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他心里其实也万分焦灼,但面上又总得装着一副没事的样子,才好给别人一点心安。

  恰巧此时,军中又来了一人。

  “王上,”明察进门请示道,“门外来了一位大人,要求见您。”

  阮羲奇怪道:“谁?”

  明察回道:“李束李大人,刚从琼宁赶来。”

  阮羲皱眉想了想,李束,这个名字,好像有点印象。

  在明察的提醒之下,阮羲终于记起此人。

  是当初跟着江延出使洛国的一个官员,为人还算机灵聪敏,但家世一般,因此常被人打压。阮羲有时候想提拔他,可世家总拦着,所以李束至今也只是个普通职位,高不成低不就的,让人记住也难。

  “他来干什么?”

  “臣也不知,”明察道,“王上可要见见?”

  阮羲想了想,还是点头道:“叫他进来。”

  反正,眼下卞有离还没见回来的迹象,先处理一下旁的事也行。

  明察出去不多时,就带了一个人进来,正是李束。

  李束出使洛国的时候,因为在洛人面前作出的那番气度,还曾使卞有离颇为感慨。今日一来,却和那时天壤之别。

  只见他一身扑满尘土的衣服,本就是土黄颜色,更显得寒碜。更别提袖子上,衣摆上还尽是被不知是什么东西划破的破洞,整个人就像刚从饥荒区跑出来,根本看不出他是来自都城。

  阮羲一见他这副模样,大吃一惊就要问话。李束却不等他开口,直接往前一扑跪倒在地,凄声喊道:“王上,都城——乱了啊!”

  阮羲原本打算问他的话堪堪一停,顿了顿,才道:“你说什么?”

  李束跪在地上,抬头看着阮羲,声音悲戚:“王上,禁军包围了太傅府、江府和王宫,还有好多大人的府邸。江大人传信给臣,让臣火速来请王上回去。”

  “太傅和江延?”

  阮羲一下站了起来,疾步走到李束身前扶他起来:“可是真的?你来时,状况如何了?”

  琼宁竟然乱了,这个情况他确实没预料到,可细想起来,倒也不算意外。

  以林相国的性情,阮羲不在,禁军自然服从丰将军和江延。加上江延其实一直没怎么和禁军接触,平时也不号令他们,威慑力不足,此时又事出紧急,那半数禁军叫不动也不足为奇。

  如此绝佳的机会,换作任何人大概也不会放过吧?

  若无阮羲在琼宁,那禁军就基本归林忠实控制了。为了琼宁官员和王城安稳,阮羲不能不回去。

  李束将城中情况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后,阮羲很快就答应回城。只是卞有离至今未归,他十分放心不下。

  明察这些天劝他都劝成习惯了,熟能生巧,一通劝慰进行得极其顺畅,说卞有离不会是那种任人欺负之人,一定是有脱身之计,需要时间罢了。

  阮羲心里虽然没有多少安慰,可他又觉得明察常常跟在卞有离身边,这信心应该有几分道理。

  劝完阮羲,明察的目光转回来,客气地看着李束:“李大人,江大人托你带话,可有信物?”

  李束急得一拍大腿:“哪还能传信物!江大人现在根本出不来,也就是我官小,没人注意,这才趁乱跑出来,一路都还遭了不少罪。”

  这话倒也没毛病,事情紧急,还要信物就有点过于慎重了,且看着李束这火急火燎的狼狈样子,应该也没什么心思找信物。

  “是我莽撞,大人勿怪,”明察赶紧道歉,然后看向阮羲,“王上,禁军只有您能调动,可此时回去,是不是太过危险?”

  李束闻言道:“明将军,你何不从军中调一部分兵力保护王上呢?”

  阮羲马上就要拒绝,因为卞有离还没回来,万一用得着人呢?

  明察却比他更快开口:“李大人有所不知,洛贼来势汹汹,营中没有多余兵力可调了。”

  阮羲不禁一愣。

  闰六和明察都回来了,带的兵也没多数返回,只有小部分还在外面守着,营中的兵力可以说相当足够。

  但他想到卞有离说起明察时那份充足的信任,对明察这个睁眼说瞎话的谎言,也就予以了默认。

  既然卞有离信,那他也信就是。

  李束一呆:“一点都没有了吗?”

  明察表情遗憾不已:“李大人,实在调不出来了,你看外头就剩几个守营门的,还都是休养的伤兵,因为去不了前线,这才留下看门。”

  李束手足无措地站着,看向阮羲:“王上……这,这如何是好?”

  阮羲哪能知道明察打得什么主意,马上把视线转到明察身上:“明将军觉得呢?”

  明察还是一脸深深的遗憾,此刻又添了几分迟疑和焦急:“不如,李大人同王上先赶路。上将军大概不日便回,到时候营中就能有剩余兵力,我再带他们去追,这样可行吗?”

  阮羲看了他一眼,点点头:“孤觉得可以。”

  明察与他对视一眼,看向李束:“李大人觉得呢?”

  “明将军确定,上将军不日能回来吗?”李束面带忧虑。

  若回不来,没有护卫,这一路安危可就悬了。

  明察声音一冷,原本和善的面色霎时宛如冻了一层冰霜:“李大人这是何意,诅咒我们将军吗?”

  战场中人,对生死或许看得很开,不怕以身殉国,可对战友之死却尤其避讳。李束心知犯了忌讳,连忙告罪:“我失言了,我失言了,明将军莫恼,都依明将军所说。”

章节目录