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柳芸沉默了一会儿,提议道:“要不——韩大哥随我回宣宗吧!”
这个邀请与韩昭的目的不谋而合,秦川多隐世治学之士,学风蔚然,民风淳朴,与其它地方相比较为安宁。
同时此地又是天下求学之士的圣地,往来的游子带来各方消息,虽为隐居避世之所,但却绝不闭目塞听。
然而韩昭现在唯一担忧的是,绝对中立的宣宗是否愿意接受他这个烫手山芋?
这与当初孙尧的举手之劳不同,若被外界之人知晓韩昭藏身宣宗,那么宣宗独立于各势力之外的地位必将受到影响。
柳芸的意见并不代表孙尧的意见。
柳芸见韩昭不开口,以为他在犹豫,于是劝道:“虽然中原战乱,但宣宗绝对中立,不参与争斗,也算安全。要大哥觉得药门偏僻,也可以住在听涛书院,这个孩子在学兄学弟们的耳濡目染下,以后保准能成为一个大儒。”
她说着用手指点了一下曜光的鼻尖,曜光一下笑了,跟着柳芸学舌:“儒……儒……”
柳芸弯眼:“看来这孩子也想做文豪呢。”
韩昭回道:“我身上都是麻烦,只怕会为宣宗带去风波。”
不料柳芸斩钉截铁回道:“宣宗不惹麻烦但也不怕麻烦,要所有人都因为畏惧灾祸对人世的苦难袖手旁观,那这天下还有什么希望?”
韩昭的内心一震,这是他第二次听到类似的话,上一次是出自连师姐之口。
乱世之中有奴役百姓收刮民脂之人和以国乱作筏攫取权势之人,也有一心安定天下以求救世救民之人与逆流而行尽一己之力抚慰人心之人。
韩昭不知道自己算哪种,但肯定不是高尚的,人世仓惶,他连身边寥寥数人都顾不好,谈何济世。
何况冷漠如他,不需要,也不想要世人的感激。
柳芸身上的光芒让韩昭觉察了自己的自私冷漠,但如今他没有力量也没有想法去改变。
但今日的好意他会记下,日后如数回报。
“多谢。”他沉重地应了一声,接受了柳芸的提议。
雨停后,韩昭与柳芸告别了花大姐,启程往宣宗而去。
宣宗虽为宗门,却并没有什么高大华丽的学府门派,而是沿着天来山分布的大大小小近百处治学之所的统称,医术、道术、治国术等等,其下又分各种派系,难以尽列。
里面的学者隐世源起一脉,都是三百年前的宣子传下来的道统,遂统称宣宗。
而孙尧的宗主之名也是荣誉多过实权。
但宣宗也不是全部各自为政,在天来山下有处听涛书院,这是整个宣宗最气派的建筑了,绵延数里,屋舍数百间,亭台如画,琼楼玉宇。
最初此地由翌朝太、祖出资建设,后来各方世家也陆续投资扩建。
虽称作宣宗门下,却又不尽属于宣宗,算是宣宗对外交流之所。
除各派系弟子都会在此处定期交流学术外,各地的游历学子与治学之士也可来此修学,是天下学风最鼎盛之处。
雨后的天来山,天青山碧,一派澄澈清明,沿着山间石道向上,隐隐可见一些竹居茅庐,有的只有一栋,有的却连成一片,想来便是那些学子或隐士的居所了。
而屋子的多少也往往表示了这个人门下学子的多寡。
柳芸并没有直接回药门,而是先拐到了一处山坳。
远远便能看见山坳里有几间竹舍,竹舍背后是一片竹林,屋前有几株桃李,周围开垦了几块农田,时令蔬菜正长得正好。
柳芸请韩昭在石阶上稍等,自己走了进去。
院子里还跪了一个人,但隔得太远,韩昭看不清脸,也就无法用面板辨识身份,只依稀认出是个男子。
过了一会儿柳芸走了出来,手里多了一个包裹,离开之前在跪着的男子面前停了片刻,说了两句话。
但男子似乎没有听她的,她摇了摇头,回到了韩昭身边。
韩昭问柳芸:“那是谁?”
柳芸回道:“程琚师兄,莫师叔的得意弟子。”
又是一个熟悉的名字。韩昭:“程琚?”
听到韩昭重复程琚的名字,柳芸愣了一下:“对。大哥你认识他?”
“一面之缘。”韩昭简单回道,他更关心程琚为什么在这里跪着,“他怎么了?”
柳芸叹了一口气:“犯了规矩,内门不能留他了。”
对于师叔门下的“家事”她无意多谈,简单回答后便拾阶而上,韩昭也收回目光抱着曜光跟了上去。
第75章 有匪君子
孙尧外出不在,柳芸便安排韩昭暂住在药门,避免人多眼杂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照顾曜光。
而韩昭则对程琚的事非常在意,他很难不去关注这个在系统的史册上占据了非常多篇幅,一手辅助明帝开启盛世的名臣贤相。
柳芸提到程琚时短短的话里说了一个关键词:内门。
有内便有外,宣宗的内门与外门有何差别?
