但是原先央国、寒国、洛国、慕国的领地,该如何更改?”御书房内,赵元崇很是头疼。
“封为藩王?”郑探问。
“不行。”端磊否决了郑探的提议,“有原召国众藩王的前车之鉴,若是此时把四国改为藩王的封地,四国国君定藩王,那么实际上跟原来的四国没什么区别,而往后还要削藩,削藩可是一个大工程。”
“老师所言甚是,而今天下统一,藩王不能设,我倒是有个想法。”李墨染道。
“殿下快说。”沈令言道。李墨染说的想法,往往能让大家耳目一新。
“天下统一,只有一个国家,意味着天下的律法也要统一。但是四国的子民已经习惯了四国的律法,所以首先在律法上,我们要作出调整。”
“如何调整?”说到律法,作为刑部尚书的吕桦很有兴趣。
“郡。拿央国来举例,把央国划分为几块,称作为郡,其实形式上跟藩差不多,但是我们不设立藩王或者郡王。郡下面有州,也就说,管理州的为州刺史,管理郡的为郡刺史。央国如果划分为四块,那么有四位郡刺史,四位郡刺史直接向王负责。而王便是各国的国君,但是王的设立,只有一代。目前四位国君死了之后,王制度便废除,而到那个时候郡刺史直接向朝廷负责。”李墨染的提议,既保留了王权的统治,然这种统治,只有一代,说开了,就是为了四国的国君而设立的。
毕竟他们曾经都是一国之皇,如果要他们向赵元崇俯首称臣,就算表面上心甘情愿,但内心难免不会有其他想法。
而在他们有生之年,王不用向天朝皇帝负责,但是王所做的事情,不能违背天朝的律法。
“朕认为可行,众位觉得呢?”赵元崇对李墨染的提议是赞同的,就算而今天下统一,但是原先国君的权威,却是还应该留着,毕竟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广阔的领地管理起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臣等认为妥当。”
“臣等附议。”
“众位没有意见,朕便召开第一届的天朝大会。”
第一届的天朝大会,是指天朝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全国会议,邀请人员为原召国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洛国国君以及洛国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央国国君以及央国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寒国国君以及寒国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慕国国君以及慕国朝廷三品以上大臣,这次会议的人数众多,会议地点,还是在越州。
第36章 来世之约定
越州有一栋楼,名为崇文塔,也称作为朝天塔,塔有九层,是目前天下最高的建筑物。
崇文塔内富丽堂皇不说,可容纳官员上万名。而且,每一层都只有规定的官员才能进入,其中最高层,也就是第九层,当今天下,只有六人可以进入。赵元崇、李墨染、杨子圣、韩倾云、洛国国君、慕国国君。
在这第九层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里面的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
崇文塔,顾名思义,崇为赵元崇,文为李墨染,召国齐王以才华横溢闻名。所以崇文塔,指的便是他们。
此塔是何迁风设计,表面看似一座塔,实际上也是一座塔,只是塔内隐藏的机关,除何迁风之外,只有赵元崇和李墨染知道。
天下虽然统一,但是难保其他国的人没有另外的心思,设在召国越州的塔,塔内的机关当然帮助的也是召国人。
“这是之玉的提议,而我也认同的天朝制度,你们且看看如何。”赵元崇把王权统治制度的拟稿递给他们。
王权统治制度,维护的是四国的国君,其实在天下统一,他们拥戴赵元崇为天朝第一任帝皇时,便已经有了醒悟,既然天下统一,赵元崇成了皇帝,那么他们四人已经不适合再称为皇帝了,所以王爷的封号,也是他们意料之中的。
虽然王权制度只维护了他们一代,但是在四国国君中,杨子圣没有子嗣,洛国国君和韩倾云又是极度自私的人,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的后代会怎样。
“我没有意见。”
“我也没有意见。”
“我也是。”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我也一样。”
四国国君没有意见,那么王权统治制度成立。
王权统治制度是天朝成立以来的第一步律法。大致上的意思是一国五种制度,四国的百姓参照以前的各国制度,但是这种制度不能违背天朝的制度,而天朝的制度就是召国的律法。
召国的律法是召国强大的其中一部分,因为召国的朝廷很富裕,所以召国的律法基本都是以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而其他各国则不同,因为朝廷不富裕,所以那些国家的律法把朝廷和官员的利益摆在了第一位。
而现在,这些律法要重新制定,不得跟天朝(召国)的律法相抵触。
赵元崇和各国的国君一致通过了王权统治制度。同时,王权统治制度向各郡颁发。
废除旧皇,册封郡王,真正意义上的天朝,正式成立了。
同年下半年的冬天,天降大雪。
还记得当年召国攻打临国时那场大雪,被大家都认为是天灾的那场大雪,结果,赵元崇利用大雪实行了诱敌计。
天下一统,召国的京城改为天朝的帝都。