所幸这在宣宗内部也不算秘密,一问便知。
宣宗弟子分两种,一种是来宣宗求学,学业毕业便会离开的普通学生;一种是被宣宗内的长老收为真传,授毕生心血的核心弟子。
宣宗内部区分这两种弟子归属的称呼便是外门、内门。
对外门弟子宣宗并没有什么严格要求,只要他们洁身自好,不要在治学期间给宣宗招惹麻烦,而他们毕业后便与宣宗再无利害关系。
这个邀请与韩昭的目的不谋而合,秦川多隐世治学之士,学风蔚然,民风淳朴,与其它地方相比较为安宁。
同时此地又是天下求学之士的圣地,往来的游子带来各方消息,虽为隐居避世之所,但却绝不闭目塞听。
然而韩昭现在唯一担忧的是,绝对中立的宣宗是否愿意接受他这个烫手山芋?
这与当初孙尧的举手之劳不同,若被外界之人知晓韩昭藏身宣宗,那么宣宗独立于各势力之外的地位必将受到影响。
柳芸的意见并不代表孙尧的意见。
柳芸见韩昭不开口,以为他在犹豫,于是劝道:“虽然中原战乱,但宣宗绝对中立,不参与争斗,也算安全。要大哥觉得药门偏僻,也可以住在听涛书院,这个孩子在学兄学弟们的耳濡目染下,以后保准能成为一个大儒。”
她说着用手指点了一下曜光的鼻尖,曜光一下笑了,跟着柳芸学舌:“儒……儒……”
柳芸弯眼:“看来这孩子也想做文豪呢。”
韩昭回道:“我身上都是麻烦,只怕会为宣宗带去风波。”
不料柳芸斩钉截铁回道:“宣宗不惹麻烦但也不怕麻烦,要所有人都因为畏惧灾祸对人世的苦难袖手旁观,那这天下还有什么希望?”
韩昭的内心一震,这是他第二次听到类似的话,上一次是出自连师姐之口。
乱世之中有奴役百姓收刮民脂之人和以国乱作筏攫取权势之人,也有一心安定天下以求救世救民之人与逆流而行尽一己之力抚慰人心之人。
韩昭不知道自己算哪种,但肯定不是高尚的,人世仓惶,他连身边寥寥数人都顾不好,谈何济世。
何况冷漠如他,不需要,也不想要世人的感激。
柳芸身上的光芒让韩昭觉察了自己的自私冷漠,但如今他没有力量也没有想法去改变。
但今日的好意他会记下,日后如数回报。
“多谢。”他沉重地应了一声,接受了柳芸的提议。
雨停后,韩昭与柳芸告别了花大姐,启程往宣宗而去。
宣宗虽为宗门,却并没有什么高大华丽的学府门派,而是沿着天来山分布的大大小小近百处治学之所的统称,医术、道术、治国术等等,其下又分各种派系,难以尽列。
里面的学者隐世源起一脉,都是三百年前的宣子传下来的道统,遂统称宣宗。
而孙尧的宗主之名也是荣誉多过实权。
但宣宗也不是全部各自为政,在天来山下有处听涛书院,这是整个宣宗最气派的建筑了,绵延数里,屋舍数百间,亭台如画,琼楼玉宇。
最初此地由翌朝太、祖出资建设,后来各方世家也陆续投资扩建。
虽称作宣宗门下,却又不尽属于宣宗,算是宣宗对外交流之所。
除各派系弟子都会在此处定期交流学术外,各地的游历学子与治学之士也可来此修学,是天下学风最鼎盛之处。
雨后的天来山,天青山碧,一派澄澈清明,沿着山间石道向上,隐隐可见一些竹居茅庐,有的只有一栋,有的却连成一片,想来便是那些学子或隐士的居所了。
而屋子的多少也往往表示了这个人门下学子的多寡。
柳芸并没有直接回药门,而是先拐到了一处山坳。
远远便能看见山坳里有几间竹舍,竹舍背后是一片竹林,屋前有几株桃李,周围开垦了几块农田,时令蔬菜正长得正好。
柳芸请韩昭在石阶上稍等,自己走了进去。
院子里还跪了一个人,但隔得太远,韩昭看不清脸,也就无法用面板辨识身份,只依稀认出是个男子。
过了一会儿柳芸走了出来,手里多了一个包裹,离开之前在跪着的男子面前停了片刻,说了两句话。
但男子似乎没有听她的,她摇了摇头,回到了韩昭身边。
韩昭问柳芸:“那是谁?”
柳芸回道:“程琚师兄,莫师叔的得意弟子。”
又是一个熟悉的名字。韩昭:“程琚?”
听到韩昭重复程琚的名字,柳芸愣了一下:“对。大哥你认识他?”
“一面之缘。”韩昭简单回道,他更关心程琚为什么在这里跪着,“他怎么了?”
柳芸叹了一口气:“犯了规矩,内门不能留他了。”
对于师叔门下的“家事”她无意多谈,简单回答后便拾阶而上,韩昭也收回目光抱着曜光跟了上去。
第75章 有匪君子
孙尧外出不在,柳芸便安排韩昭暂住在药门,避免人多眼杂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照顾曜光。
而韩昭则对程琚的事非常在意,他很难不去关注这个在系统的史册上占据了非常多篇幅,一手辅助明帝开启盛世的名臣贤相。
柳芸提到程琚时短短的话里说了一个关键词:内门。
有内便有外,宣宗的内门与外门有何差别?
所幸这在宣宗内部也不算秘密,一问便知。
宣宗弟子分两种,一种是来宣宗求学,学业毕业便会离开的普通学生;一种是被宣宗内的长老收为真传,授毕生心血的核心弟子。
宣宗内部区分这两种弟子归属的称呼便是外门、内门。
对外门弟子宣宗并没有什么严格要求,只要他们洁身自好,不要在治学期间给宣宗招惹麻烦,而他们毕业后便与宣宗再无利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