“虽然天下统一,但是原先央国、寒国、洛国、慕国的领地,该如何更改?”御书房内,赵元崇很是头疼。
“封为藩王?”郑探问。
“不行。”端磊否决了郑探的提议,“有原召国众藩王的前车之鉴,若是此时把四国改为藩王的封地,四国国君定藩王,那么实际上跟原来的四国没什么区别,而往后还要削藩,削藩可是一个大工程。”
“老师所言甚是,而今天下统一,藩王不能设,我倒是有个想法。”李墨染道。
“殿下快说。”沈令言道。李墨染说的想法,往往能让大家耳目一新。
“天下统一,只有一个国家,意味着天下的律法也要统一。但是四国的子民已经习惯了四国的律法,所以首先在律法上,我们要作出调整。”
“如何调整?”说到律法,作为刑部尚书的吕桦很有兴趣。
“郡。拿央国来举例,把央国划分为几块,称作为郡,其实形式上跟藩差不多,但是我们不设立藩王或者郡王。郡下面有州,也就说,管理州的为州刺史,管理郡的为郡刺史。央国如果划分为四块,那么有四位郡刺史,四位郡刺史直接向王负责。而王便是各国的国君,但是王的设立,只有一代。目前四位国君死了之后,王制度便废除,而到那个时候郡刺史直接向朝廷负责。”李墨染的提议,既保留了王权的统治,然这种统治,只有一代,说开了,就是为了四国的国君而设立的。
毕竟他们曾经都是一国之皇,如果要他们向赵元崇俯首称臣,就算表面上心甘情愿,但内心难免不会有其他想法。
而在他们有生之年,王不用向天朝皇帝负责,但是王所做的事情,不能违背天朝的律法。
“朕认为可行,众位觉得呢?”赵元崇对李墨染的提议是赞同的,就算而今天下统一,但是原先国君的权威,却是还应该留着,毕竟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广阔的领地管理起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臣等认为妥当。”
“臣等附议。”
“众位没有意见,朕便召开第一届的天朝大会。”
第一届的天朝大会,是指天朝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全国会议,邀请人员为原召国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洛国国君以及洛国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央国国君以及央国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寒国国君以及寒国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慕国国君以及慕国朝廷三品以上大臣,这次会议的人数众多,会议地点,还是在越州。
第36章 来世之约定
越州有一栋楼,名为崇文塔,也称作为朝天塔,塔有九层,是目前天下最高的建筑物。
崇文塔内富丽堂皇不说,可容纳官员上万名。而且,每一层都只有规定的官员才能进入,其中最高层,也就是第九层,当今天下,只有六人可以进入。赵元崇、李墨染、杨子圣、韩倾云、洛国国君、慕国国君。
在这第九层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里面的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
崇文塔,顾名思义,崇为赵元崇,文为李墨染,召国齐王以才华横溢闻名。所以崇文塔,指的便是他们。
此塔是何迁风设计,表面看似一座塔,实际上也是一座塔,只是塔内隐藏的机关,除何迁风之外,只有赵元崇和李墨染知道。
天下虽然统一,但是难保其他国的人没有另外的心思,设在召国越州的塔,塔内的机关当然帮助的也是召国人。
“这是之玉的提议,而我也认同的天朝制度,你们且看看如何。”赵元崇把王权统治制度的拟稿递给他们。
王权统治制度,维护的是四国的国君,其实在天下统一,他们拥戴赵元崇为天朝第一任帝皇时,便已经有了醒悟,既然天下统一,赵元崇成了皇帝,那么他们四人已经不适合再称为皇帝了,所以王爷的封号,也是他们意料之中的。
虽然王权制度只维护了他们一代,但是在四国国君中,杨子圣没有子嗣,洛国国君和韩倾云又是极度自私的人,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的后代会怎样。
“我没有意见。”
“我也没有意见。”
“我也是。”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我也一样。”
四国国君没有意见,那么王权统治制度成立。
王权统治制度是天朝成立以来的第一步律法。大致上的意思是一国五种制度,四国的百姓参照以前的各国制度,但是这种制度不能违背天朝的制度,而天朝的制度就是召国的律法。
召国的律法是召国强大的其中一部分,因为召国的朝廷很富裕,所以召国的律法基本都是以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而其他各国则不同,因为朝廷不富裕,所以那些国家的律法把朝廷和官员的利益摆在了第一位。
而现在,这些律法要重新制定,不得跟天朝(召国)的律法相抵触。
赵元崇和各国的国君一致通过了王权统治制度。同时,王权统治制度向各郡颁发。
废除旧皇,册封郡王,真正意义上的天朝,正式成立了。
同年下半年的冬天,天降大雪。
还记得当年召国攻打临国时那场大雪,被大家都认为是天灾的那场大雪,结果,赵元崇利用大雪实行了诱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